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余晓东

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余晓东

西宁市城东区纺织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特点以及干预措施的方案。方法:临床纳入158例外院进行学习期间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依据干预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9例患者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常规上午护理作为对照组,而另7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作为干预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以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对临床医疗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的患者在护理干预以后,其不良的心理情绪有很大的缓解,SAS以及SDS的评分也得到改善,但是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及治疗的信心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情况也比对照组要好很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临床内科疾病不良心理情绪患者中,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负性心理,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信心,由此增强了患者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字: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发展的加快,现阶段,只有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心理疾病的治疗。一些外国开始着手从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下功夫,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有效的挽救了一批身患疾病的患者,让他们开始走上幸福的生活,这对于一个患病的家庭来讲,也是具有重大的贡献性,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问题研究后,逐渐开始转向对一些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让新的技术力量作为重大支撑,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让患者真正体验到在有疾病时,不光靠药物的办法进行治疗,还需要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做好进一步的维护,这对于我国的医疗技术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只有抓好治疗心理治疗的办法,才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心理护理的办法就是其中之一,真正让身患心理疾病的患者能够及时走出病痛的折磨,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心理护理的技术水平,同时,我们更应该及时的接受各种心理护理的方法,让每一例患者都能够接收到正规的心理医师给予科学化的治疗。本文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人实践和调查,让一些身患疾病的患者来及时的接受到心理治疗,这才是心内科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1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79例,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4±5.2)岁,其中糖尿病者22例、高血压者有30例、冠心病者有1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者有6例;干预组有79例,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8.1±5.4)岁,其中糖尿病者有21例、高血压者有30例、冠心病者有1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者有6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时根据其病情状祝及个人认知水平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为患者讲解内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及护理、治疗方法等,可采取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视频滚动播放、图片科普、口头讲解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音乐疗法

在病房中安放音乐治疗系统,选取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如选择可以有效消除或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音乐等。以上音乐选取均由专业的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挑选,经科学考核确定音乐处方有效方可进入音乐治疗系统中,进行音乐治疗时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安慰。音乐疗法时间为每周3次,治疗时间为30min/次。

实验组在参考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十预,方法为: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十预。①焦虑急躁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焦虑型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给予其适量的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护理,同时及时安抚患者的焦躁情绪,进而有效缓解其情绪波动,消除紧张感。②恐惧不安型患者:患者往往缺乏安全感,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不足,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耐心倾听其主诉,为患者讲解其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其困惑,缓解躯体不适感。③悲观绝望型患者:由于内科脑血管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容易因为治疗费用开支大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等出现悲观绝望等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开导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而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状祝及护理满意度状祝。焦虑、抑郁评分状祝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状祝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80分,分数越低表示满意度越差。

2结果

当我们准确的了解到要如何进行内科心理护理治疗患者时,就应该时刻关注实践分析的结果。从而有效地推动整个护理学研究的科学化革新。当前,为了进一步拓宽讲解的结果,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患者治疗的干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对患者的影响,而且有效的降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这是进一步治疗的重要研究内容。

3讨论

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医治多以药物医治为主,但有资料充分表明,常规的医治作用欠佳,患者常常因疾病而发作严峻的负性心理担负而影响到医治的作用,这说明在药物进行医治的同时还需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这在必定程度上对稳定患者的病况以及促进医治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科疾病患者因疾病的重复以及较长的病程,非常容易出现比较大的心理担负而发作负性的心理,心理干预经过良好的引导以及交流,提高了患者配合医治的积极性和打败疾病的决心,大大的促进了临床医治的作用。经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法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心情,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则能在必定程度上使患者取得医治的依从性。此外,密切关注患者家属的心情变化,对其实施健康常识的宣教,使其意识到家庭温暖对患者的重要性,对促进患者的医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保持家庭健康与和谐的重要因素。临床上经过施行综合护理的干预计划,使患者正确的意识到不良心理蔓延的危害性,转变观念积极的面对疾病发作,焦虑可影响到患者机体的神经调理,导致机体的代谢妨碍,经过心理护理调理,使本身不良心理得到较高的缓解,惧怕以及焦虑转化为安静,不过于自卑,积极配合临床的医治,心理依靠者能积极的进行自理,终究达到最佳医治的目的。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很多内科疾病患者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焦虑以及郁闷的心情,这两种心情都很不利于疾病的医治与康复。对158例内科患者实施了积极的心理干涉,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来接受更好的医治。经过上述的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积极的心理干涉对患者的医治以及康复都有很大的协助。

综上所述,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减轻躯体的应激反应,消除了患者手术前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提高了其在治疗过程中与医务人员的配合能力,帮助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宫玲.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239-241.

[2]杨文东,生金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1):290-292.

[3]彭思庆.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疗卫生,2010,26(14):3272-3273.

[4]杨文东,薄磊.降压药联合应用及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45-47.

[5]胡思艺,何跃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1,2(9):676-678.

论文作者:余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余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