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两岸关系的思考_两岸关系论文

面向21世纪两岸关系的思考_两岸关系论文

面向21世纪两岸关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关系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 (2000)01—0060—04

一、将什么样的两岸关系带入21世纪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世纪之交,如何对待两岸关系,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两岸关系经历了坎坷的不平凡历程,从我们对台政策来说,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历史阶段。

从1949年10月到1978年11月, 我们的对台政策是“解放台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政府的残余败退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以之作为“复兴基地”。这是违背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意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直在寻求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并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18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毛泽东主席也先后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和“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注:《人民日报》1957年4月17日。 )这个时期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是要求台湾实行与大陆一致的社会制度,是“一国一制”。但是,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由于蒋家父子顽固地坚持“反攻大陆”的政策以及外国势力的插手,两岸之间严重对峙,“老死不相往来。”

从1978年底以来,我们的对台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发展成为完整、系统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并成为中国政府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注:《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1993年8月31日。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第234—23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 版。)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文告的方式,第一次把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郑重地宣示于天下,从此揭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我们采取一系列相应政策,经过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决斗争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1995年1月30 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党的十五大又重申了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并建议在一个中国基础上,签订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的协议。

但是,台湾当局却一直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麻烦、设置障碍。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不仅迟迟得不到善意回应,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反倒提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1987 年11月始,方才允许部分台胞赴大陆探亲,由此掀起两岸人员往来、交流的热潮。李登辉上台后,对内逐步进行所谓“宪政改革”,通过“修宪”、“废省”,加速“台湾政权台湾化”;对外,大搞“银弹外交”、“务实外交”,图谋“独立的国际人物”,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江总书记发表“八项主张”后,李登辉作出六条回应,但接着进行了“康奈尔之旅”,搞“台独”活动,使两岸关系骤然紧张。1998年汪辜再度会谈并达成“四点共识”后,李登辉又弄出个“七块论”,接着撕下了“明统暗独”的面纱,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李登辉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走出了通向“台独”、分裂祖国的最为危险的一步。

二、世纪之交两岸关系的挑战和机遇

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仍然存在着挑战因素:

“台独”路线是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最大挑战。李登辉内心潜在的政治理念,就是要把台湾最终引向“台独”。过去,由于我们的坚决斗争和岛内外的压力,他还不得不在口头上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纪之交,李登辉下台在即,便孤注一掷抛出“两国论”,明目张胆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企图将其“台独”路线法律化、固定化。这样,也就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成为21世纪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外国势力的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但是,国际上某些外国势力仍顽固地坚持冷战思维,千方百计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或明或暗为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撑腰打气,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

东南亚国家对两岸经贸发展的挑战。东南亚国家是除大陆以外与台湾在地理和风俗习惯上最为相近的地区,也是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国家资源丰富,土地便宜,劳动力充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贬值使投资成本降低,经济发展有潜力;台湾当局采取鼓励“南进”政策,而东南亚国家也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措施。多种因素的结合,使得许多台资企业重新看好这些国家,对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构成了竞争与挑战。

祖国大陆仍存在一些制约两岸经贸发展的因素。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台资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市场发育不完善,难以满足台资企业对各类生产要素的要求;行政办事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还难以完全克服等,会增添台商的困难,带来不良影响;等等。

挑战总是和机遇同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注: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995年1月30日。《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54页,1997年第1版。)我们坚持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台独”和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入侵的。笔者认为,例如李登辉之流的“台独”图谋由梦幻而动真格,那将迫使我们采取非和平的手段。两岸刀兵相见,这是两岸同胞都不愿耳闻目睹的。但“快刀斩乱麻”,祖国完全统一问题将提前得以解决。

但当前我们的立足点是和平统一,是基于对发展两岸关系有利条件的认识。

首先,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据统计,近10年来,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从事探亲、经商、旅游等各类活动累计超过1400万人次,实际到过祖国大陆的台胞已达300万人以上, 约占台湾人口的七分之一;祖国大陆赴台累计达24万人次,其中应邀赴台的就有4万多人次,交流项目达5000余项。 台湾同胞投资大陆协议金额达423亿美元,实际到资约200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累计达14600 亿美元。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已占台出口的第2位, 大陆是台湾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两岸电信基本上实现直通,祖国大陆寄往台湾的邮件量与打到台湾的电话量均已占发往境外业务量的第2位, 台湾对祖国的电讯业务量已占台湾对岛外业务量的第1位。两岸实现了空中“准直航”, 北京、厦门、南京、重庆、上海等11个城市经澳门到台湾的空中客运衔接性航线相继开通,均采取“一票在手,一机到达”的方式。两岸海上试点直航于1997年4月正式启动,两岸人员经贸、科技、 文化等交流与合作已大有进展。更值得一提的是,两次“汪辜会谈”表明两岸接触和对话的渠道已经开通,为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创造了条件。

其次,涉台外交和反“台独”斗争成效重大、影响深远。至1998年底,与我建交的国家已达162个, 外交工作的发展客观上限制了台湾当局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分裂活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表示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对台关系。1995—1996年和今年两次大规模的反“台独”斗争影响深远,它使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认识到,“台独”的路不能走,也走不通。它使国际社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能支持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所以,李登辉的“两国论”一出笼,就遭到祖国大陆和台岛内外的一片批判和挞伐,特别是台岛内主要媒体都接连发表文章,对李登辉进行抨击声讨。国际社会的反应和舆论以及各国政府,也都纷纷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支持李登辉的“两国论”。美国政府还一再重申“三不支持”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另外,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台湾同胞产生了率先示范作用;澳门按“一国两制”的模式回归祖国,将对台湾社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与冲击。

三、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考

在21世纪,对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笔者认为:

1.应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本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认为它是最现实、客观、灵活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

2.应继续坚持两个“寄希望”。完成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祖国统一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反对分裂、追求统一的价值准则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孙中山先生曾经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文明能作为一个国家而保存下来,尽管它遇到许多破坏的力量。”

(1)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是希望它能以国家利益、 民族大义为重迷途知返,及早做出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明智决策。

当前,对“两国论”应该做到“一批、二看、三准备”。一批,即要继续深入批判“两国论”,深刻揭露其“台独”本质及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二看,即要密切注意台湾当局及其后继者的下步行动,会不会以“两国论”指导所谓“修宪”走向“独立”,还要密切注意美国的应对行动;三准备,即要做好应变准备,做好打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做好以实力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准备。历史上的反动派总是难以回头的,李登辉一伙处心积虑搞“台独”,恐难迷途知返,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2)我们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中华各族儿女民族感情之所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出笼,岛内一致口诛笔伐。有107 位著名的专家学者联署声明“两国论”不能代表台湾2200万民众的意见,岛内社会舆论一再指出,对台湾来说,最大的安全在于一个稳定的两岸关系。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岛内四大专业民调机构从1994年以来举行的20多次关于民众台独立场的民意调查统计,岛内主流民意希望维持现状,保持台湾海峡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所以,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同时,要把寄希望落实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台胞与我们一道,反对“台独”,推进统一。

当前要利用澳门回归成功实践的历史机遇,以“回归效应”扩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使之深入台湾岛内民心,消除台湾各界由于台湾当局的误导而造成的种种疑虑。去年,台湾东吴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杨开煌教授撰文认为: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香港回归,是“相当高明的设计”、“显然是一个无可取代的较好方案”,但台湾对香港回归的心态是“十分复杂、十分多元化的”。如:出现“反共与反中国的混淆”;李登辉没有民族感情可言,关切的是香港回归对台港关系有何影响、如何应对;从经济层面看,台湾当局希望“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好籍以延续香港在两岸往来中的中介角色;从政治层面看,台湾当局十分害怕“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垂范作用”,一再宣传“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台湾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应思考一套在“两制”之间使台湾不吃亏的“定位”方式;等等。可见,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深怀戒心和敌意,而台湾民从也仍有疑惑,应利用澳门回归再次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大好机遇,让“一国两制”构想冲破台湾当局设置的层层障碍而深入台胞民心。

3.应继续促进“三通”、“四流”。自祖国大陆提出“三通”“四流”的倡议以来, 两岸民间交流日渐突破人为的政治藩蓠, 特别是近10年以来获得长足的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因李登辉“两国论”而紧张之时,两岸的民间交流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两岸关系的发展轨迹,本就是先民间后官方,以民间促官方,事实走在政策前头,而后迫使台湾当局放宽政策。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世纪的机遇,努力扩大两岸在科技、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直接“三通”,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对于台湾来说,若没有健康发展的两岸关系和“三通”,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不仅其所谓的“南向政策”或“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将成为一纸空文,而且其经济发展前景将十分暗淡。这一点,李登辉也不得不予以承认,1991年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到:“从现实利益来看,台湾未来经济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这一小岛,必须以大陆作为腹地来维持和支持。”两岸不能直接“三通”,造成两岸民间交流和人民往来不便,营运成本、费用增加,手续繁琐等,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四流”的发展已使“三通”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局不通民间通,明里不通暗里通,直接不通间接通,口头不通实际通,“三通”已是两岸的基本共识和迫切要求;由于澳门回归祖国,中央人民政府对港台关系和澳台关系的定位,是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都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因此,原已开通的“台湾——澳门——大陆城市”空中间接直航,已隐含有两岸直航的实质;再者,目前两岸都在争取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两岸“入世”后必须由目前的海上试点直航发展为直接“三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力促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

4.应坚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点主张”为指导,推动两岸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海峡两岸之间的根本分歧是政治分歧,必须通过政治谈判逐步加以解决,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江泽民同志的“八点主张”精辟概括了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充分体现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体现了我们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两岸分歧的实质,在于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可分割;是统独之争,而绝不是所谓“制度之争”、“民主之争”。我们主张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谁也不吃掉谁”。江泽民同志郑重建议举行“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谈判,提出了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政治谈判的构想,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这一主张充分考虑了台湾当局的顾虑,符合台湾同胞求安定、求和平的愿望,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不愿看到海峡两岸的统一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如果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坚持“两国论”走向“台独”,两岸终得兵戎相见,这是两岸同胞的不幸,是两岸人民无奈的选择;如果台湾当局悬崖勒马,回到“一个中国”的坚实基础上来,则积极发展两岸关系,进而举行政治谈判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标签:;  ;  ;  ;  ;  ;  ;  ;  ;  ;  ;  ;  

面向21世纪两岸关系的思考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