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陕西 铜川 727000;2.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陕西 铜川 727000)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40-02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团队协作,三方及时迅速建立有效复苏措施是抢救的关键。我科2007年10月至2012年8月手术室内协作抢救新生儿窒息93例,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3例窒息新生儿均经剖宫产娩出,其中男52例,女41例。胎龄;<37周15例,37- 40周52例,>40周26例。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2组:重度窒息O~3分22例,轻度窒息4~7分71例。
1.2 方法:复苏方法新法复苏,采用规范化的ABCDE方案(简称ABC复苏法),A建立通畅呼吸道;B建立有效呼吸;C建立有效循环;D药物应用;E评价[1]。产科主要负责初步清理呼吸道,保暖, 建立有效循环。麻醉科负责气道通畅及辅助通气。新生儿科指导用药及复苏后治疗。
1.3 步骤:新生儿娩出后,台上先给与初步迅速的产时吸引,后立即放置在已预先加热的婴儿辐射床上,摆放复苏体位,擦干身上的羊水,迅速再次吸净口,咽、鼻内的羊水。评估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本组71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首先给予吸氧并刺激足底及背部,其中31例经纯氧对口鼻吸入好转,有28例对刺激反应较慢,皮肤不能很快变红润,使用呼吸囊一面罩下加压给氧辅助呼吸,用高浓度氧(90%~100%) 气囊压力20~25cm H2O之间,频率40~60次/min,均在5 min内好转。12例的新生儿,经呼吸囊一面罩下加压给氧效果不明显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行呼吸囊辅助通气[2],其中有5例出生后l min后HR<60次/min,故行胸外按压,频率90次/min伴人工呼吸30次/min(3:1即两秒内3次人工呼吸1次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对于22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2分)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在喉镜下清除口、咽部羊水,迅速气管插管连接胎粪吸引管吸引气道,并连同气管导管吸引同时拔出,重复操作吸引不超过3次[3],然后插管接呼吸囊,用高浓度氧(90%~100%)行正压人工通气,并同时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90次/min伴人工呼吸30次/min。其中1例给与插管并三次吸引,7例经脐静脉注入0.1ml/kg的肾上腺素(1:lO000),1例经气管导管给予0.3ml/kg的肾上腺素(1:lO000 ) [1] [4]。
两组主要复苏方法见表1
2 结果
以Apgar>7分视为复苏成功。本组病例全部复苏成功,其中1~5 min复苏成功79例,5~10 min10例,10~15 min2例。复苏成功后均送入新生儿科密切观察、治疗。其中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因合并脑损伤并不能脱离呼吸机后放弃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或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是否及时、有效,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及预后状况,而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就是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适宜技术之一[5] 。剖宫产术在应对病理产科状态时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娩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母婴安全。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的分工协作,三方及时迅速建立有效复苏措施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
在应对窒息的新生儿复苏时快速评估,迅速建立有效通气防止缺氧性损伤是关键。每一位参与复苏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复苏技术,但理论知识掌握好并不能说明实际操作能力强[6]。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及专业优势在复苏时,常规护理方面如:初步清理气道、保暖擦干、评估肤色肌张力或需胸外按压及脐静脉给药时主要由产科完成。麻醉医生在呼吸管理反面发挥专业优势,建立有效气道正压给氧,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辅助呼吸 ,羊水胎粪重度污染的则由麻醉医生气管插管连接胎粪吸引管清理气道。新生儿科评估循环功能指导用药及后续治疗。三方协作各尽其责及时有效最大程度提高复苏质量,努力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叶鸿瑁 虞人杰主译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M] 五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1-58,4-1-20,5-1-42,6-1-21
[2]赵凡 陈学强等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喉罩通气复苏的应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3.24.251
[3]岳云 吴新民主译 摩根麻醉学 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3.765
[4]叶鸿瑁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及复苏技术新进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2.15.1.6-7
[5]徐韬 王惠珊 叶鸿瑁等14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评估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174-175
[6]孙辉 白亚娜 程宁等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89-1291
论文作者:张大志, 屈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新生儿论文; 麻醉科论文; 呼吸论文; 产科论文; 气管论文; 羊水论文; 儿科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