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模式临床价值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62例在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15年-2017年。按抽签的形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常规急救模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优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急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中,可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衰;急救;优化
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左心衰是常见的疾病,本病属于危重急症。本病是由心脏疾病而降低心肌收缩能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等疾病[1]。本病患者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2]。在急救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救效果,给预后带来有利的因素[3]。在急救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方式为临床常规、传统护理,但效果不甚理想[4]。我院为提高护理效果,在本次调查采用的护理模式为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情况请见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62例在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15年-2017年。按抽签的形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参与调查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16例、女性患者共15例,患者年龄为45岁-75岁,平均60.5±1.1岁,文化程度为:大学以及大学以上为3例、高中、中专、大专为5例、初中为12例、小学以及小学以下为11例;实验组参与调查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17例、女性患者共14例,患者年龄为45岁-75岁,平均60.5±1.1岁,文化程度为:大学以及大学以上为2例、高中、中专、大专为6例、初中为10例、小学以及小学以下为13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常规、传统护理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总共分成四级,如果患者不进行急救将有生命危险为Ⅰ级、患者有明显的生命危险为Ⅱ级、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为Ⅲ级、患者慢性疾病为急性发作为Ⅳ级,本病患者均为Ⅰ级疾病,应立即给予急救,在急救过程中应采用高速、高质量的抢救模式;(2)体位护理: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轮椅进行接诊,患者为坐位,对回心血量起到降低的作用;(3)及时、有效、快速对静脉通道实施建立,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提升一次性完成穿刺,降低重复穿刺发生率,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扩血管、利尿、镇静、强心等治疗;(4)吸氧护理: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高流量吸氧,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加压吸氧治疗,使患者气道呈开放形式;在保证患者酒精无过敏的情况下,取酒精溶液剂量为50%,融入湿化瓶从而达到提高吸氧效果的目的;(5)观察患者实际病情,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例如血氧饱和度、氧气流量等;(6)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阐述急性左心衰致病因素、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抢救流程等;护理人员可通过谈话等方式掌握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指标观察和评价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为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明显改善;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士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著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311911130(96.78)
对照组318121120(65.52)
X210.3333
PP<0.05
3讨论
急性左心衰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急症危重症。本病患者因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等现象,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脏骤停等现象,而且本病的死亡率较高[5]。根据我院采用的相关疾病分级法,本病属于Ⅰ级疾病,因此应立即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在急救的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模式方式为常规、传统护理方式,但这种护理方式具备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大多数护理人员遵医嘱完成护理任务,但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不一样,导致护理结果又很大的差异。我院为提高护理效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优化急救护理。优化急救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护理的,在保留常规、传统护理优点的同时完善常规、传统护理的不足之处。我院通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能够为患者建立快速、合理、高效的急救通道,提高急救效果;通过体位护理,从而达到缓解呼吸困难的目的;通过及时、有效、快速对静脉通道实施建立,可降低穿刺重复率,从而达到降低疼痛感的目的;通过吸氧护理,可提高吸氧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树立治疗信心的目的。我院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对照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中,可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贾丹.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96-197.
[2]苗静,徐标.优化抢救护理方案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3):412-414.
[3]樊芸,李桂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7):207-208.
[4]查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129-130.
[5]张灵敏.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7):11-12.
论文作者:何先洪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衰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方式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