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一个新世纪的即将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众所周知,人类昔日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经历了以使用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经历了以使用能源、机器同劳动力相结合的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我们正在走入的第三个经济时代。国民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扩散和应用,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当今世界的竞争,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关键。谁在高新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谁就掌握着发展的主动权。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从九十年代开始,深圳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这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动适应,是落实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从深圳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选择。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一个持续、健康、高速增长的时期,并在如何理顺企业与政府关系、高新技术开发与研究的主体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与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关系等一系列领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走科教兴市之路,以知识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将高新技术产业确立为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落实“三个一批”的战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保持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我市产业升级换代,市委、市政府在九十年代中期,确定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并实施科教兴市战略。1996年确立了深圳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科教兴市之路的具体思路,在全市科技工作中落实“三个一批”战略的思路。
1、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1988 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5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199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4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2%。1995 年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人才引进、税收、融资、土地批租等各方面予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到199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近700亿元,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猛增至470亿,占工业总产值的35%。1998 年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到6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左右。1997年, 生产微型计算机45万台,占全国产量的25%;程控交换机652万线, 占全国产量的36%;打印机380万台,计算机硬盘776万台,电脑显示器223 万台,镍氢电池3000万只,(1b干扰素508万支,生物乙肝疫苗2700 万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此外,还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深圳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4家, 累计认定高新技术项目849项。深圳已初步形成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 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激光等七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促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1997年,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计算机与软件、通信、微电子与基础元器件产业)的产品产值达到432.13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1.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07%。其中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产品产值258.11亿元,出口额27.55亿美元,实现利税28.11亿元;通信产品产值155.37亿元,出口额6.42亿美元,实现利税18.21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长为深圳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另外,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极为诱人。为扶持其发展壮大,深圳已将其列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1997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达到12.9亿元,生物工程产业的规模也达到9.2 亿元。
3、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管理好、 技术先进的骨干企业迅速成长。1992年,深圳尚无一家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到1997年,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5家,其中超10亿元的有12家,超20亿元的有3家,超80亿元的有1家。深圳已经把包括长城计算机、希捷、华为、中兴、开发科技等 在内的35家企业确定为重点支持企业,争取在2000年以前,形成3家企业超百亿元,7家企业过50亿元,32家企业超10亿元销售额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4、创造和形成一批高新技术类的名牌产品。 深圳目前已有一批产品被列为名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金长城微型计算机、鹏博士多媒体教育软件、华为C&C08型万门局用交换机、中兴新ZXJ10型万门局用交换机、基因工程a1b干扰素、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比亚迪镍氢电池、 奥沃伽玛刀、安科核磁共振仪、迈瑞医用监护系列等19种。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有些产品如程控交换机的技术性能已经可以与外国知名大公司的产品相媲美。其中部分还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并远销国际市场。
5、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 企业的研究开发效益明显提高。由于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使得企业能够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进行开发活动,把科技投入作为提升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重大举措,既避免了开发活动的盲目性,又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市企业已开发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克服了传统的科技与经济脱节,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落后状况,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明显缩短,不少企业做到了过去只有国外企业才能做到的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为企业的扩展作了技术和产品上的准备。由此提高了研究开发的效益。
二、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条件,使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适时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投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带动了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制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深圳市奖励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暂行办法》,《深圳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提取和使用暂行办法》等,为我市企业培育科技资源,提升科技资源的质量和水平作了政策上的保证,这些政策对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科技开发活动的活跃产生了很大推动作用。1998年初,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这是迄今为止深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中内容最全面、力度最大的一个文件。除重申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技术入股、招工调干、人员出国等各方面,都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支持。
2、大幅度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政府的科技三项经费由1991 年的几百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13%。1997 年银行用于支持科技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达15.58亿元。 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为企业筹集社会资金;积极推动银行通过买方信贷方式,成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多种途径,为企业融资。几年来,市政府通过市投资管理公司直接参与投资、追加股本金等资金注入形式,先后支持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激光视听等一批重大高科技项目,带动了企业对发展高新技术的投入。
3、积极建立高科技风险融资、投资机制。 推动美国硅谷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风险投资。没有风险投资就不可能有硅谷高科技工业的飞速发展,而风险投资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运作程序是,先设定投资目标并筹措资金,寻找投资项目。然后对项目进行详细严谨的调查、评估,包括调查和评估项目公司创始人的资质、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可能的客户和竞争对手等。在决定投资后,即与项目公司就股权分配、公司价值以及其它条件进行协商、谈判,签定投资协议。项目公司顺利营运后,还要提供意见,协调关系,监督运营等。项目公司成功后,立即策划和执行投资回收计划。
目前深圳市还不可能立即成立数量众多的民营性质的投资风险基金,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必备的风险投资基金,市政府正在积极筹建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深圳科技成果交易会,组建按国际惯例运作的科技风险投资顾问公司。
4、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一条龙的服务。 不论企业性质,只要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都给予扶持,享受优惠政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针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一客观规律,我市先后制定了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群三个层次的认定办法,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多层次格局。积极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八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获减免税3.96亿元,获科技贷款10.67亿元, 办理多次往返香港通行证682人次,获微利房352套,获减免城市人口增容费456万元,解决户口指标4039个。1995年市政府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及具有高学位高职称人员给予特别照顾,当年解决2155个户口指标。
5、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运用法律、 法规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深圳九十年代以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最大的一项工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良好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圳经济特区充分利用了全国人大授予的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大胆进行科技立法的探索,加快了特区科技法规和规章的建设,把政府管理科技的方式逐步转移到法制的轨道上来,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特区科技发展的配套法规和规章。深圳科技立法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法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科技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二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为高新技术企业保驾护航。
三、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让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在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实践中,成功地摸索出了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些实现形式不仅在演变和增生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且带来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
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公司1993年成立时,由三方投资入股组建,注册资金300万元,国家投资153万元,两家国有公司控股,占51%股权,另一家是民营企业。公司授权民营企业负责日常经营,并签署经营目标责任,经营者保证国有资产按一定比例增值,若经营不善,经营者以所持股本和分配权益抵押补偿,若超额完成指标,则获奖励。既发挥了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优势,又吸取了民营企业市场、风险意识强和经营灵活的长处,有效地激发了公司的活力。由于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该公司已经改制成上市公司。公司组建4年来, 为国家上交了8000多万元的利税、国有资产从153万元猛增至1亿多元,增长近百倍。深圳开发科技公司1985年以34%股权,换取外方提供先进技术并负责外销全部产品。该公司从事硬盘磁头等高科技产品开发。公司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于外方持股,中外优势结合促使企业技术不断更新,管理科学,紧跟世界计算机市场发展而取胜。磁头产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三,占中国以外的世界市场份额15%。初期投入的国有资产200 万美元,已获取400万美元的利润,公司总资产达15.8亿元人民币。1993 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初公司“A”股股票上市。 开发科技公司走出了一条中方以股权换国外市场和技术的道路,国有资本找到了增值、扩张的有效实现形式。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到1997年底,我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42家,其中经科技局认定的有417家,这些企业1997年总产值达72亿元。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总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1993年只有1家,1997年已达8家;年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93年只有8家,1997年超5000万元的就有18家。
目前我市民办科技企业已涉足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领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0.90亿元, 占民办科技企业总产值的70%,一批民办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199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的程控交换机已达652万线,占全国产量的36%; 云海公司生产的传呼发射机已在全国200余个台站使用,民办科技企业中的软件开发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开发的办公自动化、工业控制、财务统计、证券交易、多媒体软件等的产值达1.49亿元;迄今已有15家产值超千万元的民办科技企业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市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2%。
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出路在于改革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科研体制。深圳所建立起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新体制,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状况一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深圳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抓住了技术开发体制建设这个核心,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在全国率先初步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症。目前全市521 家研究开发机构中有477家在企业,占总数的91.7%;我市的研究开发人员中,90 %集中在企业。
1、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筑技术开发体制的新架构。我国十多年科技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是:要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光从科技系统本身入手是行不通的,必须将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全新的技术开发体系。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细胞,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具有将科技要索和经济要素紧密结合的最佳条件。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深圳一开始就放弃了花费人力物力建大批独立研究所的方案,把重点放在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主体方面,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企业倾斜。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80%投向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90%以上集中在企业,从而保证了企业主体的健康发育。
2、依托企业办好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在企业中组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是“九五”期间我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重大规划措施。在实施规划时,深圳市突出了依托企业、面向企业、服务企业组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特色,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布局。我们依托迈瑞公司组建了深圳市医疗电子技术中心,依托比亚迪公司组建了深圳电池及电池材料技术中心,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广东省数字通信技术中心,依托天马公司组建了广东省液晶显示技术中心,依托三九集团组建了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目前,我市已有两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规划在两年内,结合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的情况,依托企业新建15个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同时积极探索在已建和在建的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
3、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科技人员与内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解决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市企业己与130 多所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内地的科研力量成为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深圳充分利用香港与国际间的广泛联系,借助政府间的联系渠道,创造企业走出去的条件,为它们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创造条件,将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向外延伸,特别是向美国、日本和西欧延伸,参与国际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深圳鼓励和帮助重点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企业研究开发网络逐渐开始向发达国家延伸。迄今已有6家重点企业在国外设立了研究开发机构。
4、政府营造环境,形成区域性的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在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时,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来深圳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使深圳逐步成为区域性的研究开发中心。在制定和落实技术开发政策时,深圳一直坚持市内企业和市外企业一样,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样,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从而吸引了一批国内大公司纷纷来深圳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如联想、长城、方正等国内著名的高科技集团公司总部在深圳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成为我市技术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引进了技术含量高的跨国公司资本,用国际化的处理利用分析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外资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市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规模和水平,从总体上看,还不足以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跨国公司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去认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从深圳近年来的实践看,以中外合资为主体的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得到快速发展,对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 深圳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1997年底已有150多个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90%以上均投资兴办工业,其中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跨国公司在深设立122家企业,投资总额达75.45亿美元,注册资本11.38 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8.29亿美元。与全市利用外资总体水平相比, 跨国公司投资于工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市外资投资于工业的平均水平,我市1997年跨国公司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协议投资比例为2.87、 89.49、7.64;而同期外资企业在一、二、三次产业中协议投资的比例为0.65、62.56、36.88。这些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的企业纷纷进入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高。 在跨国公司庞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能力、强大的国际贸易及国际技术贸易水平的推动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我市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具有技术层次高、产品档次新的特点, 产品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出口。 在1997年“全国十大外商投资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属于我市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希捷、爱普生和康柏分别列为第2、7、8位。 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技术含量,加快了我市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速度,推动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全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由于我市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为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的企业,因而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其投资规模一般都较大。在1996—1997年度全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排序中,属于深圳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爱普生、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三洋华强激光电子有限公司、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分别处于第29、45、58、68位。由日本跨国公司在深投资成立的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等6家日资高新技术企业,已进入深圳50 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随着规模大、效益好的外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总体比例和综合实力。在即将进入新纪元的时候,我们深信,通过380 万特区人脚踏实地地工作,深圳一定能够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科技开发中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为我们国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贡献出特区的力量。
标签:科技论文;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