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325000)
摘要: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但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的现状出发,研究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的进步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评价语
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强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极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1]评价对学生有诊断、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因此,教师正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便于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随着新课改“以生为本”理念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取得的进步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朗读评价语的重视,评价语更丰富、更全面,评价的方式也更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评而无物
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越来越丰富,但是很多评价语没有针对性,不够细致。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可谓是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如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的评价语只是“你读得很好”、“你读得真棒”,至于学生哪里读得好,哪里有欠缺,却没有指出来。
有一些老师根据新课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评价学生“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真有感情”,至于什么是正确、怎么是流利、怎样算有感情、怎样表达感情都没有向学生交代清楚。
类似的评而无物的表扬即使再多,也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朗读随便应付的态度,不利于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2.评而不准
平时,很多教师为了“鼓励”孩子,总是不停地夸奖学生。一堂课中“你真棒”、“真了不起”、“你是我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不绝于耳。学生自然需要老师的鼓励,但是老师也需要控制鼓励性语句的度与适用范围。大多数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这样与事实不符的“廉价表扬”,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朗读,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探索欲望的激发,让孩子盲目地陷入“我很棒”的误区。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的改进策略
(一)评而有物
1.关注三维目标
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在朗读评价中,也应该关注对学生朗读知识与能力、朗读过程与方法、朗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挥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授《秋天的雨》一课时,让学生朗读句子: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学生第一次朗读得不好,老师鼓励学生再朗读一次,学生读完之后有明显进步,于是老师评价:“你读得很好,你知道你第二次为什么能读好吗?”学生回答:“我将“轻轻地”读得轻了一些。”这是对朗读的技巧的指出。有的教师会在朗读评价的时候问学生:“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关注学生的朗读的过程与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教师在学生很努力但是磕磕绊绊读完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老师要为你的努力鼓掌,相信你的努力会让你把课文读得更好!”这样的朗读评价不仅关注了三位目标,更将教书育人与朗读评价结合起来。
2.结合课文情境进行评价
我们让学生朗读,往往是希望学生能读出情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课文情境进行评价就是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朗读情况作出评价。如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荷叶圆圆》一文时,一个学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学生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老师这样评价:“你这‘哗——哗——’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学生再读,手掌轻柔地翻动。老师说:“对啊!这就是小鱼儿了!”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一)评而引之
在评价中,教师不不仅要给孩子准备的朗读评价,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没力”一词时,学生读得很响亮:“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于是老师幽默地说:“没完!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学生小声地再次朗读,教师和学生共同鼓掌。[4]像于永正老师这样对学生的幽默的评价,不仅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朗读指导。
(二)评而灵活
1.适当预设评价语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常常没有设计朗读的评价语。有些老师可能认为这样的设计太繁琐,但事实证明,如果能够针对一段文字朗读的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评价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的朗读的评价能够信手拈来,使评价语更加丰富多彩,又更具有针对性。
2.关注学生的生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因为关注自我的语言流畅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性。小学生情感丰富,想象力独特,一些有创意的朗读会随时出现在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成。在上述《春雨的色彩》的案例中,如若教师这样评价:“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这样能根据学生的生成实施评价,不仅能帮这位孩子树立自信,也在告诉其他孩子要注意观察。
3.彰显学生个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5]《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6]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朗读评价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若能关注到学生朗读背后的想法,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差异,便能发现孩子身上不同的个性。
朗读是一门艺术,激励学生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7]总而言之,在朗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以文本为依托,不断探索朗读评价语,从而形成自已个性化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敢读、想读、会读、善读、乐读。
参考文献
[1]潘艳兰.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J].小学教学参考,2010,(8):8-9.
[2]尤叶美.巧用评价语,使朗读指导无痕[J].读与写,2010,(7):135-135.
[3]林亦峰.讲究朗读评价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8-9
[4]陈赞.重视朗读教学评价[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1,(6):52-5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姚敏娥.朗读评价语的巧妙应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8,(3):89.
论文作者:周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课文论文; 读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