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你满怀爱心去对待学生时,你会在爱中获得爱,那爱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本文从交流和倾听这两方面来简要谈谈对学生的“爱”的教育。
关键词:
交流;倾听;尊重;爱
一、特殊的“爱”——交流
交流,就像健康一样,取决于未然,跟孩子的交流重要而又复杂,简直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一门学问,这不单单是你对着孩子说一句“我爱你”就足够的。比如说进到一个吵翻了天的教室,老师坚定的说:“听到这么高分贝的吵闹声,我被激怒了。”教室里吵闹声平息了,因为老师在这里利用了一种巧妙的交流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又没有侮辱孩子们。要拯救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就要学会不带任何侮辱的表达具有细微差别的各种愤怒。其实,大多数老师对孩子们都有正确的态度和关心,他们所缺少的,就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关心的交流方式。
教育故事一:一次小脾气发作
一次,在《认识多边形》的数学课上,我让学生把一张四边形纸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在剪的时候,我发现小仝小朋友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于是,我拿起他剪好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指出大部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以此加强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区分四边形和五边形。但是,当我把纸还给小仝后,有学生报告说小仝把剪出的三角形和五边形全撕掉了,撕成了小碎片。我看到小仝在发脾气,就轻描淡写的跟大家说:“你们不要去理他,随便他。”然后这节课,他都没有好好听课,我也置之不理。而课后,有学生报告说小仝“疯”了,当时着实把我吓了我一跳。我走进教室,只见他使劲的推桌子,还不时的折尺子,有恨不得一把折断的恨意。这时候,他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找到他,带他到办公室,跟他谈话。刚开始他紧握着拳头,问什么都不肯回答。于是我跟学生道歉:“今天蒋老师错了,你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好,你生气了,是不是?”他终于肯理我了,点了点头。我顺势问下去:“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生气吗?”他一脸委屈的说:“同学们都笑我。”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曾经,读过“一次小脾气发作”,颇有感触。文中的学生叫拉塞尔,7岁,因为在班里的填字游戏中没有被叫到名字而不高兴了。
拉塞尔:你喜欢其他孩子胜过喜欢我。
老师:你真的那么认为,不是吗,拉塞尔?
拉塞尔:是的。你从没叫过我。
老师:你想让我更经常叫你。你想得到更多机会。
拉塞尔:是的。
老师:谢谢你,拉塞尔,让我注意到了你的感受。我会记住你的感受,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在这件事情中,老师表明了自己很胜任。她没有否认孩子的感受。她没有反击。她没有责备或惩罚孩子。相反,她用一种交流的方式,赢得了孩子的心。
教育感悟: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对于小仝这件事情,我处理的并不好,我想,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经验教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二、特殊的“爱”——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倾听也是一门学问,它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聆听学生的话语,而是要从心去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的另一种倾听方式。作为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以谦虚的态度,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倾听那些成长中的心声。放下教师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做一个静静的倾听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育故事二:你到底还教不教我背口诀了?
仍然是小仝小朋友,他从来不背乘法口诀,所以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没有一道题是做对的。当时我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本来想狠狠的批评他的,但是经过一些问话后,我哽咽了。我问他:“你回家都不背的吗?你家长不管你吗?”他回答:“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我接着问:“那他们去哪里了?”他轻声回答:“说出来都没人相信的,我不说。”“没事,老师相信你,你尽管说。”“和爷爷聊天的时候,爷爷告诉我,妈妈走了,不要我和爸爸了。”听完,我鼻子一酸,吸了口气,强忍眼泪,说:“孩子,没有这回事,世上没有一个妈妈会不要自己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你妈妈是非常爱你的,只是她去很远的地方赚钱去了。”我撒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谎。孩子也天真的点点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总有一天他会知道真相,只是我不想他这么小就承受这么大的打击。
看到孩子这样,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一起背口诀,不再批评他了。我让小仝放学留下来背口诀,发现他读了一句就停下来,我催他一下,他再读一句,又停下来。我很无奈,于是和他一起读乘法口诀,一句又一句,整整半个小时,我陪着他一起读、背。结果效率很低,才背出几句。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我找一个背的熟练又比较贪玩的同学辅导他背口诀,结果惊人的发现,背口诀的效率非常高,比我陪他背口诀强多了。而且第二天,他们两个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说要利用晨读时间背口诀,听后我非常感动。于是我同意了,我偷偷的在边上观察,发现他们两个钻桌子底下去背诵了。当时我没有阻止他们,只隐约听见对话内容为:“你到底还教不教我背口诀了?”“当然教啊,你到底背不背了?”……不一会儿的时间,小仝把口诀表里所有口诀都背出来了。我想,我在边上不动声色,静静的观察,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倾听。
教育感悟:
学生有自己贪玩的一面,但用对了方法,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去学习,有时候,贪玩也成了学习的一种法宝。这两位好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发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他们会学的更快。我们也要相信孩子,其实,他们真的很棒。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每天都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惊喜”。然而,如何处理,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一些言语,从而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懂得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拉近、缩小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我们也能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论文作者:蒋芝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学生论文; 口诀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一句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