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外部限制性经济因素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外部限制性经济因素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外部制约性经济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因素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性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3—0098—004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国家和韩国, 经过两年的剧烈动荡和痛苦调整,从1998年第四季度起,亚洲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始趋于稳定,经济衰退逐步到达谷底,韩国的主要领先经济指标出现上升态势,亚洲经济金融在1999年出现了复苏的曙光,亚洲新兴国家在彻底摆脱金融危机、走出经济困境方面固然主要靠本国自身的不懈努力,但在地区经济逐渐国际化的今天,国际经济大环境对一国或一个区域内部经济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在此本文拟就影响东南亚地区复苏的外部经济因素进行探讨。

一、对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形势在下个世纪初发展趋势的不同看法

对于亚洲金融危机在1999年跌入谷底并逐步进入复苏轨道之后的今天,国际社会对于亚洲经济的未来特别令人关注。但是,从政府官员到经济专家,从公司总裁到普通百姓,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包括索罗斯在内的一些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鉴于亚洲金融市场已经恢复平静,受危机冲击的国家经济已开始复苏,金融危机可以说已经完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比人们估计的要快[1]。 但一些持谨慎态度的人则认为,以上这些只表明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过去,而宣告金融危机完结却为时过早,亚洲经济恢复增长还面临金融改革和企业调整等众多的困难。极少数人甚至还依然担心亚洲金融危机会演出第二幕。这些看法见仁见智,各有其道理。

二、亚洲地区的金融危机接近尾声但尚未完结

从当前亚洲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判断,说亚洲金融危机已完全结束似乎为时尚早,从总体上看,两年前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有几个特征:一是主要新兴国家(主要是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五国)货币大大贬值,股市暴跌,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二是该地区国家的经济从快速增长陷入严重衰退,最终出现了经济危机;三是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公司倒闭、失业队伍扩大、贫困人口激增;四是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在一些国家变成了一场政治危机,造成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家的政权更迭。

如今之所以说亚洲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是因为这些特征已经或正在逐步减退但并未完全消失。首先,作为金融危机起源的金融动荡已经基本结束。去年以来,亚洲金融市场先后遇到欧元启动、巴西危机、日元汇率不稳和美国提高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经济复苏先兆的亚洲股市,去年上半年总体上是升多跌少。4月份后受本地区经济形势好转、 外资回流、利率下降等因素激励,多数亚洲国家的股市更是气势如虹,股市指数已回升或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经常项目出现的大量盈余、外资的再度流入,为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市场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更是于1999年12月3 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体制两击年国际论坛”宣布,韩国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2]

其次,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有关危机国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金融业和经济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可是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的亚洲国家要解决上万亿美元的呆账和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问题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外国投资减少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普遍还没有资金解决银行的增资和企业的结构调整问题。即使当前经济形势略有好转后,大批调整中的企业仍无力偿还债务,使银行呆账问题越发严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的呆账率仍在不断上升。因此,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亚洲国家的危机远未结束。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同样如此。

三、影响亚洲新兴地区经济复苏的外部经济因素

在地区经济国际化的今天,亚洲新兴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除了由于该地区内部产业结构失衡,泡沫经济的膨胀等诸多的根本内因外,也与当时东南亚各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元汇率的坚挺、全球贸易1996年以来出现萎缩、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灭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彻底摆脱亚洲金融危机,除了要解决各国内部的各种不良因素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国际经济的宏观环境对亚洲新兴地区经济复苏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亚洲地区仍然偏重出口来引导经济复苏的特点,我们在探讨亚洲经济复苏时也很有必要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的影响。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经济增长速度从1997年的4.1%下跌一半,仅为2.1%。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本次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从1992年开始,在1996年——1997年达到顶峰,分别达到3.8%和4.1%的增长,1998年的下滑在一定意义上也和周期性波动有关。1999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增长速度能否保持1998年的增长水平,从而使全球经济实现“软着陆”,并在2000年左右开始回升。如果全球经济继续下滑,则会将此次经济衰退带入下世纪,并有可能持续至2002年。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并导致世界贸易量继续疲软,则会使依靠出口贸易摆脱危机的亚洲新兴国家进一步遭受打击。

(二)美国股市及美元的走势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中唯美国一枝独秀,继1998年GDP 增长率达3.9%以后,199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仍高达4.3%, 美国道·琼斯股指于去年3月29日突破10000点大关,由此美国经济创造了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奇迹,同时创造了美股的超级牛市。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复苏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美经济高企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系列隐患。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实际上是整个国际金融经济调整的一种泡沫现象,这种繁荣实际以资金从全世界向美国股市转移密切相关。可以说,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经济。从1990年以来,道·琼斯股指从3000点上升到10000点,在这期间, 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企业的盈利年增长率为10%,而股市年升幅则达17%[3],即股市的增幅远远超过国内经济与企业的增长率。再从个股来看,许多盈利并不起眼的科技企业,股价远远超过了市盈率的正常范围,著名的网络科技股“雅虎”市盈率(即股票市价除以个股年收益)达445倍, 而另一家上市网络股“亚玛逊书店”的市盈率则高达2300倍[4]。 如此高的市盈率是建立在对网络科技股过高的期望值(即预计该类科技股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导致竞争相追捧的基础上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狂热和盲目性。另外,在1998年,标准普尔500 家企业综合指数当中,表现最佳的前10家公司几乎占该指数50%的升幅,而这些股票又多为外国及投资机构者所钟爱,即美股市靠2%的企业支持50 %的增幅,缺乏其他支持,十分危险。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科技及电子商业企业同样要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一旦竞争前景看淡,甚至优势的相对减小,都会导致美股泡沫的破灭。美股如果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暴跌,极可能会出现历史上重复上演的“美国打喷嚏,日本感冒,亚洲发高烧”的不利局面,势必会沉重打击亚洲新兴各国尚未完全复苏的股市。

进入1999年以来,各种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的失衡现象也初露倪端。由于美居民对股市乐观,个人举债消费幅度大幅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大幅下降,由1997年的2.1%下降至1998年的0.5%,1998年第四季度更出现负增长[5]。即使撇开西方传统的消费观念因素, 也可看出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股市泡沫所导致的不理性的超高消费。

由于美元的强势和高消费,同时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出现的通货紧缩,美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廉价制成品和原材料,不仅使美国消费者和许多美国公司直接受益,而且抑制了美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减少了通涨压力。但随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逐步复苏,商品进口美国的价格会上涨,这样会给美国国内的物价带来上升压力,并最终动摇美元的坚挺地位,目前, 亚洲新兴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均比1997 年危机爆发时普遍回升30%左右[6]。 如果亚洲新兴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上升并回升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将会迫使美联储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将导致股市的下降,投资成本的上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进口商品和原材料需求相对萎缩,反过来又会影响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亚洲新兴国家的对外贸易。

(三)日本经济的变化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复苏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亚洲第一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动向,特别是日本对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进口和资本输出对亚洲经济影响很大。日本经济在连续5个季度收缩之后,于1999年首季取得1.9%的增长,给1999年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难断定其经济是否从此进入健康增长的轨道。过去一年半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货币和银行改革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和改善金融状况。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走出谷底,从而使日本经济避免了陷入通货紧缩加剧的困境。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的前景仍不明朗,因为1999年第二季度日本的企业投资又恢复了下跌态势,而在战后日本历史上还没有设备投资不恢复而经济先恢复的先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0.25%[7]。 日本经济在今后经济结构改革的阶段内仍然继续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日益宽松的金融环境,国际上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要求日本恢复经济增长、负起经济大国责任的呼声。但由于日本企业不景气导致财政税收不足,即使追加固定资产投资也只能靠增长国债的方式实现再贷款,因而投放力度明显不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投资的扩张将大大增加财政的压力,而财政收入上的捉襟见肘又使其调整和投资扩张勉为其难,因此,日本经济在走向复苏的道路上仍存在着重重困难。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虽然积极地参与了对亚洲的金融支持,但日本经济本身的发展有限,所以对亚洲经济的恢复并未起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日本在亚洲经济中的作用在下降,日本从亚洲各国的进口和资本输出都在下降。同时,在过去两年中,亚洲各新兴国也开始调整自己对日本在贸易和资本方面的依赖,实行对外经济多元化发展。日本经济的稳定对亚洲新兴国家的恢复无疑是积极的,但日本经济如果继续萎靡不振,则只能给喘息未定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四)其它外部国际经济因素对亚洲经济复苏的影响。在其它的外部经济因素中,欧元区的经济也对亚洲新兴国家的复苏具有一定影响力,受德国、 法国两国经济增长缓慢和科索沃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1999年和可预见的本世纪初, 欧洲经济的前景并不明朗。 由于欧盟的GDP和贸易量均大于美国,是全球的主要进口和主要的资本输出实体, 欧盟的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的复苏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此外,俄罗斯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巴西剧烈动荡的金融市场还未彻底平息、甚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微调等等都会对亚洲危机国家的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亚洲国家在克服金融危机,走出经济困境方面固然主要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但是,地区经济国际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本世纪将表现得更加明显,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将日益扩大,二十一世纪的亚洲新兴地区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虽然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及各种可预见的潜在危机,亚洲国家经济的复苏将困难重重,稍有不慎,便会重新陷入危机。

[收稿日期]1999—10—25

标签:;  ;  ;  ;  ;  ;  ;  ;  ;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外部限制性经济因素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