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3)
【摘要】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术前小儿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术前存在焦虑情绪的小儿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深呼吸法指导、心理护理、特殊健康教育法等多元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前小儿患者的焦虑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干预;术前;小儿患者;焦虑
自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对31例术前存在焦虑情绪的小儿患者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显著缓解了患儿的焦虑情绪,并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现与同期仅给予常规护理的31例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62例术前存在焦虑情绪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9—13岁,平均(11.3±2.2)岁;轻度焦虑10例,中度8例,重度1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为9—14岁,平均(12.6±6.2)岁;轻度焦虑11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史、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深呼吸法指导、心理护理、特殊健康教育法等多元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患儿的父母进行良好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以博取到孩子的信任。当患儿手术期间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不良反应,即使父母不在身旁,经护理人员的疏导与安抚后,也能很快地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应充分了解患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爱好、学习情况等,对引起焦虑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同时,还可采用影像资料及图片的形式让患儿及其家长对与手术相关的事物有所了解,如手术室内的布置、手术具体的流程、手术医师及护理人员的照片、麻醉方法以及既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以此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手术的全面认知度,消除心头隐忧,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2)特殊健康教育法:学习借鉴国外“习明纳”教学模式[1]。护理人员可鼓励患儿说出心中的疑惑或倾吐心中的忧虑,并进行答疑,对患儿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将肢体语言运用到讨论过程中,如轻拍患儿的背部、拥抱患儿等。这种温馨的小动作有助于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心灵距离,让患儿感受到温暖与鼓舞,战胜焦虑与消极情绪,更有勇气去面对手术。
(3)深呼吸法指导:护理人员可通过具体的形体动作向患儿展示深呼吸的过程,以便患儿掌握如何深呼吸的要领。在较安静的环境里,让患儿呈仰卧位一边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一边进行具体的训练。以鼻吸气时,外鼓腹部;以口呼气时,内收腹部,掌握“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的心得[2]。
(4)设立专门的小儿手术等待室:小儿手术等待室配备有儿童图书画册、积木等玩具,并有专人看护,让儿童在玩耍中度过术前等待时间,有助于帮助儿童放松身心,缓解焦虑。
1.3评价方法
在为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后,术前对两组患儿再次进行SAS评估[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见,观察组经多元化护理干预后,中度焦虑以及重度焦虑例数与护理干预前有明显减少;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变化不明显。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0.09±5.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1±6.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焦虑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应受到家庭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手术作为引起儿童焦虑的应激源之一,在术前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消除儿童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了多元化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多元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远远优胜于常规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师萍,董联联. 术前护理干预对45例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0,13:151-152.
[2]李海英,马玲飞.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术前小儿患者焦虑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1):312-313.
[3]申雅文.学龄期DDH患儿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373.
论文作者:张凤华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焦虑论文; 患儿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小儿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