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论文_刘芳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论文_刘芳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砀山县供电公司 安徽省宿州市 235300)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覆盖面积的增加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实时和动态监控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成为了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电力计量技术能够收集、分析和处理整个电力系统的计量数据,从而为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和制定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因此,必须要认清现阶段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通过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电力计量技术能够真正为电力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力计量;应用分析;管理现状

1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

1.1 电力计量技术的深化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用电效率并确保用电安全

目前,随着国家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政策和资金倾斜,电力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并不断进行供电、用电技术创新,并呈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电力计量技术作为用电数据计量的关键设备,具有采集用电数据、集成并分析电力数据的功能,能够给电力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快捷的数据支撑,且随着其技术的加快更新,其应用功能逐渐增加、效率逐渐提升,已然成为电力系统延伸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力计量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我国电力用电计量点主要集中在配电网的高压系统中,且电力系统的改革,厂网分离,发电和输电环境更是增加了高供高计的计量点,如何实现精准计量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计量系统的实际误差成为确保电力系统高效运行和效益凸显的关键点,而电子计量设备,尤其是高压计量设备的引入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更好的获取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不仅降低了电力管理的工作强度,而且能够及时发现用电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用电。

1.2 电力计量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逐渐增强,加速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率和效益

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是电力系统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全面提速我国电力自动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对于电力系统的应用技术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而电力计量技术作为电力企业计量系统中的关键因子,能够进行用电数据综合采集,为电力统计提供数据支撑,降低电力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在智能电网应用需求下,电力计算技术以现实需求为导向,进行了创新发展,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迅速提升,具体包括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设备、数字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设备、全数字计算机监控设备、供电系统电力计量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和控制系统设备等在内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设备在电力计量过程中深化应用,而这一发展趋势下,电力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设备配置、供电自动化、用电计量等的管理也自然呈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态势,这势必降低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较少的设备应用实现了较高的应用效率,在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也促进了电力系统效益的高速增加。

2电力计量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电子式电能表的应用

电子计量工作中比较常见的设备就是电能表,一般的电能表只有计量功能,其抗干扰能力也一般,工作原理是将采样电压电流经过程序转换生成脉冲信号,再脉冲累积形成数字化信息。电子式电能表通过计数器记录电量数据,计量功能精确,抗干扰能力强。与普通的电表相比,电子式电能表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体积减小、抗过载能力强、频率覆盖范围大,加上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其成本降低,因此近年来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分时计费电价,具有多重计费功能的电子式复费率电能表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电子电能表将电量和时间相结合,方便实现分时计费模式。

2.2 电力谐波的应用

谐波干扰是电力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故障,其产生来源于硬件,为了实现对谐波的严格控制,需要对技术进行改进。谐波干扰会使电能表功率反应大幅提高。该电能表显示的功率是基波和谐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即全能量计量方式。再者,电能表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过滤和忽视谐波的过程得以实现,电能表只完成对基波功率的测量,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电能表的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满足了现代电力计量的需求。最后,可以尝试开发电能表对谐波和基波的分段计量功能,也就是谐波测量方式。

2.3 集中抄表技术

集中抄表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远程自动抄表技术的实现。该系统可自动完成电量数据采集和传输处理,比传统人工抄表效率高得多,是实现电力计量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集中抄表器、上位机主控室、用户终端是抄表系统的三个部分,组成了通讯网络、中心处理子系统和采集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集系统可完成远程集中抄表和本地自动抄表两种任务,前者具有三层功能,一级脉冲采集器汇总数据、二级集抄器集中抄收记录、上位机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对整个过程完成统一管理监控。

3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计量装置基础性资料管理不到位

电力计量技术由于电力计量装置上的基础性信息体系不是很完善,并且在管理上不能将信息进行完整的呈现,有些企业在对电子计量技术的运用过程中问题出现在企业的运行上,这些企业没有将系统上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或是在安装引进的过程中没有将基础设施上的条件进行满足,在信息的收集的过程中许多的企业也没有按照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没有将信息的准则确性进行核实的处理,这就造成了后面的工作不能得到正常的运行。

3.2 资源配置不完善

目前许多的电力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很难对电力系统上的维护工作进行定期的维护或是修理,这使得许多的设备在常年的运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而出现数据输入不准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会给系统后面的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困扰。

3.3电力计量装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电力计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相关性基础资料,这些资料中所涉及到的基础信息,往往是对电量、线损等相关经济指标的计算。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认真做好基础资料的分类和管理,导致其中的部分资料和数据丢失,不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电力计量的信息,由此计算出来的电量和线损结果也必然会存在较大的误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足,或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电力计量装置管理中未能落实监督和管理责任,也是现阶段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4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4.1 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增强电力计量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首先,组建一个管理小组,分配相应的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到个人。一定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监督管理,以更好的完善计量工作。具体的来说,要做好相关设备的保养工作,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供电设备进行巡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按规范制度操作

4.2 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利用新技术

在如今这个技术更迭迅速的科技信息时代,如不能不断的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则很难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电力计量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电力网络技术、设备以及管理要领先于中国,我们要不断的吸取精华、借鉴经验,引进先进设备,也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身电力计量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进而提升电力计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4.3加强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

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也是电力企业工作中的一部分,通过开展综合化的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计量装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电力计量装置能够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寿命。简单来说,管理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建立设备的电子档案,对于电力计量装置的名称、型号、使用情况要做到详细记录和动态更新,以便于通过电子档案及时掌握各种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从宏观层面上实现监督和管理。将设备出现的故障原因和维修记录进行详细登记,为今后进行查询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实现对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诊断和自我校正。这样一来,即便是存在安全隐患,也能够及时巡检并发出警报,以便于技术人员快速锁定故障源,并采取修复措施。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需要电力企业重点关注。

结束语

当前,科技进步和电力系统的深入应用和推广,加速了电力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而电子计量技术作为电力企业进行快速、便捷计算用电量的计量设备,是确保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要素,为此,深入研究电子计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志刚.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5,36:73-74.

[2]任锦伟.浅析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04:14.

[3]李志忠.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状况分析及应用策略[J].通讯世界,2015,14:90-91.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论文_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