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 256658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学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的思想一直是班主任和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我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本着不歧视的原则,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刚男14岁,主要表现为:
1.学习方面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不听课,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差。
2.思想方面
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
学习能力不足,虽然能接受一些知识,但学习习惯很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
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不闻不问,顺其自然。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放任自流的心态。
3.心理因素
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他热爱劳动,喜欢画画,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两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热爱关心班集体。对自己承担的班级事务尽职尽责,而且做得非常好,所负责的班级讲桌卫生始终一尘不染,赢得了师生的赞誉。
五、小结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
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潜在的能力,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就会对生活充满激情和信心。信心增强了,态度端正了,问题转化了,教育就会收到成效。我们最终也能帮助孩子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论文作者:赵敏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学生论文; 态度论文; 自信心论文; 自卑论文; 成因论文; 使他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