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之瑰宝,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还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教,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知作者
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所在的朝代、字号、生平,更要了解他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牧童》这首诗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作者的简介:吕岩,也叫吕洞宾,唐代人。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岩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后来不知去向,传说他已得道成了神仙。学习这首诗前,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文学常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解字词、明诗句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教学时,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自主学习。先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词成句,理解诗意,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对一些稍难的字眼,教师应予以点拨指导。比如学习《牧童》时,我让学生重点理解“铺”“横野”“弄”“饱饭”“蓑衣”“卧月明”的词义。其中,对“蓑衣”一词作了形状的描述,并出示“蓑衣”实物图,让学生有更直观地了解。对诗眼“弄”字,我特别作了赏析。我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然后播放课件《牧笛》音频,学生听着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笛声,感受到牧童吹笛取乐的趣味,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解释字意后,这首诗的诗意就不难理解了。全诗的诗意可以这么理解: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原野,一片葱茏;侧耳倾听,远处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的笛声。一位小牧童放牛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露天的草地上睡着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赏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如《牧童》一诗教学中,我重点运用“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笛声创设了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意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中展开想象,沉醉其中。学生仿佛看到:在辽阔的原野上,一位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欢快地吹着竹笛,悠扬的笛声在风中时断时续,宛转动听。晚上,他伴着清风、明月,恬静地躺在草地上,多么闲适,多么惬意!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体感情
“言为心声”。诗人创作的古诗,无论是写景的、叙事的、抒情的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判、或揭露。能否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古诗文的标志,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大多是先引导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再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最后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离不开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比如,学完《牧童》诗后,我适时总结全诗,吕岩之所以会创作《牧童》这首诗,是因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兵荒马乱的时期,时局动荡不安,他带领家人四处奔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渴望过上一种宁静淡泊,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就借《牧童》一诗来表达他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五、诵全诗
诵全诗是古诗教学的最后一步。通过上面五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一首诗基本上就学会了。再来读诗,诗的节奏、语气,情感也就表达出来了。对于难度大的诗句,可让学生抓关键词来背诵。如每句诗的领头字,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要牢牢地记住。如果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固,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以上五步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我在长期探索和尝试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会将古诗词课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创新!
论文作者:刘新芳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古诗词论文; 牧童论文; 学生论文; 意境论文; 诗人论文; 作者论文; 蓑衣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