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

宋科伟 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

摘要: 近年来,根据我国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发现,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因素有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滞后、缺乏“全域旅游”管理机制等,为了全面提速,应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找准贵州旅游产业定位等。本课题在分析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旅游业良性、稳步发展。

关键词: 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我国国土广阔,很多地方比如说贵州、云南省工业发展速度均较慢,但正因为如此,这些区域保留了大自然的馈赠,好山好水好风光,在这个旅游产业全面崛起的时代,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贵州素有“山地公园省”之美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总量增加,规模扩张,据统计,在2016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5.3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5027.54 亿元,到2019年,旅游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撑点[1]。但其实,在各地旅游产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算不上顶尖,甚至无法与同区域相邻省份匹敌,针对这一情况,应全面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而影响因素,提出对症发展策略。

由于大型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作业多在1∶2或更陡的坡面上进行切缝施工,且自动行走,能使其平稳地行驶在坡面上,配重调整过重过轻、配重的位置都是影响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所以机具的配重尤为重要。

一、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贵州省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是人们节假日出行的好地方,而且该地区可供选择的景点很多,广为人知的有黄果树瀑布、梵净山、安顺龙宫、赤水丹霞,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些年,贵州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是,相较于毗邻省市,其实还存在一定差距。

要想进一步加快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首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比,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滞后。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经济相较落后,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且起步较晚,在全身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上,呈现出落后于全国旅游产业的问题;②缺乏“全域旅游”管理机制。现阶段,贵州省旅游产业虽然迅速崛起,但是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旅游企业分散且规模不大、管理体制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各地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或者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协同性,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未体现出来;③旅游产业化体系不完善。要想打造具有贵州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就必须找准定位,融入当地文化传统,为游客打造独一无二的贵州式旅游体验,但是目前,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重自然风光,轻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单一,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足;④旅游资源多但开发粗放低效。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单体共计82679处,且种类齐全,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基础,但是,由于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缺乏合理规划,过于看重眼前利益,采取粗放式开发、扩张模式,生态污染严重,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比如说喀斯特地貌再难恢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

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男、女AP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5、52岁,48、48岁,46、49岁,43、47岁,其中男性患者的年龄降低更为明显。1996-2010年3个时间段男、女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0岁(30~76岁)、51岁(24~86岁),显著低于1991-1995年间男、女患者中位年龄的55岁(19~85岁)、52岁(20~8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67,P<0.001;z=-2.502,P= 0.0124)。

二、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3)“圈层扩散”模式。所谓“圈层扩散”模式,就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增长极点,向外辐射形成多层射圈,全面放大旅游产业的圈效应,实现当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的优化整合。

(1)“全域旅游”模式。以打造“山地公园省”为目标,开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为任务,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规划,构建“节点—廊道—屏障”多梯度分布的全域旅游模式,交通线、生态线、文化 线并行,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贵州省在旅游产业中的知名度,同时,应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遵循生态环保、文化保护的原则,进行景点建设,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打造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同时,由于贵州旅游景点分散,应该完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开通铁路旅游专线,让游客能够在贵州享受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2)“旅游产业化”模式。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质的旅游服务为源头,吸引八方来客,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发展模式,比如说“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交通”、“旅 游+体 育”、“旅游+保健”、“旅游+服饰”,将贵州风貌以旅游为渠道全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这个在经济发展上声音不大的省份,在地貌、文化、习俗、生活上是怎样的,让大家认识一个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的贵州。

供试啤酒大麦品种为甘啤6号、玛俐、博乐、甘啤5号、垦啤6号、甘啤4号、垦啤7号,甘啤3号为对照(CK)。

针对贵州省当前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可采取以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4)“快旅慢游”模式。建设铁路旅游专线,实现了不同地区游客资源的共享,目前,在贵州,已经全面打造了一个快速交通网络,贵州省内1小时经济圈、西南城际2小时交通圈、珠三角4小时辐圈的建成,为贵州省旅游产业的统筹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假期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根据节假日时间,选择一个可玩性高的地方作为旅游地,而贵州虽然景点众多,但是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借助于便捷的交通网络,快速的交通工具,人们能够在短短几日内,到贵州各地游玩,体验各地风土人情,将交通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游玩。可以说,“快旅慢游”模式消除了游客的顾虑,缩短了游客花在路途上的时间,极大程度优化了旅游体验,提升了贵州旅游的竞争力[3]

(二)找准贵州旅游产业定位

贵州省虽然风光秀丽,但这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不足以成为吸引游客的理由。要想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应该立足全域旅游资源分布,基于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模式为目标,构思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路径。黔中地区,是贵州省的经济主体地区,应该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向外扩散,将之与遵义、安顺、毕节、都匀等城市连接起来,构建黔中休闲度假旅游区。黔东南、黔南地区,工业发展落后,保留了当地原有的生态面貌和文化习俗,大自然赠予了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政府应该以现有旅游网络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不断填充、拓展,点连成线,线组成面,将黔东南打造为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区,将黔南打造成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地,将这些地区的特有节日,比如说姊妹节、芦笙节、四月八打造成一场轰动全国的盛会,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感受苗侗地区广为流传的情歌、酒歌、祭歌,体验苗族的芦笙舞、木古屋、踩鼓舞,将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黔北,需明确这一区域的长征文化主体和国酒文化主题,并将之与当地的生态景观,例如:竹海、丹地貌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集红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人文旅游区。贵州省少数民族云集,分布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多个民族,不同民族风土人情各异,在饮食、服饰、文化、建筑等方面都别具特色,以建筑为例,苗族、侗族的干栏式建筑,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白族的寺院,布依族的石头房,全都展现了贵州的特色,但对于其他地区的游客而言,魅力十足,让人不禁揭开面纱一观[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活动追求也在逐步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节假日放松休闲的不二选择。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贵州省对于旅游产业发展都表示出极高的重视度,行业呈现跨越式、井喷式发展态势,休闲旅游内生潜力全面释放。据统计,贵州省在2011年至2018年,全省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增长速度一种保持在20%左右,但是全国入境旅游人数总量占比偏低,与同西南地区毗邻省份存在显著差异[5]。正所谓居安思危,在旅游产业百花齐放的时代,贵州省如何维持现有的产业发展势头,保持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德光,王朝举,刘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对旅游发展的福利感知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9 (05):88-93.

[2]笪玲,刘晓鹰.相对剥夺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兴义万峰林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 (02):124-128.

[3]张明斗,葛于壮.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创新——基于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的调研分析[J].民族学刊,2019,10 (02):49-56.

[4]甘德伟,黄国浩,黄月美.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空间差异及机理分析:贵州西江苗寨案例[J].度假旅游,2019 (03):19-20.

[5]费广玉.设计经济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困境分析——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J].度假旅游,2019 (03):62-63.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编号2018qn40)。

标签:;  ;  ;  ;  ;  ;  

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