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原则。70年代,在国际有关的发展会议上,人们曾经提出过“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无破坏情况下的发展”、“生态的发展”、“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等概念,最终选定为“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载《21世纪中国战略大策划(大国方略)》,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1994年,联大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第二章中的第6 条指出:“可持续的发展作为确保当今与后世所有人公平享受福利的手段,要充分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求得互相平衡”(注:国家计生委外事司:《94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95年印,第128页。)。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1994 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秘书长娜菲斯·萨迪克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类需求与现有可支持这些需求的资源之间的平衡”。(注:国家计生委外事司:《94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95年印,第22页。)使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这次以“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有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大会提供了有关人口与发展的报告。从这些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来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发展战略原则。中国政府对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召开表现出极大的关切和高度重视。会议召开前,李鹏同志代表中国政府为迎接会议的召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讲话。大会召开时,派出以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彭珮云团长在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发言,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充分肯定“这次会议是一次具有跨世纪的重要意义的大会”。她强调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所有的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得美好和幸福,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注:国家计生委外事司:《94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95年印,第4 页。)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在国际合作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向大会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发展报告》正式文本。1995年,中国政府根据大会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策、措施等。1996年3月, 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1997年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们在实践发展中思维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

黑格尔曾经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注:黑格尔:《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页。)又说:“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8页。)成为寻找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工具。在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哲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但哲学家们持续关注和普遍探讨的对象始终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最主要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这是最基本的事实。哲学是对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造成果的总结概括。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质,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关系,从而为人们处理和驾驭外部世界关系规定一般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前提。这种前提又总是渗透到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本质上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是实践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实践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决定着人的思维指向和思维侧重点。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又影响到思维的结果。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的方式也不同,选择自身发展的道路也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早在人猿揖别的远古时代,即原始社会阶段,实践方式极落后,产生了拟人化的思维方式,认为自然界兼有人的特征,并支配人的命运。于是人们寻求以自然界为中心的生存和发展道路,把自己全融合于自然界之中,成为自然界的奴隶。使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长达万年之上。

在古代社会,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实践处于尚未分工阶段,人们开始用朴素整体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形成混沌模糊的整体思维的方式。在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寻求“天人相与”或“天人合一”的生存和发展道路,使社会处于极缓慢的发展中,长达数千年之久。

近代工业时代,即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阶段的早期和中期,科学研究处于“收集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人们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无限夸大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能“主宰万物”,要使自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于是,寻求单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为中心的生存和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几乎统治了整个人类,延续了几百年,并至今仍然存在。在这条道路的支配下,人们凭借日新月异的新科学技术装备手段和自身能力,从自然界中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生活资料,经过加工制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用新的生活资料代替旧的生活资料。近几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从总水平上讲,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自人类产生以来所取得的最辉煌时期。可是,当人们倾心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却遇到许多从来没有的困难。如:空气污染、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江湖变臭、水土流失、沙暴袭击、酸雨侵蚀、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粮食匮乏、能源危机、人口膨胀、气候变温、洪水泛滥、土壤沙漠化等等,阻碍和破坏了发展的势头。这些问题,人们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已无法再回答和解决。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于是,以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三、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问题,着眼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世人与后继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的发展观及其发展道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水平的国家。如,我国12亿人口约占世界56亿人口的21.4%,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仅占世界面积13584万平方公里的7.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人,为世界41人的3倍多; (注: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载《21世纪中国战略大策划(大国方略)》,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1页。 )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人均草原占有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也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注:《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出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尽快发展经济,加大控制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但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爱惜和节约资源,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并重,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经济再生产与自然环境再生产、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人化自然”与“原始自然”等诸多方面相和谐,当代人与后继人在发展的机会、权利和能力上均等,为此提出下列思考:

1、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落后观念,树立新观念, 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这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的、首要的问题。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必须从单纯以人的物质利益需要为中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畸形发展观念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经济建设为基础,人口、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效益相统一的全面发展新观念。

其次,转变消费观念。必须从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毫无节制消费的旧传统观念转变为物质享受和精神文明要求相一致的、适可而止消费的新观念。

其三,转变自然资源观念。必须从“自然资源无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浪费也没啥”的旧传统观念转变为“自然资源有价”、“自然资源有限”的新观念。

其四,转变开发对象观念。必须从单纯掠夺性、破坏性地无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旧传统观念转变为大力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和科学的、合理的、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相并重的新观念。

其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观念。必须从高消耗资源,重污染环境,低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观念转变为低消耗高效益,清洁卫生,“绿色生产”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新观念。

2、处理和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 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首先,解决人口多与自然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使我们的生活需要与现有可支持这种需要资源之间相平衡。要把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利用和节约相结合。同时要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其次,解决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创造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空间,使人口与环境之间保持平衡。“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注:马克思、 恩格斯:《费尔巴哈》,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人口快速持续增长,人们的行为不符合环境规律,会引起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与环境的不协调,危害可持续发展。所以,保护环境,珍惜每一寸土地,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空间,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共生共荣。这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

其三,处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使人口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同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摆脱贫困人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过上富裕生活,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其四,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保持今世人与后继人在发展机会和权利上均等。事实上我们每一代人,都是在继承前辈人的事业,吃的是祖宗留下来的饭。而每一代人,要为了孩子,为了世世代代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谋求自身美好幸福的同时,更应当为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这是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任务。

在处理和解决好上述种种矛盾时,重点在于大力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尽快提高人口素质,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逐步实现由劳力经济向资源经济转变,由劳力经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落实科技兴国,形成以高科技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为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全面完成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布署,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固基础,逐步做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相协调发展,必须从现在起,保护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决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利用资源,防止和避免侵害可持续供给能力的脆弱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治理大江大河,提高抗洪能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和恢复已经遭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努力控制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消除贫困人口,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搞好退耕还林,绿化荒滩荒山,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极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生态环境的国际合作。一句话,把上述措施作为系统工程纳入经常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在我国得以实施和实现。

标签:;  ;  ;  ;  ;  ;  ;  ;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