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辉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辉

临洮县中医院 张辉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关节活动度,评定患儿运动功能(GFMF)及肌张力,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肌张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针灸;康复;脑瘫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ZM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根据患儿脑部受损部位及临床表现,目前主要分为以下类型:痉挛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痉挛型脑瘫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60%~70%[2],患儿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皮质运动区等锥体系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牵张反射亢进,表现出以四肢肌张力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部位分为四肢瘫、双瘫、偏瘫三种类型。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日渐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康复问题。本研究探究了针灸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及治疗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的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17.64±9.02)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18.26±10.3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诊断标准:参考《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进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Bobath运动康复疗法,对患儿进行头部控制、翻身、坐姿、爬行、姿势转换、站立、步行等动作的训练,依据患儿运动障碍的类型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手法上以抑制性手法、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叩击性手法及关键部位控制为重点。运动疗法1天1次,每次30~40min,3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及推拿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诊断标准

中医症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儿主、次症候进行积分,主症状主要包括发育迟缓、筋脉拘痉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记为0、2、4、6分;次症主要有反应迟钝、言语迟缓、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根据症状程度分别记为0、1、2、3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整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频数加百分率表示;运动相关指标及中医症候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3 13 5 85.29 观察组 30 3 15 12 60.70 3讨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主要有双侧和单侧两种,其中痉挛型偏瘫更为常见。从发病机制分析,患儿上运动神经元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下运动神经元牵张反射亢进,支配的肌肉群出现异常状态,特征是持续性痉挛状态的出现,并伴随出现患儿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且随年龄的增加越加严重。构成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结构主要包括手、腕部、肘部、前臂、肩部,这些部位协调合作才能实现上肢的正常运动,而上肢的正常运动又是精细运动如进食、穿衣、洗漱等的基础。

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最典型的是手的精细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抓握、对掌、触摸、动态操作等动作无法正常完成,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症候群,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及心理发育,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脑瘫早期及时采取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运动疗法是针对脑瘫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进行的一系列训练,经过反复的训练及刺激,能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产生正常的控制运动的肌张力,诱导患儿正常运动及发育。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均显著好转,说明运动疗法及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方法均有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的效果,而观察组患儿相应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相比单一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中医针灸推拿疗法的效果。综上,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2]姚萍,于慧丽,查天兰.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9-100.

[3]魏环,关丽君.针灸疗法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7,37(7):732~734

[4]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309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2~119

论文作者:张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