托福——美国人设置的中国人才收割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人论文,托福论文,中国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年前,北京某媒体曾做过《首都人形象调查》的社会调查,其中:“哪种人最让人尊敬”一问,公众作出的占第一位的回答是:“教师。”
成千成万的家长都曾经从老师写来的条子里,从家长会上,体会到教师是当今社会相当认真负责、非常辛苦的一大群体。自从恢复高考,几亿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就抓教育,可以说,全世界再没有比中国父母更重视孩子读书的了,也没有比中国学生更用功的了,他们起早熬黑,中午多无休息,许多父母都清楚,孩子比自己上班还累还苦。可是,考上了又怎样,毕业了又怎样?
真想说,美国教育最成功的一项措施,就是在中国设置了一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托福。
热烈空前的“托福”现象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支出1000多亿,仅次于经济建设费用。更有数不清的家长省吃俭用,不惜一小时投资几十元长年累月地为孩子请家教;为了让孩子上“重点”,不惜一次拿出几千元几万元……真是举国办教育,全民掏腰包!
从幼儿教育开始,把中国孩子里的尖子一步步送进了北大,送进了清华,送进了各大学。这是一个拓荒、播种、耕耘以至把孩子们培养成才的过程。
美国人不必对中国教育付出的巨大代价做什么,不必拓荒、播种、耕耘,中国人已经把尖子人才培养好了,并且经由遍布中国的教育、考试、筛选工作把尖子集中到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来了。美国人只需在中国设置一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轻轻松松就把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尖子收割走了。
年年如此。
岁岁如此。
“一流的学生去了美国。二流的学生去了国内的外企。三流的学生在本国难以找到工作。”这是大学里流传的说法。你可以说,不是所有一流的毕业生都出国了。但是,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是这个流向。
《中国青年报》曾登载了一篇题为《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了哪里》的文章,其中写道:“199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457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5.3%;1998年出国本科毕业生为302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3.6%。1997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357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4.5%;1998年出国本科毕业生为379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4%。”
王选去美国考察,回来写道:“美国硅谷集中了一大批中国工程师,人们说,硅谷的公司中没有美国人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则是罕见的。”
1999年我国高考扩大招生, 一扩再扩, 竟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扩了44%,足见国家重视“科教兴国”下大力气的决心和力度,全国考生和家长们无不拥戴称庆。
高考后的第10天——7月19日,是去年托福考试报名之日, 北京报名点排长队出现空前热烈场面。某报记者18日上午10点30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看到,排队报考托福的队伍“在占满有400 米跑道的大操场后,在操场外的校园马路又蜿蜒延续了约300米”。 北京去年夏天出现持续高温,“万人长队支起了阳伞的长龙,许多排队的考生正在自带的凉席、毛巾被或者报纸上熟睡”。因为最早的排队者17 日晚上就来了, 到18日中午,领取了报名表并交了考试费(600元)的人数已超过2.1万人,而规定的收受报名表时间还要等到19日零点。到18日晚9点后, “现场已出现收80元钱替人排队的‘托福号贩子’”。
如果说“托福”是美国人设置的“中国人才收割器”,可不可以说,上述场面就是空前的等待被收割的场景呢?
学“托福”是要自己付学费的,考试费一交就是几百,考试通过了不一定就能去美国留学……但是,就是有如此多的中国学生在这酷暑中,日夜不息地排队,以期来日被“收割”……你看了会不会感伤?
更广阔的场面还不只在这里,如今,在大学的教室、宿舍、图书馆、操场、小树林里,你去看看,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英语。许多人毕业出来,用中文写一篇东西,文句不通,错别字一堆,被夸张地称为“中文文盲”。但是,他们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强英语学习,把读书的能力用在“托福”上,有相当多的中国青年考出美国考生望尘莫及的成绩,以致美国方面怀疑是不是“考题泄漏”。这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如此刻苦攻“托福”,都是积极地准备着被“收割”。
轻而易举地“网走”中国人才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在北京宣布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消息传开,中国信息产业界为之震动。
1999年1月22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公布, 该院在中国的“人员招聘反响热烈,已经有500名高层次科技人员申请加盟, 申请还在不断涌来”。
该院称有“4位在国内科研单位出类拔萃的科学家、4位在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有专长的工程师从海内外聚首于斯;此外,还有8 位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提出申请,已经获得批准”。据说,“这些青年才俊如果不到微软,不到别的跨国公司,将来都应当是在‘863 计划’、‘攀登计划’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过关斩将’的角色,有的还可能会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这同时,英特尔公司也在北京建立了研究机构。事实上,世界大型的跨国公司从中国挖人才早就在进行着,如今是以在中国设研究机构的方式公开地大规模地汲取中国科技精英。此外,美国对中国人才的吸收,已扩展到吸收初中生、高中生里的“神童”。
工业经济时代,最激烈的竞争是争夺资源和市场。知识经济时代,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争夺人才资源。
微软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网”走中国拔尖人才?按照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计划,6年投入8000万美元, 可供支配的科研费用将达到平均每人几十万美元,这在国内没有哪家科研单位可与之相比。
如果把我国的科研院所比作一个聚宝盆,这个中国科技英才荟萃的聚宝盆,正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跨国公司将纷纷来盆中取宝的对象。
这是另一种“收割”,对中国相当成熟的拔尖人才的收割。所谓用重金聘用,那重金其实终将是由被聘用者创造的,微软只是在这期间进行运作,这运作并不属于“科技”,却能调动和指挥科技,是企业行为。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是在科研方面落后,像这样对中国青年大学生以及中年科学家进行全面“搜索”和“网罗”,将怎样严重地改变美国与中国科技力量的对比?
需要认识为什么落后
“托福”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中国青年,也是因为美国人能提供你一笔“奖学金”。在这里起作用的仍然是运作经济的因素。再以后,美国企业能容纳你在那儿工作,你能获得比在国内高得多的酬金。在这经济因素后面,起强大后盾作用的还是企业。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中国培养出的拔尖人才,是在国家投入的巨大的教育经费下,在全国学子中最终筛选出来的人才,再加上千家万户的投入,每一个大学生经十几年培养都是人民币堆出来的,而美国人只用一笔助学金就把中国的尖子人才收购走了。“托福”,实际上是美国人经营的一桩最胜算的生意。
毫无疑问,科技非常重要。而企业也将是我们解决一系列科教难题、经济难题的关键。杨振宁曾这样说:“中国已经掌握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和火箭技术。中国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学会怎么把科技改变成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办法。”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也引起了中国人的忧虑。媒体相继报道说,这使中国人再次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真理……落后是肯定要挨打的,这难道需要很努力很费劲才能认识到吗?我们现在需要认识为什么落后。
世人都言科教重要。不知企业比科教更重要。一国的科研水平高,国家未必富强。企业发达,才表明对科教的吸收能力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没有发达的企业,再高的科教成果也会流离失所。君不见我国已有许许多多科技英才、教育成果被西方吸收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