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咚咚喹又称“呆呆哩”,是土家族的一种单簧吹管乐器,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咚咚喹这个土家族民间乐器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濒临灭绝,湖南省龙山县是咚咚喹重要的传承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以湖南龙山一中为例的中学音乐课堂咚咚喹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意义的分析,来了解土家族咚咚喹的发展,探讨其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模式,使咚咚喹能更好地在中学音乐课堂传承下去,发挥出它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土家族;咚咚喹;龙山县;吹管乐器
一、民间乐器咚咚喹介绍
咚咚喹是土家族的一种单簧吹管乐器,普遍流行于湘西州龙山县、桑植县、保靖县、永顺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等地区,咚咚喹还有一个名字叫“呆呆哩”,用土家族自己的语言则叫“早古得”。湘西土家族人们常用细竹制造咚咚喹,通常其长度为15到25厘米左右,管内直径为0.4厘米至1厘米左右。一般来说,管壁常有3孔。在这个土家族聚居的地区,咚咚喹一般用于重大活动比如舍巴日、篝火晚会以及部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节日活动时,土家族人们会身着民族服饰,在咚咚喹、打溜子等一套套乐器的强烈节奏下载歌载舞。
咚咚喹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乐器,也可以作为词用于歌曲中,咚咚喹在土家族地区其实多为妇女儿童制作吹奏,洗衣、放牛、砍柴、赶路都可以用来吹奏解闷,因此,咚咚喹不同于打溜子,其群众基础十分牢固。
调查显示,在湖南省龙山县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都会不同程度教授到咚咚喹乐器,例如龙山县第一中学,便把咚咚喹带入了音乐课堂教学中,这对于咚咚喹这民间乐器的传播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咚咚喹在中学音乐课堂应用的意义
(一)对土家族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咚咚喹是土家族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传播、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土家族咚咚喹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不知不觉中在渐渐消失着。让咚咚喹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能够有效起到传承与强化民族特性的目的。在土家族人们的生活中,咚咚喹的使用不仅在于祭祀以及各种晚会,在生活中,比如放牛、劳作时人们都会带着咚咚喹,小憩时吹两曲,空旷的山野便会回荡着清脆悠远的声响,美妙而动人,咚咚喹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千百年以来土家族劳动人民生活的点滴。让咚咚喹呈现在音乐课堂,那么也就是对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一种再现。
(二)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
见过了千遍一律的音乐教学乐器,新鲜事物往往更能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咚咚喹有特色的外表,悦耳的声音,简单的使用方法,拥有咚咚喹渲染的音乐课堂会使学生们产生弄厚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年龄,没有特色、无法吸引眼球的东西往往不会让它们产生更多学习兴趣。而这个拥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且富有乐趣的乐器,会激发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可见这整堂音乐课也将会是非常成功的了。
2.增强课堂效果
制作简单、轻巧便捷、声音悦耳是咚咚喹的特点也是优势,它在校园的广泛普及成本低。相比钢琴、口风琴、葫芦丝等教学乐器而言,咚咚喹成本更低也更能为广大家庭所接受。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咚咚喹这个乐器。就像竹笛、笙箫一样,咚咚喹也可以被广泛地传播使用,也只有在它得到广泛传播后,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才不会渐渐消失。咚咚喹学习难度低。相比钢琴、口风琴、葫芦丝等乐器,咚咚喹不仅更加轻巧方便而且学习十分容易,难易程度很低。
3.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自身的音乐文化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咚咚喹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们了解咚咚喹这个民间乐器,达到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及增添中学音乐课堂的色彩、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咚咚喹在湖南龙山一中音乐课堂的应用现状
(一)咚咚喹在龙山一中音乐课堂的应用现状
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的音乐课本里基本上每册都会有一个单元的民族音乐的内容,而这个单元就可以在教学上尽可能更多引入咚咚喹这个乐器。咚咚喹有着它民族的独特性,新颖的外表会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相比千遍一律的使用钢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咚咚喹更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注意力。
数据显示,在抽样的40人中,29个参与问卷的同学都还是对咚咚喹这个乐器有着一定的了解。这表示,在初中入学以前或是在初一上学期阶段其实大部分同学已经对咚咚喹有着一定的认识,至少已经了解了它是土家族的乐器。而部分同学错误的认识则是因为在他们刚进入中学时对咚咚喹的了解仅仅从家庭环境以及周围环境而来,如果周围不存在这样的环境熏陶,那么自然也对咚咚喹没有认识。
随着同学们开始慢慢在音乐课堂接触到咚咚喹,同学们对咚咚喹的了解便越来越多,从初一到初三,在龙山一中音乐课堂上咚咚喹使用频率也在逐渐增长。其数据如下:
显而易见的是咚咚喹在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年级的使用频率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着。在初一年级阶段咚咚喹在音乐课上使用频率较为低,而初三年级的使用频率则是高。这个频率的差异是由音乐课程的数量以及内容决定的,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同学们的音乐课程也会逐渐增多,老师也会在音乐课堂上更进一步地介绍咚咚喹。从认识到学习到掌握,无不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就龙山一中对咚咚喹的应用现状来讲,学生们对这个乐器还是有着极强的学习动力,在音乐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们都会非常积极的去主动尝试用咚咚喹进行吹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完这个乐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同学们出于对咚咚喹的学习好奇心会使他们在课后空余时间也会拿出咚咚喹表演给倾听者欣赏,这另一个层面上又进一步传播了咚咚喹文化。
龙山一中共有2名音乐教师,音乐课在专门的音乐教学楼开设,里面设备齐全。据调查了解,音乐老师会在民族歌曲单元把咚咚喹带进音乐课堂进行介绍。音乐课上,老师会带来十几支像竹笛一样的乐器,管长约10十几厘米的样子,管身很细,像一根细竹子一样,管身有三个气孔,管末为斜切式,十分轻巧,管口也不想竹笛那样是削开的,而是密闭的。三孔的便能吹出四个音,四孔的能吹出五个音。但是一般所使用的都是三孔的。
在湖南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乃哟乃”这首歌也出现在初中教材中。在龙山一中的音乐课堂上,老师们通常会以咚咚喹吹奏出乃哟乃的旋律引入课堂,然后再进行歌曲教学。除此之外,老师们会在其他音乐课堂上带来数个咚咚喹,给同学们进行介绍、讲解。即使生活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但各种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改变,很多即使身为土家族的儿女们也对本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器物很少了解,因此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这类乐器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民族的东西。
在音乐课堂上学习新歌曲时,若是能够用咚咚喹吹奏的歌曲,湖南龙山一中的音乐老师便会教同学们用咚咚喹去体味,但是由于咚咚喹只能吹奏出4个音,且民族风味极强,所以大部分歌曲都不能用它来吹奏,但是在湖南湘西地区,仍然流传着很多能用于课堂教学且适合咚咚喹演奏的歌曲。相比长久的钢琴式教学而言,咚咚喹这类新奇的民族乐器也更能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咚咚喹在龙山一中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咚咚喹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本质、课堂效益的乐器,给湖南龙山一中的音乐课堂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仍然需要改进、不足的地方。
1.学生对咚咚喹缺乏认识度
在湖南龙山一中的音乐课堂上虽然引入了咚咚喹的教学使用,但是在如今这个少数民族不断汉化的时代,很多土家族的孩子对咚咚喹在进入音乐课堂以前了解很少,甚至从未了解过。而在一个星期最多只有两节课的短暂音乐课时间里是不可能完完全全渗透了解到咚咚喹的,因此即使在老师的悉心教学下收获颇多,却也是缺乏深度的。而对咚咚喹历史发展的缺乏了解会使部分学生们不能完全切实全身心地去感受咚咚喹带来的课堂美,因此实际上是对课堂效益存在着一定影响的。
2.对音乐课重视程度缺乏
龙山一中的音乐课堂正如大部分人所了解的中学音乐课堂一样,学生们一个星期的课程中也只有能在这几节艺术课上得到身心放松,课上的实际演练并不能让学生们切实掌握住课堂要领,缺乏课后练习时间。文化学习任务的繁重也会使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们从心底上放低音乐课的重要程度,这也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咚咚喹教学的传播。
四、对咚咚喹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模式的思考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一切学习过程,无论是练习还是操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音乐课堂中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也无非就是乐理、视唱练耳以及与本堂课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
把咚咚喹引入音乐课堂,首先,老师需要给同学们进行咚咚喹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咚咚喹这个民间乐器所属民族及风俗,了解其背景文化,在使用咚咚喹进行演奏教学之前,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技能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后面的课程教学。
因此,老师在涉及咚咚喹土家族音乐的单元内容开始前,非常必要用半节课让同学们先认真了解这个民族,这时候则可以使用PPT教学、视频教学,用图片文字、视频来引入课堂,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一样,去体味湖南土家民族风情,去了解咚咚喹的背景文化。而相关视唱练耳以及乐理知识则是在学生们入学开始就需要强调学习掌握的。在此之后,当正式进入需要用咚咚喹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才能更大发挥出其效益。
2.演示法
老师的演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老师要对咚咚喹的吹奏姿势、手型、口型、指法进行讲解并做好演示。咚咚喹作为吹奏乐器,与人们熟知的笛子一样,需要掌握基础的吹奏要领,老师的优美吹奏示范能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老师把直观可视的咚咚喹乐器直接带入课堂进行乐器演奏,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使学生对咚咚喹获得感性认识,比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咚咚喹学习的必要性。在音乐课程当中,能运用到咚咚喹的课程,老师都需要且必要地进行吹奏演示,学生好奇心以及兴趣的产生会广泛提高课堂效益。
(二)提高课堂效益
提高课堂效益就是说在45分钟的课堂上使得效果和收益获得更多,这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若要切切实实的提高课堂效益,就需要对课堂进行切实有效的经营,发挥咚咚喹的课堂作用。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效益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一节咚咚喹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老师一定要掌握课堂艺术理念。怀着对咚咚喹这个土家族民间乐器悠久历史憧憬的激情去进行课堂教学势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的引导作用极其强大。对课堂艺术理念掌握基础上让学生在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即兴趣、意志、信心、情感等)都得到最大效益发挥,会让整堂音乐课色彩更加明艳。
因此,终究归于一定要使学生们产生对咚咚喹的学习兴趣,兴趣也将会是一位好老师,使学生们获得除了咚咚喹基础理论知识之外的更多信息,包括吹奏中产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彭振坤.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
[2]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2(1)
指导教师:付家露
论文作者:彭月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土家族论文; 课堂论文; 音乐论文; 乐器论文; 龙山论文; 同学们论文; 学生们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