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管控对策论文_周三岳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管控对策论文_周三岳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从主体结构与填充墙间拉结筋的设置、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明确了进行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质量通病;管控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现象。所以,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时,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控力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需求,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加大施工质量管理力度,进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管控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质量通病

(一)主体结构与填充墙间拉结筋的设置

在进行主体结构与填充墙间拉结筋的设置时,原始的在主体结构上方甩筋以及在预

埋铁件上方进行焊筋的方式以不被采用,现在应用的是在主体结构上方种植钢筋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不仅操作简便,施工成本也不高,只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就能保障施工质量。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以及素养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施工时,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验收机制,导致已经施工完毕的锚筋依然可以用手进行拔出,使得植筋工作质量让人堪忧,进而给施工质量埋下隐患。植筋施工需要满足一下要求:

(1)施工人员需要固定,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在施工之前,需要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施工进程以及施工标准,同时在交底记录中填写施工人员的姓名等信息,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感。

(2)在进行施工时,禁止应用自制的树脂胶当作植筋粘结材料,需要应用国家认证的专用粘结材料,并且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和应用。

(3)植筋作业只可以在混凝土上开展,并且保证混凝土的等级不小于C15,禁止在砌体中作用。在进行转孔时,转孔半径要大于钢筋半径的1.5倍,孔径要大于钢筋直径的0.5厘米,在对孔内进行清扫之后才能应用丙酮进行擦洗。针对钢筋锚入部分来说,在全面清理之后,才能应用丙酮进行擦洗,粘结材料需要填满整个孔壁。操作温度要控制在25摄氏度之内,严禁在温度低于5摄氏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禁止应用已经发生固化的胶植筋,孔内保证干燥性。

(4)针对已经完毕的植筋,在固化期限内,避免触碰或者扰动,禁止在砌筑现场开展植筋、砌筑工作。

(5)为了防止钢筋清理不洁净,需要对钢筋进行集中处理,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带入施工现场,并且在使用之前需要应用丙酮进行擦洗。

(6)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建议以2千个植筋为单位进行检查。

(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

商品混凝土已逐步在中小城市普及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楼板面的裂缝、混凝土设计标号的保证等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已成为各方面非常关注的问题。商品混凝土使用中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1)混凝土运输罐车在卸料地点及浇筑现场,往混凝土中随意加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众所周知,灰水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尤其在掺用高效减水剂的商品混凝土中,用水量

明显减少,加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更加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需的水份,仅为水泥重量的25%左右,在固定的用水量中,灰水比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基本成线性变化,大量加水,致使强度下降,并加剧混凝土的离析。

(2)商品混凝土在运输、待车、气温等条件影响下,从出罐到卸车,坍落度损失 4厘米是允许的,配合比中认定的坍落度2厘米,损失4厘米后现场泵送应该是可能的,出现非正常的坍落度大幅下降,应查清原因,绝不能用随意加水的办法来提高流动性。首先要检查所用外加剂与原设定的是否一致,加入量是否正确,要了解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铝酸三钙能影响外加剂的减水功能,含量大于 10%能明显制约坍落度的生成。

(3)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在国家的水泥生产质量标准中,没有作为指标向供货方提供含量的供货条件,在外加剂已普遍使用的情况下,应增加此指标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要各建材试验部门加强对外加剂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检验。

(4)应特别加强浇筑后对楼板表面的滚压,最理想应进行三遍,分别在摊平时对表面的搓平处理,初凝前的滚压,终凝前的压抹,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封闭混凝土在终凝前产生的沉实裂缝和收缩裂缝。

(5)养护普遍不到位,应按规范规定严格执行。

(6)模板的严密性、强度和刚度都必须加强。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大,骨料的粒径较小,在泵送过程中对模板的冲击晃动大,模板缝隙的漏浆大,对模板系统的稳定性也要求更高。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途径

(一)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升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同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质量管理机制来开展施工工作,从而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其次,在建设施工时,需要秉持先采样,后施工的施工原则,并且做好施工质量监管工作。最后,实施建筑施工职责机制,把质量职责机制进行层层实施,特别是针对项目领导人员来说,需要加大对施工现场质量监管工作,注重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定期开展施工知识和工艺的培训工作。

(二)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最主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首先,做好施工材料采购工作。在进行施工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选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以及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并且对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审核,几家进行对比,选择质量过关、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的材料生产厂家。其次,做好施工材料质量验收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采购的施工材料质量进行验收,查看质量验收报表,并且在施工前期,还要进行二次验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最后,注重施工材料的保存。严格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保管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入库、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第一,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规划,待相关监管部门优化之后,需要与施工技术人员结合施工标准以及施工流程来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第二,做好施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设备在施工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第三,针对重点施

工部位以及新型施工材料运用之前,需要建立技术保障措施。

(四)重视对施工项目的文档管理

任何建筑施工工作,在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施工资料。因此,重视施工项目的文档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在进行文件管理时,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做好收集以及归纳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是,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能推动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建设施工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采用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等方式,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进而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颢,鲁和祥.房屋建筑工程典型质量通病的监控与治理[J].安徽建筑,2014,05:23-25.

[2]徐淼.谈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管理的对策[J].门窗,2014,11:305.

[3]马俊强.民用建筑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管控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5,04:92-93+96.

[4]王宁.浅谈西宁市建筑施工质量通病与管控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8:87.

论文作者:周三岳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3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管控对策论文_周三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