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

李金花[1]2004年在《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下简称为中高温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类总结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者的的研究工作和最新成果,并对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制备方法优缺点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本课题以黄铜(紫铜)片为基材,采用水溶液化学法,分别制备出CuO和PbS吸收涂层,并研究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初步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太阳光谱选择性涂层的吸收率的作用大小。产品的主要性能通过耐温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各种测试进行表征,经测试表明,基本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本课题的创新性在于(1)制备CuO时,首次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简便易行,无污染;(2)制备PbS时,直接在抛光后的黄铜上面镀膜,而不是像通常文献中的先镀镍后镀PbS,而且我们尝试在吸收层PbS上再涂覆TiO_2 ,以延长涂层的寿命。

李金花, 宋宽秀, 王一平[2]2004年在《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下简称为中高温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类总结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和最新成果,并对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制备方法优缺点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杜淼[3]2011年在《金属氮化物光谱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是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光谱涂层最主要的性能要求是在太阳光谱范围内(0.3~2.5μm)高吸收率和红外区域(2.5~50μm)低发射率。现有的光谱选择性涂层主要包括本征吸收膜、光干涉膜、多层渐变膜、金属陶瓷膜和微不平表面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以M-AlN(M=Pt、Ni、Mo、Cu)或M-Al2O3(M=W、Mo、SS等)为主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但因为其高温的热稳定性较差缘故,主要用于中低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热涂层。开展高温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获得具有良好高温选择性吸收性能的涂层(吸收率高于0.94和高温发射率低于0.05),对于开展高温太阳能槽式热发电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Yi-Al-N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高温热稳定、电阻率低和低红外发射率等特点,是一种潜在高性能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本论文主要开展了Ti-Al-N薄膜的制备工艺与光学性能、AlN减反射薄膜制备工艺与性能,以及以Ti-Al-N为吸收层、AlN为减反射层和Cu或Al为金属反射层的四层结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设计与制备工艺以及热稳定性研究,获得如下重要结论: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Ti1-xAlxN薄膜,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其微观形貌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薄膜中Al含量低于0.67时薄膜由立方(Ti,Al)N置换固溶体单一相组成,Al含量高于0.67时薄膜由(Ti,Al)N和AlN两相组成。随着Al含量增加,Ti1-xAlxN薄膜形貌逐渐由柱状晶转变为不规则状颗粒,涂层的致密性和耐高温稳定性增加。微观结构研究表明,Ti1-xAlxN薄膜由面心立方Ti3AlN晶体相(晶粒尺寸为5-9nm)岛状分布在非晶基底上组成,其光学性质取决于涂层中Ti-N键的含量。高Ti-N键含量的Ti0.5Al0.5N涂层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金属特性,而低Ti-N键含量的Ti0.25Al0.75N涂层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而消光系数先随着波长增加而增加,在1000nm达到极大值之后开始降低,表现为过渡态特性。研究了磁控溅射氮氩比对AlN薄膜相结构、微观形貌和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氩比增加,薄膜组成呈现由金属铝相转变为立方AlN再到无定型态过程,形状也由不规则状颗粒转化为均匀致密的细小颗粒;薄膜的沉积速率随氮氩比增加而降低。薄膜的光学性能与波长有关,透过率在300-2500nm波长范围内约为90%,大于2500nm的近红外区几乎为零;折射率在大于800nm波长范围约为1.9,消光系数在300~2000nm波长范围为0,是一种理想的减反射层材料。使用TFCalc光学设计软件优化设计四层结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采用Tio.5Alo.5N和Ti0.25Al0.75N为吸收层、AlN为减反射层、Cu或Al为金属反射层的Al(Cu)/Tio.5Alo.5N/Ti0.25Al0.75N/AlN四层结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吸收和发射率分别为0.945和0.04,Ti0.5Al0.5N、Ti0.25Al0.75N和AlN膜层对应的最优厚度分别为50nm、18nm和22nm,设计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符性。Al(Cu)/Ti0.5Al0.5N/Ti0.25Al0.75N/AlN四层结构涂层光谱选择性吸收机理研究表明:Ti0.5Al0.5N是主要吸收层,可使涂层的吸收率由26.29%提高到78.44%;AlN层与Ti0.25Al0.75N膜层间的凹凸不平界面、Ti0.5Al0.5N和Ti0.25Al0.75N涂层中非晶基体上岛状分布的Ti3AlN晶体颗粒等,使光线穿过涂层过程经历了多次反射和吸收,是四层结构光谱选择性涂层具有高吸收率的主要原因。Al/Ti0.5Al0.5N/Ti0.25Al0.75N/AlN四层结构涂层高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在空气中稳定使用温度为475℃,500℃退火2h后光谱选择性性能明显下降(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为0.7877和0.32),吸收率下降主要因为高温退火破坏了涂层的四层膜结构,环境中氧扩散进入Ti-Al-N反应生成了低吸收系数的Ti-Al-O-N相;而发射率上升主要由吸收层的氧化和金属Al层与吸收层之间界面弯曲所致。

陈伟[4]2011年在《碳化物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问题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是人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中,又以太阳能的发展最为迅猛。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性吸收涂层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制备的涂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在能源紧张的今天这项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法制备了WC-Co和Cr3C2-NiCr两种金属陶瓷选择性吸收涂层,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实验设备对喷涂粉末和涂层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喷涂距离和涂层厚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涂层的耐气候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比较致密,涂层孔隙率较小,并且在喷涂WC-Co粉末时,存在WC的脱碳分解,涂层中产生了少量的W2C。采用HVOF制备的WC-Co和Cr3C2-NiCr两种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喷涂WC-Co粉末时,喷涂距离的增加加剧了WC的脱碳分解,但一定量的WC脱碳分解对涂层的光学性能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金属陶瓷涂层中涂层的吸收性能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在探讨涂层厚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时发现,涂层厚度的增加会增加涂层的吸收率,但涂层的发射率并没有发生相应改变。研究结果也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法制备的涂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在经过两个月的大气环境条件下测试,涂层没有出现脱落和破裂,表明制备的涂层适宜于日常的气候环境下使用。WC-Co和Cr3C2-NiCr金属陶瓷材料不仅表现出较好的吸收性能,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涂层稳定。经高温实验后,涂层的主要相没有变化,吸收率与发射率基本上没有衰减,涂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王聪, 代蓓蓓, 于佳玉, 王蕾, 孙莹[5]2017年在《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指出重点探讨了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技术领域的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主要包括光伏电池半导体材料和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光学材料膜系。太阳电池材料的关键问题还是成本与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成为光伏电池新的研究热点。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的核心材料技术之一。近年来,太阳能的中高温热利用,尤其是聚焦热发电技术,作为与光伏发电平行的另一种主流太阳能发电方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另外,还阐述了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万倩[6]2011年在《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太阳能资源作为地球上的最为丰厚的环境友好型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各种形式的能量加以利用。其中,光热转换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集热器上,太阳能吸收表面是集热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尽可能多的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并将其保住而不散失对吸收层来说非常的重要,而选择性吸收层因为可以有高的太阳吸收和低的热辐射而满足要求。目前,制备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成本低廉的容易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方法来制备光学性能较好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成为目前太阳能产业最迫切的需要。在所有的选择性吸收机制中,在具有高的红外反射特性的金属基体表面制备一层复合涂层将是一个最灵活、最容易控制及实现的方法,而且复合涂层的光学性能可以方便地通过改变其厚度、组分体积分数以及颗粒粒径来得到改善。本文分别采用简单易行的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以及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制备方法—湿化学法对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复合涂层进行研制。应用XRD、FTIR、EDS、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UV-3600型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Tensor27型BRUKER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得涂层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经测试得,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Ni-Al2O3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吸收率α为0.81,发射率ε为0.68,品质因子约为1.19,选择性吸收性能不佳: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镀制NiO-Al2O3复合薄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薄膜的吸收率a为0.76,发射率ε为0.25,品质因子α/ε达到3。在该薄膜表面加镀SiO2减反层后,膜系的吸收率达到0.84,发射率为0.30,使整个表面的吸收性能得到提高;采用一种新的制膜技术-湿化学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镀制Ni-NiO-Al2O3复合薄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薄膜的吸收率α为0.85,发射率ε为0.12,品质因子α/ε约为7.1,选择性吸收性能达到最佳。在该薄膜表面加镀SiO2减反层后,膜系的吸收率达到0.93,发射率为0.18,使整个表面的吸收性能得到提高。涂层表面形貌的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涂层表面的结构有关。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得的涂层的表面粗糙而不致密,且孔洞多而大,从而对红外光谱产生陷阱吸收的作用,使涂层的发射率大,选择性吸收性能不佳;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湿化学法制得的薄膜都有一种微不平表面结构,这种特殊的表面结构有利于提高薄膜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

王辉[7]2011年在《新型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一直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领域中一项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涂层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一系列的涂层体系已被研制出来。然而,这些涂层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难以实现中高温条件下的工业实际应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寻求一种新的工艺与新的材料体系,研制一种中高温性能稳定,能够大面积工业化生产,制备成本较低的新型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促进我国太阳能光热技术的发展。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制备了Ni-NiO-Al2O3金属陶瓷型选择性吸收涂层,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制备了Ni-Mo金属型选择性吸收涂层,并以溶胶-凝胶薄膜技术为辅助方法,制备得到SnO2/Ni-NiO-Al2O3、Al2O3/Ni-Mo复合涂层。应用XRD、SEM、EDS、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涂层和复合粉末的组成、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主要研究了涂层的表面形貌、组分比例、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对其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NiO-Al2O3涂层呈变形颗粒堆迭的多孔层状结构,其表面为粗糙不平的漫反射型表面。涂层厚度对其光学性能影响较小;随所用复合粉末中金属Ni含量增加,制备的涂层的d与ε均逐渐降低,品质因子α/ε逐渐增大,当粉末中Ni的质量分数为60%时,相应涂层的选择性吸收性能最佳,α为0.85,ε为0.68,α/ε1.25。表面处理对Ni-NiO-Al2O3涂层光学性能影响较大,涂层经抛光处理后,α与ε均减小,但α/ε得到提高;镀膜处理后得到的SnO2/Ni-NiO-Al2O3复合涂层,其光学性能较未镀膜前得到明显改善,α增至0.86,ε大幅降至0.50,但由于涂层表面较大孔洞所形成的光学陷阱,使ε难以进一步降低。耐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NiO-Al2O3涂层与复合涂层在300以下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500℃处理后复合涂层的耐热性能更好。Ni-Mo金属型涂层主要由Ni, Mo及NiO叁相组成,其表面为颗粒与微孔组成的微不平漫射表面,具有较好的光谱选择性吸收作用。在实验所涉及的工艺条件下,随涂层中Mo含量增加,α呈递减的趋势,而ε则先减小后增大,涂层颜色由深逐渐变浅。当所用复合粉末粒径r<45μm,粉末中MNi:MMo为7:3时,制备的涂层光谱选择性较好,α为0.85,ε为0.24,α/ε达到3.54。涂层表面处理结果表明,随研磨程度的加深,涂层的表面粗糙度Ra逐渐减小,α与ε都逐渐减小,当对涂层研磨处理至其Ra为2.156μm时,其选择性吸收性能较佳,α=0.84,ε=0.16,α/ε达5.25;再在表面加镀A1203减反膜层后,其α可达0.92,大幅提高了太阳光利用率,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抗热冲击性能。

高荣义[8]2011年在《碳化物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研究,而太阳能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它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无需消耗燃料等优点,这是常规能源无法比拟的,因此,开发太阳能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太阳能热发电中关键技术之一是制备一种吸收率高、发射率低、性能稳定、耐候性优良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本文在较全面了解选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太阳能发电现状和发展,开展了热喷涂制备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首先,本文选用WC-12Co、NiCr-Cr3C2粉末,采用HVOF热喷涂工艺,制备了不同热物理性能的WC-12Co和NiCr-Cr3C2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并对所制备涂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HVOF工艺制备的涂层孔隙率低,粒子变形充分,与微米、亚微米结构WC-12Co相比,纳米结构的WC-12Co涂层出现了较严重的氧化脱碳,其相结构主要由WC、Co和少量的W2C组成,NiCr-Cr3C2涂层相结构主要由NiCr、Cr3C2、Cr7C3组成。其次,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吸收率、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的原始尺寸、涂层表面状态、金属含量都会影响涂层的吸收率及反射率,而高红外反射底层对其无明显影响。在叁种不同原始尺寸的WC-12Co涂层中,尺寸由微米变化到亚微米,其吸收率有所提高,而发射率相应降低,当由亚微米变化到纳米时,虽然其发射率有所降低,但其吸收率有明显的下降。第叁,研究了表面状态对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具有不同粗糙度的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粗糙度越小,吸收率越高,而发射率越低。第四,研究了两种不同金属含量的NiCr-Cr3C2涂层的光学性能,NiCr金属合金含量越低,吸收率越大,但发射率也相应升高。最后,研究了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的耐候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在经过两个月的大气环境条件下试验,涂层没用出现脱落和破裂,经高温实验后,涂层的主要相、吸收率与发射率基本上没有变化,表明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综合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音速热喷涂技术制备的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较优异的光学性能。

陈智平[9]2014年在《线聚焦腔体集热器吸热面涂层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太阳能槽式聚光热发电技术是最早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中光热转换过程的承载者的吸收器,其吸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系统的集热效率。目前国外线聚焦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的直通式真空管吸收器具有热损小,效率高的优点,但缺点在成本高,长期运行容易出现真空泄露等问题。腔体吸收器是除真空管以外,可用于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另一种吸收装置,虽然热效率偏低,但同时具有低成本,可靠性高的优点。若在腔体吸热面上涂制具有高吸收比的吸收涂层,可使二次反射光线很好的被腔体所吸收,大幅提高腔体的集热效率。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有不同吸收涂层对腔体吸热传热性能研究和性能稳定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开发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现有的吸收涂层为研究对象,测试系统选用2m2的槽式抛物反射镜-叁角形腔体吸收器型太阳能集热装置,获得了在相同天气情况下,不同吸热面涂层(黑漆涂层、阳极氧化)和未涂制涂层时的腔体吸收器热效率曲线。基于太阳能吸收涂层的辐射性质,建立了线聚焦太阳能吸收腔体传热数理模型,理论研究了线聚焦太阳能吸收腔体的吸热传热特性。研究表明,吸收腔体吸热面温度与聚光能流密度呈线性关系,腔体吸热表面温度最高可达到450K;太阳能吸收涂层对吸热腔体有重要影响,具有低红外发射系数涂层的系统吸热效率明显较高,具有吸收涂层的腔体吸收率比之空白腔体平均高出8%左右;在中等聚光能流密度时红外辐射能量损失率取得最小值。吸热管内的强迫对流可以显着提高腔体吸热效率。吸热效率随流量增加而提高,每增加10g/s的流量,吸热效率增加约2%,而随着流量增加管壁温度则显着下降。(2)本文利用脉冲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SS-AlN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膜,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光谱反射曲线并与模拟计算所得到的反射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理论模拟曲线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实验测得的用脉冲磁控溅射设备的单层吸收膜最大吸收率=90.81%,的理论最大值为92.65%。光学效率能保证其有效地应用于太阳能中高温领域。(3)本文利用化学氧化法获得PbS选择性吸收层,并对其最佳反应条件,耐高温、耐酸及耐磨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铜片基底的最佳镀PbS膜条件为:c(Pb(Ac)2)=c(硫脲)=0.4mol/L,c(NaOH)=1.2c(Pb(Ac)2),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0min。其对应的常温下吸收率α=0.888,反射率=0.112左右。PbS涂层在中高温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灼烧温度为400℃时,仍高达0.86。镀制抗腐蚀减反射层后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太阳能中高温领域。

方文玉[10]2013年在《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复合材料与涂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这里的关键部件是吸收太阳能的吸收涂层。吸收涂层的种类繁多,制备工艺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是针对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金属陶瓷复合吸收涂层的相关性能研究。文中从多个方面探索了涂层材料的吸收机理,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收材料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减反层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首先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出WC、Co、Ni、Mo、Cr、NiO、CoO、Cr2O3、A1203等物质能带图和态密度,从电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吸收性能。计算出各物质对太阳光的吸收比αs、发射比εS以及吸收发射比αS/εs,找出综合吸收性能较好的物质。结果表明,WC和CoO具有较大的吸收率,而Co和Ni则具有较小的发射率。其次,我们用MS中的CASTEP模块计算出WC和Co的介电函数,通过等效媒介理论推导出两者的质量比为m(Co):m(WC)=2:8时,WC-Co的复合介电常数ε,由介电常数ε与反射率R(ω)之间的关系得到复合涂层的反射率谱。采用同样的比例关系,制备出WC-Co金属陶瓷膜,并加以测试。数据表明,理论值与测试值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且在0.5~1.0μm范围内,测试值稍加大于理论值;分析涂层的SEM图可以看出这是因为涂层特殊的表明形貌对光谱产生陷阱作用造成的。再次,文章以CoO-Ni为例,研究从理论计算入手以获得性能优越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方法,为实验提供指导。首先分别计算出CoO和Ni的介电常数ε,通过等效媒介理论推导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然后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反射率谱。计算出不同体积比下复合材料的吸收比αs、发射比εs、吸收发射比αs/εs对比发现当体积比接近V(CoO):V(Ni)=6:4时,复合材料吸收性能最佳。此外,本文设计出了以A1203为减反材料的减反层,分别计算出复合材料和Al2O3的折射率。考虑减反层对太阳光的整体干涉效果得出最佳厚度;结果表明,当A1203的厚度约为170nm附近,减反效果最为明显,反射率低至约0.1007。

参考文献:

[1].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D]. 李金花. 天津大学. 2004

[2].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J]. 李金花, 宋宽秀, 王一平.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4

[3]. 金属氮化物光谱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杜淼.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11

[4]. 碳化物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D]. 陈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5]. 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王聪, 代蓓蓓, 于佳玉, 王蕾, 孙莹. 硅酸盐学报. 2017

[6]. 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万倩.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7]. 新型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与研究[D]. 王辉.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8]. 碳化物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 高荣义.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9]. 线聚焦腔体集热器吸热面涂层特性研究[D]. 陈智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10].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复合材料与涂层设计研究[D]. 方文玉.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