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通常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对虚拟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便很容易解决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麻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 电气自动化 专业教学 虚拟技术
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涉及范围较广,属于综合性的专业类型,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多个方面的专业常识,具体如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通过虚拟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高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依照专业教学计划来实施,具体包括岗位实训、课程实训和课程实验三个主要的环节。纵观当前实际的教学现状,发现实验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时间一般会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实验设备较多,加之空间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对一些独立的实训项目进行演练,未能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较大,故教学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很多教师都会选择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在此情况下,很难取得理想或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对于教师的培养制度也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教师成长和进步的需求,同时也甚少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受到限制,将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岗位用人需求。
二、虚拟技术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借助虚拟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由于高职院校电子自动化专业的特性,也决定了其探索性试验较少的事实,实践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验证性试验,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但类似的教学模式却很难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提升。从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课时正在不断地被压缩,且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实验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其专业素养思维方式。通过虚拟技术的实践应用,可以很快地实现上述目标。实践过程中,很多验证性实验都能在计算机上,通过各种虚拟软件的配合顺利完成,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效果,提升实验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在提前预定好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充分凸显虚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
2.提升虚拟技术的实训效率。将虚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虽然无法对实物教学进行完全的取代,但鉴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技术之间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若能对虚拟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和价值,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成本。在对虚拟化技术进行应用时,还能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为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现阶段,一些虚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实现对实物的取代。例如,PLC系统中的工业触屏,在运行设置以及功能方面,计算机模拟软件上的运行效果与触摸屏的实物效果完全相同。因此,在计算机软件的配合之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触屏实物的数量,最终达到减少教学成本的目的。
实践过程中,为避免教学和实际之间存在过大差距,教师经常会在之前的项目中,筛选出相对典型的案例,并将其纳入到实训教学。但是具体的实训过程中,由于无法对机械实物进行提供,为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必须要启动工控软件的画面模拟功能,从而在实训室内完成对个别现场的还原,同时观察画面,如此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整体的设计思路和一些典型关键的部分有一个深入详细的了解,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还能强化理论知识教学,从而大幅度提升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和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理论知识教学的繁杂和枯燥。例如,通过KeilC-51软件,能够生动直观地显示出各个寄存器的功能以及单片机的相关指令,如此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虚拟技术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总之,通过虚拟技术的实践应用,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涛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202。
[2]李俊涛 工学结合模式视角下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4,(21),103。
论文作者:杨利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专业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实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