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与实践探讨 ★
靳志军 吴秀红
(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 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能够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从总体目标、构建共享资源池、应用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控制管理等五个方面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进行设计,并从构建移动互联应用为主的平台体系,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公共文化云;共享资源池;服务效能
1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在设施布局、产品供给、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依然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系不完善、供需不匹配、服务效能不显著等诸多问题,极大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等新兴技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云服务等多种新的服务形式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由单一的线下服务,发展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式,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进入“云”时代[1]。
公共文化云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通过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线上与线下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模式,实现文化资源从云端—网端—终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于各类网络终端用户,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云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方式,实现资源聚拢与服务整合,成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用利福平抑制细菌内RNA的合成,来分析RNase对AsrC降解的影响.North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WT中AsrC的水平逐渐下降,在Δrne菌株中AsrC的水平基本不变(图2A),qRT-PCR的结果与Northern blot的结果基本一致(图2B).而在Δrnc菌株中,未检测到AsrC条带(结果未显示).以上结果表明,RNase E在细菌AsrC降解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2 省级公共文化云建设的必要性
2.1 促进公共文化资源跨区域跨部门整合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2016—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相继实施,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强调了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在基本文化理念和制度层面均做出了详尽的阐明。在现代技术运用层面,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现代科技,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
近年来,全国各省各级文化部门实施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重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下简称“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受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制约,形成了极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数字图书馆建设日趋完善、数字文化馆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但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却基本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资源及服务平台以“信息孤岛”形式存在,资源的利用率、服务便捷性都不高。
铁坑矿区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城75°方向16 km,岩浆岩为燕山期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斑岩类。矿(岩)层受F1断层控制,该断层为拆离滑脱剥离复合构造,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西—北北东向,倾角70°~85°,局部有倒转。明显切割两侧岩层,上盘控制了矿化体的产出,下盘错距160 m。矿区8线、12线有明显的拆离滑脱剥离复合构造特征。
2.2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建设直接面向千家万户,涉及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近几年来,各地在顶层设计、设施布局、产品供给、示范区创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取得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市县和乡村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群众需求、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目前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制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
建设省级公共文化云,文化资源以云端—网端—终端的数据传输模式,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网融合的方式,服务各类网络终端用户,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共用,群众能通过网络和个人移动终端,第一时间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3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系不完善、供需不匹配诸多问题。从河北省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看,截至2018年,全省共建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72个,文化馆(群艺馆)180个,美术馆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 236个,标准农村文化活动室(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万个[3]。但是从服务效能来看,省、市两级相对较好,县、乡、村三级相对薄弱,尤其是基层乡镇和农村,大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一是投入不稳定。长期以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二是乡镇文化站建设受管理体制及传统发展思维的影响,重建设轻管理,造成了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场所、人员被挤占,设备闲置浪费现象。三是在广大基层和农村,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基本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但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整体利用率不高。
不必倚遍阑干,亦无须抬头相望。有关人海的始末,都在新旧的轮回中,一眼便可望见尽头。人们扬着各种旗号,身着各色彩衣,不计其数,来来往往。在这莫名的躁动之中,又确确实实微妙地平衡了无休无止的人来人往,一边忙乱而喧嚣,一边又恪守着某种井然的秩序。白日异常短暂,不一会儿就到了暮里。当洋红色的落霞掉入人海里,背影渐渐孤寂,成了迟滞的淡橙色。
3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设计
2002年以来,河北省深入推进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数字网络体系建设、公共数字资源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2015—2016年,河北省启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在基础硬件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大数据采集、统一云目录建设等方面,已经完成基础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的设计,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层次的开发(见图1)。
3.1 总体目标
以云平台为基础、数字资源为载体、服务方式为渠道,建设一个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省级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
省级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将高度整合基于云平台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只需使用电脑、平板、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就能随时享受全省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省级公共文化云的建设将增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和数字资源共享。
图1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架构
3.2 建设规划
公共文化云服务需要融合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如浏览、检索、下载等信息,分析用户的喜好,预测其获取信息的倾向,在公共文化云资源池自动聚合与用户需求高度匹配的信息,提供智能化服务。
河北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单位有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各艺术院团、美术馆等。各机构在服务内容、资源类型、服务方式、数据格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公共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形成公共文化云资源池(见表1)。
表1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资源池组成
近些年来,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相继实施,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格式数据整合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标准规范》和《文化共享工程公共文化云统一云目录建设》等成熟的元数据建设标准,这为建设河北省公共文化云资源池奠定了基础。首先,河北省公共文化云资源池的建设要依照建设标准规范进行整理归类,将河北省各公共文化单位所有数据资源格式进行汇总,按照资源功能、展现形式、存储格式等关联属性进行归类;其次,制定发布不同类别资源的采集制作标准规范,由各单位参照执行;再次,构建共享资源池,各单位定期将数据资源录入云数据库中,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条块、区域、资源、服务相互分割的格局,实现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按照剂量标准进行交替使用,例如菌核净、代森锰锌等。
3.2.2 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3.2.1 构建具有统一标准规范的共享资源池
省级公共文化云将建设一个网站平台、一个微信平台、一个云平台AP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精彩推荐、共享直播、视听空间、活动预约、场馆导航、数图资源、服务点单、网络培训、特色应用等,充分满足群众影音、娱乐、活动、学习、交流需求,实现全省公共文化资源传播的多样化、网络化、共享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国公共文化资源的互通。
3.2.3 构建功能丰富的服务平台
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在省级公共文化云设计中,要借鉴商务领域取得的经验,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用户需求偏好模型,挖掘分析用户行为特征,使用户享受到如同网上购物般自选公共文化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术后半年内随访调查,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1.52%(1/66),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10.67%(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支撑平台建设基础上,构建省级公共文化云门户网站;利用HTML5技术,搭建省级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省级公共文化云门户网站的功能;建立安卓和IOS版本的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APP,在APP端集成所有功能,打造省级公共文化“掌上文化宝典”,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的移动数字文化服务。比如,能随时了解各馆最新演出、活动信息、场馆信息,可足不出户实现观赏预约、购票等;能预定馆内各场地信息,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能收看各类特色直播活动;能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评选、摄影展评选、图书联谊会等各类群众文艺活动。
服务至上是物业企业的灵魂,物业管理的特点是有组织性的综合性经营整个管理过程。纵观所有企业,对成本的控制都很重视,对物业管理来说,成本的高低更是决定了这个物业管理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所以,企业想要取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牢牢的控制住物业管理的成本,物业服务方面成本的合理控制,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物业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
3.2.4 系统运营控制管理
省级公共文化云是集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精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的筹划、责任分工、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决定其实施效果。该项目由文化行政部门进行主导,全省各公共文化机构、团体协调合作,实现全省公共文化的共通、共联、共享,打通各机构、团体内部的数字资源采集路径,深入挖掘和获取各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优质文化资源,在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对全省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展示和呈现。制定运营控制管理机制,是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保持活力的根本保障。
可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已经成为着力解决的问题。加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云技术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由省级主管部门整合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源,建设统一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能有效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4 体会与思考
2016-2018年,很多省市相继推出了公共文化云项目。文化云的建设单位是文化行政部门或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目标基本以融合推广图书馆、文化旅游单位、 高校、社会团体的信息、资源、活动,实现本省数字资源、文化活动的整合服务,但在服务渠道、服务规范、服务资源等方面均欠完善[4]。今后如何提升省级公共文化云服务效能,可进行以下三方面考虑。
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以文化共享、资源覆盖为总体目标,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上,融合云计算技术,根据广大群众需求构建公共文化云,有效整合图书、群文、文物、艺术、演出、旅游、教育等公共文化资源,打破各公共文化机构之间壁垒,促进公共文化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融合。
4.1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社会教育、推动全民阅读、保障信息服务、提高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上可获得信息的持续快速增长,省级公共图书馆经过数字化发展,已经能够提供各种媒介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全国开展实施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均由省级公共图书馆统筹规划,进行所属省域各级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建设及数字文化服务,已基本建立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日趋彰显。在省级公共文化云建设中,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基础及资源优势,协助文化行政部门做好整体筹划建设工作。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基本工具,更是反映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文化价值的载体。语言作为一面镜子,也能够深刻地折射出当代国民对文化价值的取向以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流行语不仅能反映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且能折射出大学生语言模仿心理、好奇心理、宣泄压力心理及幽默的审美心理等。当前,大学生流行语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塑造大学生良性的内在心理,促进和谐的职业发展及优化创新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构建以移动互联应用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用户、移动用户、触摸屏用户、数字电视用户等多种群体共存。新媒体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实现文化资源的人人共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向用户开展网站、微博、微信、网络电视、触摸屏等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媒体服务不断创新。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构建并不断完善移动网站、微信、手机APP、触屏APP、智能电视APP等,以移动互联应用为主、传统PC应用为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体系[6],以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当今及未来发展的工作方向。
4.3 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推动“公共文化云”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7]。目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但是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全社会各个文化组织以及大众的共同参与,同时需要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或借鉴其先进的运作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政府生产与提供到社会化合作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的多元化供给。一方面,大型互联网企业有较成熟的网络技术平台及推广宣传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以更有效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基本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统一。
2、留守家庭。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用物质来补偿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有很多家庭,父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到外地工作,很长时间才回家一趟,对陪伴孩子过少感到愧疚,于是给钱大手大脚,让孩子的消费水平远超其他学生。
公共文化云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其结构合理、运营高效的服务机制,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主导, 在资源整合、服务开发、跨平台应用、宣传推广等方面,与大型成熟互联网企业进行社会化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供给格局,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姜雯昱,曹俊文.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困境与对策[J].求实,2018(6):48-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2015-01-14].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66号提案的答复[EB/OL].[2018-07-06].http://www.hebwh.gov.cn/zfxxgk/content.jsp?articleId=4028815d653cb7530165464293ad0029.
[4]陈则谦.我国文化云的服务现状及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18(5):62-71.
[5]王兵.面向“十三五”的省馆服务功能定位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40-49.
[6]吴昊. 新技术应用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兼谈“公共文化云”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26-30.
[7]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191-19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ebei Public Culture Service Cloud Platform
Jin Zhi-jun Wu Xiu-ho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public culture service cloud platform can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culture resources,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loud platform of Hebei Province is designed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overall goal, building of shared resource poo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ode and operation control managemen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a platform system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social forces.
Keywords : Public Culture Cloud; Shared Resource Pool; Service Efficiency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河北文化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HB18TQ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19.0042
作者简介:
靳志军(1964-),女,河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芪雪浸膏剂中大黄素、大黄酸和毛蕊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吴 磊等(21):2935
吴秀红(1979-),女,河北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 公共数字文化推广。
(收稿日期: 2018-12-23
责任编辑:张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