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严重危害了河道的水质,为河道治理中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因此,面对当前河道水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治理方法,将水资源中的污染成分清除出去,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的同时,贯彻落实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本文主要研究河道治理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方法
前言
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大量的水体、水资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生产安全。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注重对水污染的治理,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能够化解这些污染、保障当地人们安全的有效对策,在有效治理污染的情况下,为环保事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水污染的危害
首先,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安全。水污染长久以来,一直和人们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来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会制造源源不断的水污染;二来这些水污染会以其他的形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水污染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病毒和细菌,一旦人们过多地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就会在身体内大量滋生,进而引发严重的身体疾病等,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的污染对当地的经济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每年当地政府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但是却收效甚微。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河道中每年都会增加新的污染量和污染物,对环保部门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治理任务相当艰巨[1]。
最后,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水资源的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当工业废水排进到河道中以后,大量鱼、虾面临死亡或灭绝的结果。一旦周边的动物食用了这些鱼虾,或者是喝了受到污染的水,也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打破了周边生物环境的多样化发展。除此之外,水污染也破坏了当地水体环境的观赏价值,一些景区面对水污染也是束手无策,旅游价值的开发面对相当严峻的考验。
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一)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近几年工业产业的不断发挥在那,用水量也逐年提升,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再加上工业废水处理的方式不合理,一些工厂为了节省废水处理开支,直接将工业废水排放到当地的河道之内,造成河道中水污染超标,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二)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水的利用率也不断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污水的量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一些治理不及时的地区来讲,河道整治过程中防污治污的速度比不上人们排污的速度,大量的生活废水被排放到河道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化学药剂成分和微生物等,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自然规律,同时也反作用影响了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污染则主要体现在化肥污染和牲畜粪便上。一些农民直接将牲畜散养在河道周边,粪便也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水的大面积污染。而农药则是经过长期的化学变质,才逐渐影响到河道水质的。
(四)其他污染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船只行使过程中废油流入河道当中,造成了水体的大面积污染。码头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等。虽然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这些污染物和污染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分析
(一)生物治理法
生物治理法是近几年常见的一种水污染治理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等物质,对水污染中的一些生物成分进行有效分解,以此来达到治理水污染的目的。在我国,常见的水污染生物治理法包括投菌技术和曝气技术等。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理法的 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成本低、开发难度小以及治理效果明显等优势,也得到了社会环保界的广泛认可。
(二)植物治理法
在自然界发展的过程中,植物自身就具有极强的进化水体的作用,在水中可以自由生长的植物就可以利用吸收水中垃圾的形式,来获取自身的营养价值,从而保持生命力。因此,科学家正是利用了植物的这一特性,通过在水中种植植物以吸收含有污染粒子的植物,这样在相互抵消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具体来讲,在利用植物来治理河道水污染的过程中,治理人员应该加强注意防止植物的腐烂造成河道水的再一次污染。植物治理水污染的应用,由于成本低、效果好,也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2]。
(三)化学治理法
化学治理法是水污染治理中最主要的方法类型之一,主要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水污染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其中,常见的化学治理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化学混凝法、氧气还原法以及化学中和法等。一般情况下,在污水治理工作中,化学污染法一般会用于降解困难的无机物或有机物污染,包括水污染中的细小悬浮物或者胶体等物质。首先,治理人员要先观察污水的污染程度,向河道污水面积较大的部位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机和助凝剂等,以提升治理的效果。但是还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如果剂量没有掌握好,就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再加上治理的成本比较高,因此需要治理单位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物理治理法
包括过滤法和重力分离法等。大体情况下,水资源中的污染成分一般包括溶解体、胶体、悬浮体等。运用物理治理法就是对这些物质进行重力分离或过滤,清除其中大量的污染杂质。首先是重力分离处理法,辅助技术条件包括沉砂池和沉淀池等,运用物理学中的重力学原理,在计算悬浮物和水之间密度差的情况下,将两者进行分离,从而提取出有害物质。过滤隔离法用到的设备包括格栅和筛网,将其防治到河道的最底层,将污染物过滤到网面上进行清除。这类操纵方法大多简便,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对污染物进行治理。
(五)强化水文监测环节
河道整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好水文监测工作,环保部门邀请水务部门和气象部门共同组成水文监测小组,并结合上级部门下达的关于河床治理的方案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并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人工现场监测技术以及实验室分析技术等,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从而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在河道两旁设置专门的水文检测设备,以便有效获取江水和水文变化情况等,并同步监督河道水量和水质等要素[3]。
(六)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对于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要还原河道周边的生态平衡,保障附近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环保单位和水文单位需要定期恢复河道生态环境,设置一系列人工浮床、大型水生植物和人工湿地等设施,保障河道周边生物、植物能够与水体、土壤进行更为密切和直接的接触,从而实现污染的净化处理。
四、结束语
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将河道治理中的水污染治理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环保单位在有效了解造成河道水污染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河道治理方案和机制,利用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措施,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为附近的生物、植物和人类提供更为优质的水资源,同时还要相关部门有效监督工厂排水的行为,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波,欧阳峰.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J].环境与发展,2018,30(03):73-74.
[2]刘顺娟.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4):86-87.
[3]王娇.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03):69+71.
论文作者:贝丽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河道论文; 水污染论文; 方法论文; 水资源论文; 植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