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3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组间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比较,B组患者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对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措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持续给氧辅助呼吸的有效措施[1]。但气管切开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其实施后会导致患者的气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极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入侵可能,这也就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及身心损伤。因此,为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效果,对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组进行了护理对照研究,皆为探析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接诊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入院时GOS均大于7分,同时排除了患有严重器质性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选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37岁到71岁不等,平均年龄(51.3±9.8)岁;患者疾病类型,其中13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血血肿。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合理的调节监护室温湿度,其中温度控制在20-22℃间,适度控制在60-70%之间,对患者切口辅料进行定期的更换,每日两次按规范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洁、消毒。在床旁备好相关急救设备,并对患者家属实施严格的探视制度,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不能从口进食的患者因及时进行鼻饲,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对B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内心的恐惧程度,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的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向患者讲解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给予患者不断的鼓励,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此外,还需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有助于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机体事项,并配合签署相关协议[2]。
1.2.2切口及体位护理:术后保持患者手术切口处皮肤干燥清洁,并及时的更换切口辅料,定期消毒,并遵守无菌操作。对切口出血的情况、感染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在出现情况时可以及时的草去干预措施。术后协助患者平卧休息,并适当的抬高患者床头,以促进患者的通气治疗,保障患者氧气的供给。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流流通,降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2.3呼吸道护理:在护理人员人员方面,应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建立护理切口护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在护理操作方面,对患者实施持续面罩连接医用雾化器吸氧保护气道,并长期病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吸入呼吸道内。做好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保持患者气道内湿润,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对不易吸出者采取持续性气道湿化,以防止痰液结痂堵塞气管套管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气喘等[3]。做好患者的排痰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合理控制吸痰的时间及力度。定期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以促使气管内壁上痰液震动脱落,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以促进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1.3临床观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等一般数据,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综合评价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5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比较,A组时间分别为(61.4±3.1)d、(41.2±2.6)d,B组时间分别为(31.7±3.3)d、(18.3±2.5)d,组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临床应采取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重型颅脑损伤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本病的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均具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气管切开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对于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的康复。但该种治疗毕竟属于侵入性治疗,因此也会引起各类并发症的发生[4],如各类的感染等,这会进一步损伤患者机体,延长患者康复时间。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主张采取医护结合的模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其中有效的护理措施便成为了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规护理模式其内容简单、操作机械性,现已逐渐被其他优质护理所替代。此次研究的综合护理便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丰富,核心为因病而变[5],具有针对性,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方面也可达到的预期的疗效,这就有效的避免了病情的加重、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此次研究显示,综合护理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康复的时间。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是科学可行的,其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2]吴博.综合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249-250.
[3]Franois B,Clavel M,Desachy A,et al.Complication of tracheostomy performed in ICU:subthyroid tracheodtomy vssurgical cricothyroidot-omy[J].Chest,2003,123(1):151-158.
[4]张庆格.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32例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3):131.
[5]许国萍,杨梅,罗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133-135.
论文作者:钱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气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切口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