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中心小学 266411
摘 要:本文笔者借助国内关于“以读为本”的研究成果,做进一步实践研究。针对现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读到底”或“低效朗读”的弊端,提出教师如何发挥导读的功夫,让学生层层深入文本,披文入情,又以声传情,在朗朗的书声中体现“读”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读的层次性,阅读教学只有循序渐进,搭好台阶,善于引导,做到读有层次,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疏通读 探究读 回味读 巩固读
近年来,阅读教学“多读”已是全体语文老师的共识,许多老师都能在课堂上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但往往读的量足了,质却搁浅了。出现了“一读到底”的局面,读得多,思考得少,学生反反复复埋头苦读,却不知其义,未品其味,而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十分模糊。针对现阶段普遍存在“一读到底”或“低效朗读”的弊端,教师如何发挥导读的功夫,让学生层层深入文本,披文入情,又以声传情,在朗朗的书声中体现“读”实现读的层次性的课堂流程。
一、疏通读,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第一个教学基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也理解了词义,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在读中提出疑问。读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中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及时指点和帮助,也可穿插同桌或小组互读,然后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当众读课文,教师及时点评。只要读得充分,读得流利,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就容易进入课文的情感中。
二、探究读,细读课文──直奔主旨,把握主线,理解内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写写,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哪些词句;也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说说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指导的重点就放在“扣读导悟,以读见悟”上,引导学生对把握课文的主线或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回味读,品读赏析──重点突破,斟词酌句,感悟思考
第三个教学基本环节是教学流程中的关键一环,学生通过斟词酌句,感悟思考,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试读、听读、评读、练读,从而使学生听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达到对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个过程有四个侧重点:
1.侧重词句的品味感悟训练。在学生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品味句子,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的方法:根据课文描写结合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感悟语句,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读,感受文本内涵。接着交流阅读感受,在这过程中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并深化阅读的方法指导。
2.侧重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看课文是以怎样的语言文字及结构方式来表达内容和情感的,这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品读。如在教学《丰碑》描写军需处长衣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把“贴”改成“披”,把“单薄破旧”“紧紧地”去掉,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经过品味,辨析出“紧紧”和“贴”字更能突出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紧接着,我让学生把“单薄破旧”和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词语“安详”“镇定”这三个词语联系起来,经过品味,体会到军需处长宁愿自己被冻死,也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崇高啊!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索推敲,不仅鉴赏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学生还能自觉地在朗读这些词语时加重语气,朗读技巧的渗透踏雪无痕。品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词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并且做到了感情朗读。
3.侧重读与写,读与思的结合,读活文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4.侧重教材的补充,读出内涵。我们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它所能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虽然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做精彩的补充,但孩子起点较低,阅读量相对不足,知识面也就比较窄。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适时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教材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巩固读,悟读感受──深化情感,启迪思想,积累语言,内化转换
第四个环节是使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理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思考受到启发,适度拓展读活文本。此环节有两个侧重点:
1.重视积累内化训练。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内化不同于机械的积累,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
2.侧重迁移运用训练。精心选择听与说、读与写的结合点,抒发情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迁移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论文作者:丁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感论文; 内化论文; 教师论文; 词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