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文明单位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在创建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呈现了丰富的创建成果。本文对多家获得文明单位的组织机构团体创建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更好地为改进文明单位创建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明单位 创建 改进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大机关、团体、单位积极探索创建新途径新方法,文明单位创建形式、内容、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工作收到一定成效。
一、文明单位创建实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文明单位官方网站、中国文明网等,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具有诸多实践经验。
(一)文明单位创建“抓”有组织
各大文明单位基本建立了一套自有创建模式,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担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二是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年初结合实际情况和中心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印发年度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将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三是通过官方网页,设置精神文明专栏等宣传创建工作情况,采取座谈会征求意见,通过设立意见建议信箱、意见邮箱等听取职工意见、使职工了解和支持创建工作。
(二)文明单位创建“抓”有重点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重在持之以恒,并注重抓重点重点抓,措施得力,使得创建工作开展有力。一是注重补足精神之钙,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不断加强思想认同和实践自觉,着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突出价值引领,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刊网栏等固有宣传阵地加大宣教力度,进一步增强职工行动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三是突出道德建设,以“四德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培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提供强大道德力量。四是突出实事和服务,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创造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和优质的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加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文明单位创建“抓”有载体
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进中,不断摸索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实际发展的创建之路,形成文明单位创建有效载体。一是举办“道德讲堂”。近年来,道德讲堂内容涵盖学习行业楷模、弘扬国学经典、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家庭美德、树立高尚情操为主题,保持每年举办一次,进一步提高职工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实事围绕职工最迫切、最关心的意见确定,并列为年度督办事项,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坚持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坚持举办国学知识系列讲座,传承传统文化;利用元旦、春节、妇女节、青年节、端午节、建党节、建军节和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四)文明单位创建“抓”有责任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创建效应,在社会公益上积极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一是以行业技术专业人才作帮扶,以资金帮扶、精准帮扶为主要举措,与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定点帮扶。二是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主动对接贫困乡村,深入调研了解需求,帮助创建电子阅览室、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宣传专业知识、慰问困难户等。三是开展奖优助困之北京精神传承活动,每年对定点扶贫小学、希望小学等进行资助。四是持续开展扶贫日捐款、“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捐款、“一张纸献爱心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行动”捐款等活动。五是通过“博士服务团”、赴石漠化片区定点扶贫、援疆援藏等多种形式选派优秀专业人才、业务骨干,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创建力度不够
虽然各大文明单位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下了功夫、做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创建工作往深里研究、往实里谋划、往心里创建还存在不足,创建成效停在表层,没有很好地与行业规章、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建设等全域融合,没有与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深度结合,没有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配合,造成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成效上还有待加强。
(二)创新意识不强
部分文明单位在获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后,满足于现有成绩,提档升级不够积极,有“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抓创建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思路有待拓展,载体不够灵活,缺乏创新内生动力,创建工作新意不够,全员参与创建吸引力不足,创建工作成效还没有辐射到每位职工。
(三)创建持久力不足
部分文明单位坚持按照测评体系开展认真自查,并按时提交复查申请表和创建工作总结等复审材料,保留荣誉称号。但创建工作常抓不懈的延续性体现不够,抓经常、经常抓的意识不强,存在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象,缺乏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激励进度机制,文明单位创建常态长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
三、改进文明单位创建建议
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有如下建议:
(一)要以问题为导向,摸清短板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并快速提质增效。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能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否则创建工作不深入,不对口,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必须前期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存在的各种短板和不足,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全、找透,并通过深刻剖析原因来厘清思路、分清责任,再精准施策中集中发力、精准发力,以进一步提升创建成效。
(二)要以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
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从实际、实用、有效出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创建活力,比如开发“互联网+”创建工作,借力微信、QQ、电子宣传栏、“支部工作”APP等,开展丰富线上创建活动,让职工随时随地参与创建。进一步深化志愿者活动,建立并不断扩充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志愿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文明单位影响力。
(三)要以实效为目标,优化机制
创建工作要始终以追求实效为目标,避免让创建工作流于形式。要注重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规划,切实让创建工作可操作、可执行、可量化、可考核,创建实效看的到、听得到、感受得到。要建立创建工作激励机制,创建任务落实与奖励挂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部门更好地履职履责。要灵活监督机制,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检查、事后监管,确保创建不中断、成效不递减。
(四)要以实际为结合,拉近距离
创建工作要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让创建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要注重将创建工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做好内涵诠释和宣贯工作,深化价值认同。积极推进岗位行为规范工作,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勇挑重担、做好本职。继续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积极为职工谋实事解难事办实事,让职工群众满意,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
(五)要以长效为保障,巩固成果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边收获一边遗落,这样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不能有效得到积累,不能由量变到质变,得到质的突破和提升。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阶段性成果的取得上,不断开展“补齐短板”的工作,不断积累成绩,不断巩固成效,让文明单位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作出示范引领,切实将正能量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改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式方法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轰轰烈烈搞几个活动就能出成效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抓紧,而且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方能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选编》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论文作者:肖芳,王禄,杨尧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文明单位论文; 创建工作论文; 职工论文; 成效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工作论文; 载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