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维护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俞少琴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规范化维护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未实施规范化管理的32例PICC置管患者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突发性拔管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观察组发生突发性拔管2例低于对照组的5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能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构建医患和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规范化;维护管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9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85-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技术,该项操作目前可由护士独立完成[1]。因PICC导管具有留置时间长、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导管堵塞率和感染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规范化管理。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2例(对照组),其中26例为肿瘤化疗患者,6例为需要长期输液和TPN的患者;男性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1±8.5)岁,平均体重(65.8±12.7)kg,平均置管时间(9.6±4.2)d。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2例(观察组),其中24例为肿瘤化疗患者,8例为需要长期输液和TPN的患者;男性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2±9.5)岁,平均体重(64.9±13.1)kg,平均置管时间(9.1±3.6)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PICC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即日常对导管的护理,加强巡查,预防其脱落,做好消毒卫生等工作,预防感染。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ICC规范化维护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PICC规范化管理小组” 调查和研究PICC置管操作和管理的现状,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组织和制度;组织全组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熟练掌握PICC置管技术和日常维护的各项流程,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遇到患者提问耐心解答,帮助患者保持愉快的情绪。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对实施的结果不断检查和反馈,修正和总结。

1.2.2加强护理降低并发症 因为PICC置管需长期置留于患者静脉中,所以容易引发感染,从而引起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来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从插管和更换敷料、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①在插管和更换敷料时都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感染,每次更换后,应详细记录导管置入日期、外露长度、敷料更换的时间和更换人员的姓名等。

②护士要加强对导管的观察,置管后在穿刺处适当加压片刻,有出血倾向者在穿刺后24h内采用压力敷裹。穿刺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时,应及时给予热敷,涂抹抗生素药膏。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痛症状。一旦发生堵管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冲管方法,进行管道冲洗,如若完全堵管疏堵失败时,应及时拔除导管。确定是否堵塞,定位是否正确,是否有渗液情况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③加强对患者PICC知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不能擅自撕下贴膜;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疼痛、肿胀、渗出等情况,如果贴膜有松动、卷曲、汗液浸湿、污染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让患者学会自己观察导管是否正常,如何维护好导管,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点红肿、出血、导管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突发性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观察组发生突发性拔管2例低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组患者均出现部分导管渗液、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红肿等并发症,无脓毒血症、静脉栓塞、导管断裂残留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PICC置管为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安全便捷和无痛苦的静脉通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和肿瘤化疗等的治疗中。然而,PICC操作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护理操作,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置管的失败或不良反应的发生[1]。我院通过建立PICC小组,制定各项规范的操作流程,规范了PICC专业护理行为,提高了PICC的运行效果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表明,经过规范化维护管理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突发性拔管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PICC中,成功置管的关键在于正确应用以及维护,规范化维护管理干预对患者有更好的恢复效果,不仅可以降低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与杨英等研究结果一致[2]。

总之,对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能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构建医患和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京慧.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2014,39(6):638

[2] 杨英,林丽,张体新等.实施PICC置管规范化维护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7-2089.

论文作者:俞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规范化维护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俞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