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抄本论文,北师大论文,石头记论文,脂砚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1)04-0005-09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收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以下简称师大本),1957年从琉璃厂某书店购进(注:北师大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购于1957年,由琉璃厂某书店人员送货上门,图书馆第一次登记的日期为1957年6月26日。书后有一“北京市图书业同业公会印制”标签,内有一个扁形小章,刻有“前门区议价囗”字样(最后一字看不清)。为此,我们曾前往琉璃厂进行调查。据中国书店出版社马建农先生介绍,若有此章,说明这个抄本在琉璃厂的时间,上限为1955年下半年,下限为1958年1月6日。这个时间范围,与1957年上半年北师大图书馆购进此书的时间记载是相符的。另据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宪章先生回忆,北师大图书馆购进此书后,随即聘请当时的红学家范宁先生进行鉴定,范先生当即断言这是北大庚辰本的过录本。),43年后,由北师大博士生曹文波,在查找《红楼梦》版本资料时偶然看到[1],开始引起红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2月初至今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内查”“外调”,对师大本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考察。先用师大本对照北大庚辰本(以下简称北大本)作初步校勘,将抽样结果,在座谈会上向有关专家作了介绍[2],并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到北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琉璃厂中国书店等单位查询,并走访了曾经在民国年间过录甲戌本的周汝昌先生、研究过琉璃厂建国初期公私合营问题的马建农先生,以及购买师大本的知情者周禄良、陈宪章等先生。还向国家图书馆善本组的程有庆先生咨询了己卯本、甲辰本的入馆档案。
通过梳理、辨析这一阶段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我们对师大本的初步印象,大致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概述。
一、北师大藏本的概貌
师大本的版本情况涉及的问题较多,只借助文字很难间接叙述清楚。在此,我们列出两个表格,分别展示这个抄本的行款、布局及抄写情况。
(一)行款布局
1.行款格式
这部抄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装16册,分两函,每半页10行,每行30字(亦有31或32字不等),无格,书纵八寸,横五寸二分。
2.每册分布如下表:
(二)抄写情况
1.抄手
初步辨认笔迹,抄手大概有三人,如下表:
2.避讳
师大本在抄写中的避讳现象比较复杂,有与北大本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写法。下面分别针对玄、禛、弘、宁等字,举例说明。
(1)“玄”字,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在师大本的抄写中分两种情况:
首先,独体字“玄”,多写成“元”,少数写成玄字,而缺最后一笔。
如,第一回,“此乃元机不可预洩”,北大本12页(注:本文所依据的北大藏庚辰本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元”作“玄”。
“元机不可预洩”,北大本12页“元”作“玄”字,但缺最后一笔。
第二回,“悟道参元”,北大本38页“元”作玄字,但缺最后一笔。
第十二回,“太虚玄境”,玄字最后缺一笔,北大本264页作“玄”。
其次,合体字,玄字的左边有偏旁时,右半部分玄字缺最后一笔,少数字不缺笔。
如,第五回,“即可谱入管絃”,右半部分玄字缺最后一笔,北大本113页不缺笔。
第六回,“头眩目眩”,右半部分玄字缺最后一笔,北大本138页原作“头悬目眩”,又将“悬”字点改成“眩”,右半部分玄字缺最后一笔,将“眩”字点改作“晕”。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的批语中,鲧的异体字“鯀”,师大本的右半部分玄字缺最后一笔。北大本1959页两个“鯀”都不缺笔。
综上可知,无论左边是那一种偏旁(纟、目、鱼等),右半部分玄字,师大本大都缺最后一笔。当然,也有不缺笔的例子,如:
第四十回,“只见五彩炫耀”,“炫”没有缺笔,北大本905页也不缺笔。我们发现师大本此回是由乙抄手抄写的。
(2)“禛”字,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而改写成“貞”。
如,第十五回,“赖藩郡余貞”,北大本304页也作“貞”。
(3)“弘”字,乾隆皇帝弘历的名讳,因书中所见不多,尚未发现避讳的写法。
如,第二十二回,“五祖弘忍”,“弘”字最后一笔不缺,而北大本499页“弘”字则缺最后一笔。
(4)“宁”字,道光皇帝旻宁的“宁”字,在师大本中的写法较复杂。目前所看到的宁国府的“宁”字,大体有三种写法(北大本基本上都写作“寕”):
第一种,写成“寜”。如,第三回6a页、第十回1b页、2b页、第十六回1b页等。
第二种,写成“甯”。如,第五回8a页、第五十一回至六十回总目、第五十三回回目、第五十三回2b页等,后两处由乙抄手抄写。
第三种,写成“寕”。与北大本的写法一样。如,第十三回回目、第十三回最后一页、第七十一回3b页等。
我们看到,有时,不同的抄手会有同样的写法;有时,即使是同一抄手,在不同回目中,则有不同的写法。
以上我们列举了玄、禛、宁等字在师大本中的几种写法,当然,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止上述几例,还需要继续查补。如何解释避讳问题,也尚待进一步考察。至于“祥”、“晓”等字,在师大本中尚未看到缺笔的现象。
二、北师大藏本具备庚辰本的基本特征
师大本与北大庚辰本有许多相同之处,与其它脂本相比,有些原属于北大本独有的特征,师大本也同样具备。现择要简述师大藏本与北大本在回目、位置、提示语、点改、脱文等方面的一些共同点。
(一)回目相同点
从上文的图表可以看出,师大本与北大本在行款布局上基本一致,在十回总目上,“庚辰秋月定本”和“庚辰秋定本”的字样以及所处的位置都相同。第十七、十八回没有分回,第十九回和第八十回没有回目等,都与北大本相一致。
第五十八回回目写作“茜纱窗”,而第五十一至六十回的10回总目中为“晒纱窗”,师大本与北大本相同。类似的还有,第六十八回回目中,“酸”错写成“俊”,而10回总目中没有写错,师大本与北大本也相同。
(二)位置相同点
1.空缺
北大本435页第十九回末尾,只写到“宝玉房中一片声嚷吵闹起来正是”为止,显然还缺少内容。师大本的第十九回末尾,与北大本一样。师大本第二十二回末的空白,也与北大本相同。北大本1831页第七十五回前一单页,写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后有六个小方格,下写“开夜宴、发悲音”和“赏中秋、得佳谶”,师大本与之一样。
2.错位
北大本455至456页第二十一回的总评,错钉于第二十回末,师大本与之相同。
(三)提示语照抄
北大本1332页第五十六回末尾的小字“此下紧接慧紫鹃试忙玉”,冯其庸先生认为:“这行小字并非《石头记》的文字,是本回抄写者指示下回接抄人的。”[3](P49)师大本照抄成双行小字的批语。
师大本第六十六回第一页右下角,写有六个墨笔小字“以后小字删去”,排列顺序是右四左二。据冯其庸先生考察,1955年庚辰本的影印本上有这两行小字,到1974年影印时却不见了,因为这六个小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庚辰本重装时,小条移位了。为此,我们去北大查看了庚辰本的原件,在第六十六回的第三页和第四页之间,找到夹在里面的小条,六个字的排列顺序,与师大本相同。
第七十四回,有两条双行夹批和墨笔眉批,在抄录和涂改的过程中,师大本参照庚辰本的迹象较为明显。师大本在11a页,有一条双行夹批“奇极此曰(北大本作“日”)甄家事。说得透”。后来又把“说得透”三个字用墨笔勾掉,写作眉批。这条眉批与北大本相同。师大本13a页有一条双行夹批“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似批语故别之”,后来又把“似批语故别之”六个字用墨笔勾掉。而北大本1820页此处的夹批为单一“奇”字,眉批是“似批语故别之”;而“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八字为正文,复用墨笔勾出。
(四)点改处照改
北大本点改过的地方,师大本多处直接抄录了修改后的文字,现略举几例:
第十三回,北大本278页眉批:“伏史湘云应系注解”。正文中“伏史湘云”四字被勾出。师大本径将“伏史湘云”四个字排成两行,直接写成双行小字夹批。
第四十五回,北大本1036页原写,凤姐对赖大家的说:“我是没有贺奶奶要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这里显然有脱漏。后在“贺”字下勾出加了“礼的呢赖大家的道”八个字,此处庚辰本与戚序、蒙府本不同。师大本按庚辰本的点改,把“礼的呢赖大家的道”八个字直接抄在“贺”字之后。
第五十一回,北大本1192页,将“襟煖襖”三字,改作“讷尔库”(满语的意思是斗蓬)。师大本直接抄成“讷尔库”。
第七十六回,北大本1886页在中秋夜黛玉和湘云联句处,原抄作“冷月葬死魂”,后用墨笔把“死”字点去,在旁边改写为“诗”字。师大本直接写成“冷月葬诗魂”。
(五)多处脱文处照脱
庚辰本在过录时由于抄手的漏抄,造成了一些无意识的脱文,师大本有的地方的脱文与北大庚辰本是一致的。关于庚辰本的脱文问题,台湾王三庆先生的博士论文《红楼梦版本研究》中,有诸多细致的统计,为我们的勘对工作提供了便利。如王先生所列举的庚辰本一些“无意识脱文”的句子,我们以之查对师大本,发现多处相同的地方。如:
例一,第三十四回768页,在“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和“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之间,北大本因为“宝”字重出,中间脱漏24个字。
例二,第六十二回1477页,在(荳官)“便忙连身将他压倒回头笑”和“说了不得了那是一窪子水”之间,北大本因为“笑”字重出,中间脱漏30个字。
例三,第六十五回1591页,在(尤二姐笑道)“我听见你们家里还有一位寡妇奶奶”和“兴儿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之间,北大本因为“奶奶”二字重出,脱漏27个字。
例四,第七十三回1791页,在“探春笑道这倒不然我和姐姐一样”和“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之间,北大本因为“姐姐”二字重出,脱漏30个字。
例五,第七十九回1977页,在“因他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十倍谁知那夏”和“小姐今年方十七生得颇有姿色”之间,北大本脱漏24个字。
北大本以上几例脱文处,师大本在相应的地方,也同样为脱文。
师大本与北大庚辰本的相同之处,还不止以上五个方面。有些特例还未来得及仔细归类统计,比如,庚辰本中的“芦雪广”,据冯其庸先生所说:“四十九回七处,五十回一处,皆作‘芦雪广’。”[3](P32)师大本与之相同,皆作“芦雪广”。
三、师大本与北大本相比出现的异文
师大本与北大庚辰本相比,除了诸多相同之处以外,还存在很多不同点。仅就抽样调查和初步统计,从正文上看,如第一回中的异文约有68处(其中有16处尚未找到版本依据);就批语而言,如第七十三回,共有25条批语,文字相异的约有九条。
北大本有点改标志的地方,师大本有的直接抄写了修改后的文字,这类问题上文已作说明。师大本也有大量并没有照改的例证,本文暂不赘述。除此而外,有些北大本没有任何点改标志的地方,师大本也做了改动。在此,我们提及的“异文”,主要指这一类与北大本有差异的内容。针对师大本出现的异文(有的属于款式上的差异,我们也姑且列举于此),我们做了七个方面的归纳,即改字、增补、脱漏、移位,以及正文和批语调换、眉批写成夹批、改换墨色等。
(一)改字
这类现象很多,师大本所改,有的有他本为据;有的尚未找到版本依据,似为师大本特有。有的是北大本讹误,师大本改正了;有的则相反,北大本不误,师大本改错了。略举数例,以见一斑。如:
北大本第十六回319页,“得了云光的回信”,师大本将“光”字错写为“儿”字。
北大本第五十六回1307页回目“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这里“时”字,蒙府、戚序本均作“识”,甲辰、程甲本则作“贤”;师大本亦作“贤”。
北大本第五十七回1348页,紫鹃道:“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其中“常”字,戚序本作“肠”,甲辰、程甲本作“长”;师大本改为“倘”。
北大本第七十八回1935页,“宝玉满口里说好熟一壁便摘冠带”。这里“热”错写成“熟”,“摘冠带”漏一“解”字。师大本则直接写成“热”和“摘冠解带”。
北大本第七十九回1965页,“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奇的祭文,可与曾我碑并传了。’”这里抄手把“曹娥碑”误写成“曾我碑”了。师大本则直接写成“曹娥碑”。
除正文之外,批语也有多处改动:
北大本第十五回304页眉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落款为“王文季春”。师大本直接写成“壬午季春”。
北大本第十七、十八回346页的总批中,有“宝玉係诸艳之贯”和“博得虚名在”的批语,其中有写错的字。师大本将“贯”写作“冠”,将“愽”写作“博”,显然是直接写了正确的字。
北大本第七十四回1795页夹批:“前文已卯之伏线”。师大本将“卯”字改作“有”。俞平伯先生《脂砚斋红楼梦辑评》、陈庆浩先生《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均径写作“己卯”;朱一玄先生《红楼梦脂评校录》将“卯”改为“埋”。
还有,如改“特”为“忒”,改“这”为“怎”或改“怎”为“这”,改“善”为“然”,改“们”为“么”或改“么”为“们”,改“字”为“是”或“事”等等,这些地域方音,无论其对与否,都可为我们考究师大本的来源提供线索。
(二)增补加字
北大本抄写过程中的许多“无意识脱文”,常常是由于某个词隔行,或在不远处重复出现,而跳脱漏抄。这些脱文,大都可以从其它脂砚斋本中找到脱漏的字句。师大本在抄写过程中,有的按北大本也照脱了(上文已谈到),有的则增补上了。增补加字的例句是比较多的,兹举几例:
师大本第三回3a页,“大插屏转过插屏”。北大本53页没有“转过插屏”四个字,查甲戌本、己卯本有此四字,且己卯本有朱笔标记。
北大本第三回58页,因“笑道”重出,跳脱17个字。而师大本在5b页则有,我们将增加的字用方括号“[]”标出:“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查此17字甲戌、戚序、蒙府等本亦有,且己卯本从“我”到“道”有朱笔标记,括出16个字。
北大本第十一回251页,“婶子回老太太放心罢”。师大本“老太太”后还有“太太”二字,与己卯、戚序、程甲等本同。
北大本第二十三回515页,因“进去”二字重出,脱漏26个字。师大本则有,作“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贾政王夫人接了这谕待夏忠去后便来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簾幔床帐”。此同戚序本。
北大本第七十一回1727页,因“两个婆子”重出,脱漏33字。师大本则多32字,作“到了这里只有两个婆子[分菜果呢因问那一位奶奶在这里东府奶奶立等一位奶奶有话吩咐两个婆子]只顾分菜果”。这32字中,“菜果呢”,同戚序本和蒙府本,但戚、蒙都作“吩咐这两个婆子”,多个“这”字。查梦稿、甲辰、程甲、列藏等本,都有“这”字。
北大本第七十三回1793页,因“笑道”重出,脱漏25字。师大本有此25字,“平儿忙陪笑道[姑娘怎样今日说这话出来我们奶奶如何当得起探春冷笑道]俗语说的物伤其类”。师大本此同戚序本和蒙府本。查梦稿、甲辰、程甲等本“怎样”均作“怎么”。
综合考察师大本比北大本所增加的文字,我们认为,师大本的补文加字,当以己卯本、戚序本(蒙、戚一系的本子)为主,也参考了程甲本或甲辰本等其它版本。
(三)脱漏减字
师大本与北大本相比,脱漏或删减的文字,比增添的文字要少得多。减字的现象并不多见,从抽查的情况来看,下面几例较为典型:
例一,北大本第三回66页,描述宝玉的容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师大本缺“色如春晓之花”六字。查其它脂本皆不缺。
例二,北大本第三回71页,写袭人“他自卸了妝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师大本缺“他自卸了妝”五字。
例三,北大本第十九回前,有“第十九回”四个墨笔字。师大本无此四字。
例四,北大本第五十一回后边1200和1201页,从1199页结尾的“婆子接了”,到1202页开头的“管房里”,整整缺了两页,查北大本这两页影印件和原件,都是分布在两页纸的两面上,即1b和2a,而不是同一页纸的正反面。脱漏这两面文字,最大的可能性是,抄写时,两页贴在一起,而翻到了下一页,即1199页直接翻到了1202页,1200和1201两面贴在一起而被跳过去了。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师大本应该在1199页的“婆子接了”之后,紧接着抄1202页的“管房里”。事实上,师大本并非如此,而是在“婆子接了”之后,空了半页纸,然后在左边的下页纸上从头抄“管房里”。可见,师大本此处并不像是无意识脱文,而是抄手有思想准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这两面,北大本上此处有两条署名“鍳堂”的墨笔眉批,在师大本上也随之脱漏了。
例五,北大本第七十七回1914页,写宝玉去探望晴雯,“只剩下晴雯一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蓆土炕上(批:芦蓆土炕)在外间房内爬着”。这里当有舛误,查梦稿、蒙府、戚序等本作“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房内爬着”,而无“一进来”以下17字及批语四字。师大本同戚序本等。
(四)移位
师大本在抄写过程中,在某些文字的位置安排上,较北大本有所变动。具体表现为,改变抄写格式、连接文中的空白,以及调整先后次序等。
1.改变格式
师大本的抄写格式,有些地方较北大本略有不同,如第一回就比较突出,而与甲戌、戚序、甲辰等本同。
2.连接空白
北大本第十九回405页第三行,“有个小书房名”(“名”字用墨笔点涂)后边空了五个字的位置。同一页第四行“那里自然”(“自然”二字上用墨笔点涂)后边又空出多半行,一直空到底。己卯本第十九回第三面也存在同样的空白。而师大本则做了相应的连接,只在“小书房名”下仍有空白;而“那里”二字,则与下行首句“那美人自然是……”连写,无空行。
北大本第十九回431页第10行、432页第三行,宝玉所“诌”的两段话,都空了多半行,一直空到底。己卯本此处也有类似的空白。而师大本在这两处都连写了,分别为“宝玉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坐黛山”和“宝玉又诌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两处都未留空白。
北大本第六十三回1510页第10行,“就唤玻璃”后,有将近一行的空白,下一行开头是“闲言少述”。师大本在此没有空白,直接写“就唤玻璃闲言少述”。
北大本第六十八回1670页,底本缺页,从1670页“要打要骂的才”到1675页“得钱再娶”,这中间北大本后来补了两张纸(四页)。但师大本没有补缺,而是将空缺处连成一片,写成“要打要骂的才得钱再娶”。
3.调整次序
北大本第十三回270页,“岂人力能可保常”,在“保常”二字之间,有个调换位置的符号。而师大本此处却写成“岂人力可能保常”,显然是将“能可”二字调换了位置。
北大本第十七、十八回前的总批,有“此回宜分二回方妥”等批语。师大本将这一页批语,移到了第十七、十八回后,成为了回后评。似乎要与第十九回后的“玉蓝坡”的批语,协调起来,皆作为回后评。
北大本第七十一回1739页,“只有江南甄家”下有双行夹批:“好一提。盖直事欲显甄事假事将盡”。师大本这条双行夹批作“好一提甄事。盖假事将盡真事欲显”。语句较为通顺。
(五)正文和批语的调换
北大本第二十一回478页回末,“且听下回分解”后空两个字的位置,又写“收后淡雅之致”,这六个字的大小与正文字体相同。而师大本这六个字,则写成了双行小字夹批,同戚序本。
北大本第二十二回506页,“迎春笑道是”与“探春笑道是”两句,两个“是”字均小字写出,作批语。师大本将此两字改作正文。
北大本第七十八回1957页,宝玉乃泣涕念曰:“诸君阅至此只当一笑话看去便可醒倦。”此16字,以大字写出,原作正文。师大本则写作双行夹批。朱一玄先生采作批语,并加以说明,《红楼梦资料汇编》注明:“此当为批语衍入正文”,《红楼梦脂评校录》按:“此评误入正文”。
(六)眉批改为夹批
师大本把北大本中的一些墨笔写的眉批,改作小字双行夹批。如:
北大本第十九回406页,正文“奇文竟是写不出来的”,“奇”字上有勾出记号,句下有双行小字夹批“若都写的出来何以见此书中之妙脂研”,上有眉批“奇文句似应作注”。师大本将眉批写进了夹批,因而这条双行夹批变为:“奇文句似应作注若都写的出来何以见此书中之妙
脂砚”。
北大本第七十五回1848页,墨笔眉批“此一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当改以委曲认罪语方妥”。师大本在8a页,将这条批语写成小字,移入正文“这个行次”句下,变成双行夹批。
北大本第七十七回1902页,墨笔眉批“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此语之妙”。师大本在5a页,将这条批语写成小字,移入正文“这样混帐起来”句下,变成双行夹批。
应指出的是,这三则眉批(上文亦有两例),均为后人所加,师大本径自写作正文夹批,亦或有助于认识师大本之来源。
(七)改换墨色
北大本用朱笔抄写的地方,师大本有的换成墨笔抄写。如:
北大本第二十六回592页,有一条双行夹批比较特殊,它用两种颜色的笔写成,“至此一顿狡猾之甚”是墨笔字,而后边的“原非书中正文之人写来间色耳”则是朱笔字。师大本的5b页,只用墨笔,从头至尾,将这条批语连成一体。换句话说,在师大本中,“原非书中正文之人写来间色耳”换成了墨笔黑字。而甲戌本中,这一条批语所有的字都是用朱笔写的,惟“间”字作“门”。
与北大庚辰本相勘对,师大本中的异文还有不少,因时间短暂,我们只抽取了上述七个方面的例证。
综上可见,北师大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具备北大庚辰本的特征,与北大本有密切关系,当是以北大庚辰本为底本,参照己卯本、甲戌本、戚序本、程甲本或甲辰本等版本,加以校补、整理而成的。种种迹象表明,其整理者关涉己卯本、庚辰本的主要收藏者,及与收藏者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士。
对北师大的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我们在对勘了十几天的基础上,又经过两个多月的查验,归纳了上述几方面初步的看法。目前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起点,其中还有一些不无疑问而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如,师大本中不少修改和增删的文字,目前还没有查到版本来源,尚属师大本独有的异文,需要进一步查考。总之,此抄本的正文和批语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我们相信,师大本影印出版之后,通过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定会对这个版本有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标签: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论文; 大学论文; 戚序论文; 北大论文; 北师大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