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卫生院内科 264517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经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12例并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6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次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咳嗽、喘息、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清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沐舒坦;雾化吸入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指因感染或非感染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易反复发作,患者常伴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形成脏器慢性损耗,急性发作期易引发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我院治疗的11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该病经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于2014年6月到 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一周内咳嗽、咳痰,无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甲组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1.4±2.1)岁。平均病程为(5.3±0.7)年;乙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71.5±1.9)岁。平均病程为(5.5±0.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吸氧、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严重咳嗽患者氨茶碱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30mg沐舒坦+15ml生理盐水,使用氧气驱动方式进行咽喉部雾化治疗。每天2次,连续治疗15天。给予乙组患者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15mg沐舒坦+100ml0.9%的氯化钠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5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指标变化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正常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指标恢复治疗前;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正常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大部分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正常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等临床正常及生命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无变化。治疗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讨论
沐舒坦属于黏液型溶解药物,能够促进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改善纤毛摆动运输功能,缓解支气管气道反应,抑制白三烯等细胞,稀释痰液,常用于痰液异常分泌的呼吸道炎症[2]。雾化吸入治疗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液撞击成细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直接进入患者呼吸道,与口服、静脉滴注等给药方法相比治疗效果更佳,药物在病灶处迅速弥散,直接作用于病灶,不参加肠肝循环,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3]。
本次研究显示,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咳嗽、喘息、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清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迪生.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35-3237.
[2]周海燕.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59-60.
[3] 李芝兰.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6:11-12.
论文作者:于开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患者论文; 舒坦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老年论文; 甲组论文; 乙组论文; 病灶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