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审计策略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算执行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策略是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制定和采取的行动方针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是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对象、制订审计方案、发现审计线索和疑点等而采用的审计谋略。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人员会经常面临着如何使用审计策略的问题,审计策略使用得当,审计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总结十多年来预算执行审计的经验,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应采取的审计策略主要有:
一、认清特点。预算执行审计以财政资金的收支为审计对象。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下同)的拨付和使用是由面、点和线所组成。财政资金在财政部门本身汇集形成了一个“面”,在有财政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也形成了一个“面”(如发改委、城建委、教委)等。财政资金从“面”拨付到预算单位形成了一个一个资金的“点”(有大有小)。财政资金通过在一级、二级、三级预算单位之间的流动形成了长短不一的资金“线”。所有的点和所有的线都与面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资金缴拨关系。审计机关在制订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将这些面、点、线进行通盘考虑,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组合之后(如行政事务管理类、行政执法类、社会事务管理类、党群社团类等),确定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对象。这样做,可以使预算执行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审计的效果将更加突出。
二、抓住重点。通常意义上讲,可以按照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在预算执行审计中也可以按照财政收支确定审计重点。财政收入审计的重点是审计执收部门是否依法应收尽收,具体讲检查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收入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征过头税或有税不征的情况、减免税政策执行是否合规等;检查行政事业收费收入执收部门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和范围进行收费,是否存在依仗职权“搭车”收费、无证收费的问题,其收费收入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额上缴财政,是否存在截留、坐支、挪用的情况等。财政支出审计的重点是,财政部门安排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财税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的要求,超收收入的分配是否符合规定;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包括专项支出)是否有预算,实际预算执行率有多高,实际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确定的使用范围、标准,支出的审批程序是否履行,支出报销的凭据是否合法,应当向所属单位拨付的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地拨付,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挪用的问题。按照财政收支确定审计重点,更加符合预算执行审计的特点和内容,促进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开展。
三、数据关联。数据关联是指将具有内在关系的不同渠道的行政、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联系对比。由于预算执行审计对象涉及到财税部门、主管预算单位和所属单位,审计目标涉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因此,在审计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收集关联预算执行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需要关联的数据主要包括:计划、编制数据与实际数据关联,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关联,本单位内部数据与外部有关部门数据关联(包括与财税部门数据关联,与发展改革部门的数据关联,与统计部门数据关联,与工商管理部门数据关联,与人事和劳动管理部门数据关联,与金融部门数据关联),与上级部门数据关联,与所属单位数据关联等。审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关联的数据种类,通过数据关联,从中发现涉及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线索,进而深挖问题。
四、摸清底数。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底数,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的需要,是全面、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需要。被审计单位的底数一般包括:单位人员计划编制和实际编制情况,所属单位数量、类型和人员编制情况,审计年度的预算编制、批复和追加情况,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支出及其构成情况,往来款项及其构成情况,资产规模及其构成情况,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标准和收入规模情况,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数量、资金规模、计划完成期和实际完成情况,执行的会计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情况、对外投资情况、会计电算化情况等。摸清底数,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预算执行的基本特征、财政收支的状况等。为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创造条件。
五、弄清流向。这里的流向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财政资金的流进和流出的方向。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人员从资金流向入手,可以把握资金流动的总体规模和趋势,为深入审查莫定基础。审计人员应从资金源头弄清被审计单位从财政部门流进哪些资金,从所属单位流进哪些资金,从固定资产资产收益中流进哪些资金,从非固定资产收益中流进哪些资金;本单位向财政部门流出哪些资金,购买性支出流出哪些资金,投资性支出流出哪些资金。向所属单位转移性的支出流出哪些资金,追加预算的支出流出哪些资金。审计人员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资金流向出现停滞、倒流、体外循环、去向不明以及不正常的流入等异常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查到底。
六、三性齐审。三性齐审,就是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加大效益性审计的力度。真实性与合法性是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目标。目前,由于财政经济秩序在一些领域和单位仍然比较混乱,因此,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目标还必须坚持不放。同时,着眼于促进绩效预算的建立和施行,预算执行审计还应该把效益性列入审计目标。这里的效益,不仅包括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还包括预算执行本身的效益。预算执行效益包括预算执行的经济性,即各项支出是否节约使用,应该实行政府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支出是否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预算执行的效率,即预算批复及资金到位的及时性,财政资金的执行率,追加预算的及时性;预算执行的效果性,即各项资金使用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坚持三性齐审。深化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也可以使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
七、横向联系。这里的横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一个系统、某一个行业。横向联系是指审计人员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在一个单位发现的问题,不能仅限于在该单位范围内进行思考,还应当善于“举一反三”联想到该单位所在的系统或行业的其他单位是否也存在同类问题,并通过审计机关领导及时提示给其他审计组进行审查。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其他地区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并考虑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列为审计重点。由于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问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坚持横向联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扩展审计人员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审计人员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扩大审计成果。
八、了解虚实。这里的虚实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法定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各类资产、负债和支出与实际情况相互符合的程度。对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有价证券、对外投资等重要资产,以及财政补贴和补偿实际发放情况,审计人员一定要进行账实、账卡、账单(证)监盘核对,以确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补贴和补偿是否发放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被截留、侵占和挪用。对期龄较长的大额应收应付账款,审计人员有条件的一定要到债权债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防止被审计单位利用虚构的债权债务进行违法违规活动。了解虚实虽然是预算执行审计常规的审计策略,但审计人员仍然需要认真加以对待,把工作做到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审计疏漏。
九、延伸所属。鉴于许多主管预算单位违规违纪问题逐渐“下沉”到所属单位,而这些所属单位又是日常监督的“盲区”,管理比较薄弱,容易“藏污纳垢”,因此,对主管预算单位的审计,一般都要延伸到其所属二、三级单位。延伸审计时,一方面要围绕预算执行结果检查预算执行的情况,看上级拨付的财政资金是否足额及时,另一方面还要重点检查财政资金在被审计单位上下级之间往来的情况、上级单位在所属单位报销有关费用的情况,使用有关资产的情况,所属单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情况等:延伸所属,上下沟通,可以抓住要害,发现根源,不留审计的“空白点”和“死角”。
十、观察联想。即审计人员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活”情况的观察了解,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疑点和线索。“活”情况包括管理人员大包大揽式地承诺,账上的“额外”收入,自行开立的银行账户,签订的商业保险合同,不规范的费用报销凭据,节假日前夕购买的银行卡,以各种名义向所属单位收取的款项,年底年初频繁的倒账,会计资料的“丢失”,单位领导或财会人员的突然“生病”、请假和出差。有关人员的过度热情或消极抵触行为等。以上情况的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违法、违规问题,一旦出现,审计人员必须明察秋毫,牢牢抓住这些“活”情况,进行深入地检查。
十一、关注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活动中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审计人员应发现而未发现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预算执行审计中需要审计人员关注的风险环节主要是: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会计资料不全或账目混乱,大额投资或支出未经集体研究而由单位个别领导决定,擅自对外出借财政专项资金长期不能收回,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底数不清,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对账,收入不入账并私存私放,超过限额的库存现金和大量白条,行政机关擅自将行政职能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又疏于管理,在往来账户列收列支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等。出现以上现象,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暗藏有较大审计风险,需要引起审计人员高度重视,必须抓住不放,下大力量,查深查透,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标签:预算执行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资金预算论文; 一般预算收入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部门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