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赵庆兰[1](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统编型教材,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课标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指导,在概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背景和编写过程的基础上,总结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以教材的体例结构为切入点,着重分析部编本教材写作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内容特征,并以苏教版、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为主要参照,采用统计分析、列图表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将部编本写作系统与三个版本教材写作系统进行比较,对部编本写作系统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全面总结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特点。根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与写作系统的编写特征,对部编本教材的写作系统进行评价,指出它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教与学的角度,以及教材的修订等方面,提出相关的使用策略和教材的修订建议。
白雪[2](2020)在《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升级表达,语文核心素养依据个人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明确指出对于语文的学习应是一个由外显至内隐,再到层级发展与内在逻辑提升的生命内化的实践过程。由此,语文教育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进阶(境界)教育的过程。境界一词虽内蕴丰富,但生命价值的实现维度等同于人生境界的达成高度,生命的真谛无非始终处于意志、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新解构,顺势建构的无限更迭之中。将语文学科赋予境界说教育,能够对中学语文产生新的实践意义,弥补现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不足以更好培育中学生意志、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反观当下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发现仍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语文依旧身陷传统教学桎梏:过分重视学生成绩、片面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忽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合理关照。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始终都围绕高考开展,教师往往依照教参对教材进行简单解读,难以挖掘教材资源中所隐含的文化生命精神;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围绕考纲进行设计,忽视对达成学生人生境界的重视;教学过程内容大多仍套用固定陈旧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人生境界的培养,即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也多侧重以成绩为主的结果性评价,缺少对学生独特生命情感体验的人生境界的关照。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境界指向,立足当下语文教学的问题,故借助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第一,在挖掘教材资源方面,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作为解读教材和研讨课后思考题的新思路。第二,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充实以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观念(以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为基础融入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找到教学目标与境界说的契合点以求达到进阶目的),以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为人生境界的逐层递进过程,设计以磨砺意志、提升思维、索引情感的人生进阶(境界)教学目标。第三,在教学过程内容方面,充实模板化教学过程内容,利用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依托不同文体内容和特点的阅读教学、多种主题意向和素材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来落实中学生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生境界教育。第四,在教育评价方面,转变单一教育评价模式,增加意志磨砺评价、增设思维训练评价、增添情感索引评价。根据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环节的各项具体实施意见,以期对中学语文培育学生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生境界教育有所助益。
于佳[3](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教育改革,新课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应用性非常广泛的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被公认为是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目的性不明,层次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局限于文本之中,游离于课程改革的“射程”之外。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仅以初中语文作业为研究对象,严格依据有标准解释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力求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提供方法。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从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选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对语文作业以及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按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对语文作业的类型进行分类,关注语文学科本体,阐述语文作业独有的特点,总结出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概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第三章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上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和调查结果,切实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且可操作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求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出最优化的语文作业。
黄洁茹[4](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文中指出语文教材作为弘扬国家意志、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历来是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起,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历时四年,经过反复试教、测试、审查等一系列努力后,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在部分省市地区的初一年级投入使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2020年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实现全国统一。相较于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为“原教材”),部编本教材此次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动,大到编写宗旨,小到课后习题,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教师作为教材最直接的解读者和执行者,是部编本语文教材顺利推行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的创新之处,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教材的创新发展。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认同程度如何,不同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行为表现如何,这应当成为研究的必要。基于以上缘由,对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初三教研组六位教师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六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和适应情况,发现并归纳出影响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加快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步伐。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等,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对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进行分析,在对照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部编本教材的“新”之所在,包括它的编制依据和呈现特点,初步掌握部编本教材在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编写制作水平上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考察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从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编写制作水平这五个维度分别考察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心理认同程度和教学行为表现,主要考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转变,折射出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产生的困惑,进行客观全面地陈述与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教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适应情况,进行详细地归因分析,探究其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并从教师内在因素和外部相关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在分析教师不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从教师、教材编写者、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这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希望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真正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而能完全适应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所带来的变化。
黄洁茹[5](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材作为弘扬国家意志、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历来是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起,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历时四年,经过反复试教、测试、审查等一系列努力后,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在部分省市地区的初一年级投入使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2020年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实现全国统一。相较于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为“原教材”),部编本教材此次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动,大到编写宗旨,小到课后习题,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教师作为教材最直接的解读者和执行者,是部编本语文教材顺利推行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的创新之处,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教材的创新发展。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认同程度如何,不同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行为表现如何,这应当成为研究的必要。基于以上缘由,对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初三教研组六位教师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六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和适应情况,发现并归纳出影响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加快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步伐。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等,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对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进行分析,在对照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部编本教材的“新”之所在,包括它的编制依据和呈现特点,初步掌握部编本教材在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编写制作水平上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考察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从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编写制作水平这五个维度分别考察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心理认同程度和教学行为表现,主要考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转变,折射出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产生的困惑,进行客观全面地陈述与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教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适应情况,进行详细地归因分析,探究其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并从教师内在因素和外部相关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在分析教师不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从教师、教材编写者、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这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希望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真正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而能完全适应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所带来的变化。
杨敏[6](2020)在《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提高散文教学质量、改进散文教学措施一直是初中散文教学领域内的研究重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故鼎新,散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应该日趋多样化。初中现代散文的编排设计体现出主题整合的理念,加之散文自身丰富的文化主题资源,运用主题教学的优势较为明显。散文主题教学可以起到概要主题的作用,以讲课主题为中心,整合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散文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过程,完成知识与情感的建构。纵观主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主题教学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很多研究者进行的主题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不能忽视主题教学这个重要教学方式,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开发散文中多元的文化资源,将初中现代散文与主题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阐述选题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国内散文教学与主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从而了解主题教学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是主题教学的理论概述,通过概述主题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特征,窥探主题教学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依据。第三部分是对散文主题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从散文体裁、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现代教育技术三个方面分析散文主题教学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是对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通过分析初中现代散文的篇目与题材,将其按主题进行分类,从而展开细致的教学实践,用实践验证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用性。第五部分基于散文主题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初中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散文主题教学形式。
朱保殷[7](2020)在《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研究》文中提出论文结合当下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及语文教材建设不断完善等现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先生的语文教材观。顾之川先生是我国着名的语文教育家,致力于我国当代语文教材建设研究20余年,在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所瞩目。他的语文教材观,对我国语文新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研究顾之川语文教材观对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以顾之川先生个人对语文教材如何编写和使用所提出的观点为核心,并且认真剖析顾之川语文教材观对我国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重大影响,尽可能地为高中语文教材的有效利用提供新的视角。论文具体概括为三部分,各个部分主要观点如下:第一部分是从顾之川先生对以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编写反思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其语文教材观的主要内容,着力分析顾之川先生对语文教材的研究、编写和使用方面的独特见解,以明确“守正出新,理性审视”的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基于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的内容,以他作为执行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和选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顾之川语文教材观对我国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主要从构成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论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探究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的独特之处,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对我国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所具有的普适性。第三部分是针对以上研究,对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现实的启示进行深入探讨,分别从教材编写和教材使用处理两方面提出策略——即从教材编写与研究角度出发,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多元化;教材动态化编排,促进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另一方面在教材使用时,提出读写原则与策略,如要立足中国国情教语文,加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更新教材观念,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教材;因地制宜,继续加强课程建设,选修课进行有效整合;因文悟道,指导阅读方法;落实教材理念,提高写作效率;加强自主学习,促进助读的特色化。
徐小凤[8](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人文素养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可见“人文性”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因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高中小说作为文学的精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高中小说蕴含的人文素养对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其价值并没有引起重视。本文着重立足于新课标日益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高中小说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推动学界在这一研究向度的深入,整个论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从研究的缘起出发,分析研究的现状,阐明研究的意义,陈述清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以新课标为依据,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新课标涉及的人文因素,包括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等,揭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第三部分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从课本与读本中分析小说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在这些小说作品中大多体现了人文关怀、人道主义思想、硬汉性格、反抗精神以及自由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是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第四部分为了更好地把握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笔者在实习的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指出现有高中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提供借鉴。第五部分论述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如何落实人文素养培养这一目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教学实践,论文提出了高中小说教学实施人文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第一,置身小说语言情境,感悟小说中的人文内涵。第二,重视民主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第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把握小说的人文内涵。第四,触动学生情感体验,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基础。第五,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小说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应注意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以及防止小说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的问题。
李宇婷[9](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优秀且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目标和使命的物质载体。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我国师范教育以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史入手,在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及历史节点之后,挑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典型教材作为个案去进行分析,总结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最后给出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建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自出现以来,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研究其历史进程中,我们大致把这段历程分为:国文教授法和国语教授法时期、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语文教材教法时期、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语文教育学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剖析,可以清晰的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规律。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典型教材进行的分析。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脉络,确定典型教材的选择依据,通过参考文献以及专家咨询来确定教材分析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对每本教材的具体分析均是按照教材分析框架的五个维度来进行的,分别是教材的自然信息、编写主线、呈现方式、内容结构、价值取向。自然信息主要包括出版时间、出版社、作者简介、取材依据和使用用途。呈现方式主要包括版式设计、图文风格、栏目设置。内容结构包括编写框架和章节特色。而编写主线和价值取向均是深入解读教材后进行的阐释与分析。依据针对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总体特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课程及教材体系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1)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反映了我们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教学规律认知的发展历程;(2)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折射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然样态;(3)新时代我国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应树立体现学科属性的编写价值取向。
雷贵旺[10](2020)在《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阳九中为例》文中提出传记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在“教”与“学”两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基于最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以贵阳九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以高一至高三三年所任教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论文的绪论部分从高中阶段传记类文言文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出发,作一个整体的介绍,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第一章,首先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进行对比,指出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方面、课程理念方面、课程目标方面、课程结构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对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对传记类文言文的介绍主要分为“传记类文言文的萌芽与成熟”、“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的主题”、“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传记类文言文的行文思路”以及“传记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五个方面。最后,论述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从哪些方面来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教学要求。传记类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四是“文化理解与传承”方面。第二章,主要论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向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出的新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方面,在教学中要“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鉴赏文学作品”;二是课程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以及“文学阅读与写作”三方面;三是在实施建议方面,要“发挥语文课程的特殊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第三章,首先论述了传记类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问题。关于其重要地位,笔者从传记类文言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考察的重要内容两方面进行论述。传记类文言文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在“数量多、比重大”、“选文分布广”、“选文专题化、典型化”三个方面;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考察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近十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文均为传记类文言文”和“高考传记类文言文兼顾了新课标要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其次,以贵阳市第九中学师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一至高三年级师生在传记类文言文教与学两方面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学理论修养不足、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学过程兴趣缺失、教学阅读量单薄、教学功利化倾向、试题研究能力薄弱以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第四章,笔者在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要求、新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一是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来进行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法涉及到几种典型的阅读教学理论:文本互织理论、读者反应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来进行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成熟课型:求同存异式、以文解文式、思想激活式;二是采用兴趣教学法来进行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主要从“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引起学生进入语境的兴趣”、“选用现代气息的语言,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兴趣”、“借用古代文化知识,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运用多种鼓励方法,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五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三是采用系统知识梳理法来对传记类文言文进行教学,构建学生传记类文言文学习的系统知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四是从文言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提高教学水平。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二、关于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概述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概述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意义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概述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必要性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征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结构特征 |
一、写作系统的编排方式 |
二、写作系统的组合方式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特征 |
一、写作目标分析 |
二、写作知识分析 |
三、写作指导分析 |
四、写作训练分析 |
第三章 部编本与其他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 |
第一节 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 |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征 |
二、两版教材的异同点 |
第二节 部编本与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 |
一、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征 |
二、两版教材的异同点 |
第三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比较研究 |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征 |
二、两版教材的异同点 |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评价及修订建议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评价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优点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不足之处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及修订建议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师生使用建议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修订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选题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境界的概念 |
3.1.2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基本认识 |
3.1.3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联系 |
3.1.4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语文课程标准之间的理论联系 |
4.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分析 |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2 问卷编制的确立 |
4.2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分析 |
4.2.1 学生问卷分析 |
4.2.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
4.3 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解读教材创新不足,学生自我觉解能力有待提升 |
4.3.2 教学目标设计观念略显陈旧,学生意志教育有所不足 |
4.3.3 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略微固定,学生思维教育有待充实 |
4.3.4 教学评价模式轻微单一,学生情感评价有待渗透 |
5.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 |
5.1 冯友兰境界说之多角度解读文本 |
5.1.1 巧借教材重塑澄明本心 |
5.1.2 运用课后思考题研讨人生境界新路径 |
5.2 冯友兰境界说之充实三维教学目标设计 |
5.2.1 立足自然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自然境界,磨砺意志 |
5.2.2 突破功利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道德境界,提升思维 |
5.2.3 超越道德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天地境界,索引情感 |
5.3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拓充模板化教学内容 |
5.3.1 强化阅读教学训练力度 |
5.3.2 拓展作文教学训练环节 |
5.3.3 丰富口语交际活动训练项目 |
5.4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转变单一教学评价模式 |
5.4.1 增加意志磨砺评价 |
5.4.2 增设思维训练评价 |
5.4.3 增添情感索引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现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没有很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灵活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
(二)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方法 |
(三)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一点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现状 |
(二)国外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作业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关于语文作业 |
(一)语文作业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的类型 |
(三)语文作业的特点 |
二、关于语文作业设计 |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
第二章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概述 |
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人性化原则 |
(三)内容科学化原则 |
(四)形式多样化原则 |
(五)评价合理化原则 |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 |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均衡且有个性地发展 |
(三)语文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三、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
(一)遵守主体性原则,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
(二)遵守人性化原则及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差异性、分层化的作业 |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
(四)遵守形式多样化原则,布置自由、灵活的作业 |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一)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问卷分析 |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语文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
(二)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三)语文作业形式单一 |
(四)缺乏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评价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
一、合理规划作业内容 |
(一)结合文体类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三)结合学生兴趣布置创新型语文作业内容 |
(四)结合教师经验布置反思型语文作业内容 |
(五)联系生活实际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明确作业分层,体现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一)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时间层次 |
(二)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难度层次 |
三、创新作业形式,避免作业形式单一 |
(一)按作业内容分类 |
(二)按完成形式分类 |
(三)按鉴赏形式分类 |
四、进行作业评价、建立有效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 |
(一)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
(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
(三)多样化的评价语言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二: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
2.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存在困惑 |
3.已有研究数量不足与零碎化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部编本语文教材 |
2.适应和适应性 |
3.教材适应性 |
(三)文献综述 |
1.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2.部编本语文教材相关研究 |
3.部编本语文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选取 |
2.研究方法 |
3.资料收集与整理 |
一、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新”之所在 |
(一)教材内容的编写宗旨新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2.凸显选文内容的四个标准 |
3.突出“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范围新 |
1.增加革命教育类课文 |
2.提高古诗词所占比重 |
3.重视名着阅读篇目学习 |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
1.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2.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
3.重视助学系统体系建设 |
(四)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新 |
1.更新教材的外观设计 |
2.注重教材的插图作用 |
二、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分析 |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
(二)对教材内容编写宗旨的适应性 |
(三)对教材内容选择范围的适应性 |
1.对革命教育类课文的适应性 |
2.对古诗词篇目的适应性 |
3.对名着阅读篇目的适应性 |
(四)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适应性 |
1.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适应性 |
2.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适应性 |
3.对助学系统体系的适应性 |
(五)对教材编写制作水平的适应性 |
(六)调查结论 |
1.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认同感较高 |
2.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整体适应情况良好 |
3.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
三、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 |
1.对新教材的“新”把握不到位 |
2.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
3.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功利性 |
4.对落实教学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
(二)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1.教师内在因素 |
2.外部相关因素 |
四、促进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1.树立教材整体意识 |
2.创新教材使用方法 |
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
4.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1.建立教材修订完善机制 |
2.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
(三)对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建议 |
1.完善教材培训机制 |
2.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
3.加快考试制度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
2.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存在困惑 |
3.已有研究数量不足与零碎化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部编本语文教材 |
2.适应和适应性 |
3.教材适应性 |
(三)文献综述 |
1.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2.部编本语文教材相关研究 |
3.部编本语文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选取 |
2.研究方法 |
3.资料收集与整理 |
一、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新”之所在 |
(一)教材内容的编写宗旨新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2.凸显选文内容的四个标准 |
3.突出“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范围新 |
1.增加革命教育类课文 |
2.提高古诗词所占比重 |
3.重视名着阅读篇目学习 |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
1.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2.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
3.重视助学系统体系建设 |
(四)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新 |
1.更新教材的外观设计 |
2.注重教材的插图作用 |
二、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分析 |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
(二)对教材内容编写宗旨的适应性 |
(三)对教材内容选择范围的适应性 |
1.对革命教育类课文的适应性 |
2.对古诗词篇目的适应性 |
3.对名着阅读篇目的适应性 |
(四)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适应性 |
1.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适应性 |
2.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适应性 |
3.对助学系统体系的适应性 |
(五)对教材编写制作水平的适应性 |
(六)调查结论 |
1.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认同感较高 |
2.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整体适应情况良好 |
3.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
三、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 |
1.对新教材的“新”把握不到位 |
2.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
3.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功利性 |
4.对落实教学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
(二)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1.教师内在因素 |
2.外部相关因素 |
四、促进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1.树立教材整体意识 |
2.创新教材使用方法 |
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
4.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1.建立教材修订完善机制 |
2.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
(三)对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建议 |
1.完善教材培训机制 |
2.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
3.加快考试制度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一节 主题、主题教学概念阐述 |
一、“主题”的内涵 |
二、“主题教学”的内涵 |
第二节 主题教学的特点 |
一、主题教学的中轴性 |
二、主题教学的整合性 |
三、主题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
四、主题教学的灵活开放性 |
第三节 主题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散文体裁支撑主题教学内容的构建 |
一、实践基础——以“文”立“人”的教学目标 |
二、形象基础——广泛丰富的创作题材 |
三、探究基础——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
四、主题基础——物我统一的抒情特征 |
第二节 散文主题教学形式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
一、探究·建构的学习方法,顺应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二、“课内外结合”的拓展模式,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认知需求 |
三、“迁移发展”的培养策略,合乎学生能力素养的内在化 |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散文主题教学过程 |
一、一体化的教学媒体,提高散文主题教学的教学效率 |
二、信息化的教学活动,推进散文主题教学的教学互动 |
第三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 |
第一节 初中现代散文篇目及题材分析 |
一、初中现代散文篇目分析 |
二、现代散文的选文题材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分类 |
一、现代散文中的人物情感鉴赏主题 |
二、现代散文中的自然景物赏析主题 |
三、现代散文中的地域文化感知主题 |
四、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哲思启迪主题 |
第三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实践 |
一、《秋天的怀念》主题教学:感恩母爱,笑对生活 |
(一)文本解读:不同层面的“好好儿活” |
(二)主题教学目标设定 |
(三)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
二、《春》主题教学:用诗意谱写春的赞歌 |
(一)文本解读:赞春情感的渐变升华 |
(二)主题教学目标设定 |
(三)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
第四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评价与启示 |
第一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
一、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 |
(一)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二)师生共创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
(三)整合散文教学资源,增强散文教学效果 |
二、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文本解读多元化,教学主题不易确立 |
(二)问题解决互动化,加大课堂调控难度 |
第二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通过解构文本,明确教学主题 |
二、立足教学支点,整合教学资源 |
三、深化教学主题,促进理解延伸 |
四、利用“五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的主要内容 |
(一)语文教材研究观 |
1.注重语文教材研究反思 |
2.确立语文教材研究编写方向 |
3.重视语文教材研究价值 |
(二)语文教材编写观 |
1.“语文天生重要”——语文教材的母语教学价值 |
2.“责任重大”——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
3.“文质兼美”——语文教材独特育人功能 |
4.“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群体利益的代言 |
(三)语文教材使用观 |
1.把握平衡的教育生态 |
2.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 |
3.使用语文教材要具体分析 |
4.善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
二、顾之川语文教材观对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积极影响 |
(一)拓宽语文教材研究视野 |
1.“守正出新”,实现教材的优化组合 |
2.对大语文教育观的吸纳与凸显 |
(二)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
1.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
2.立德树人,引领语文教材新方向 |
三、顾之川语文教材观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
(一)对语文教材编写研究的启示 |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多元化 |
2.教材动态化编排,促进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 |
(二)对语文教材使用处理的启示 |
1.立足中国国情教语文 |
2.更新教材观念,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
3.因地制宜,对选修课进行有效整合 |
4.因文悟道,指导阅读方法 |
5.落实教材理念,提高写作效率 |
6.加强自主学习,促进助读的特色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8)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
1.2.2 关注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对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
1.3.2 对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
1.4.1 人文 |
1.4.2 人文素养 |
1.4.3 人文知识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人文素养的要求 |
2.1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人文素养的重视 |
2.2 新课标中高中小说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 |
第3章 高中小说教材中的人文内容—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 |
3.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的篇目汇总及其选文特点 |
3.1.1 高中小说的篇目汇总 |
3.1.2 小说选文的特点 |
3.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所蕴含的人文内容 |
3.2.1 小说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
3.2.2 小说中塑造的硬汉性格 |
3.2.3 小说中礼赞的反抗精神 |
3.2.4 小说中蕴含的人道精神 |
3.2.5 小说中高扬的自由思想 |
第4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
4.1 高中小说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不足及分析 |
4.1.1 学生版问卷调查内容的构成 |
4.1.2 调查结果 |
4.1.3 结果分析 |
4.2 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2.1 教师版问卷调查的内容构成 |
4.2.2 调查结果 |
4.2.3 结果分析 |
第5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
5.1 高中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
5.1.1 置身小说语言情境,感悟小说中的人文内涵 |
5.1.2 重视民主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
5.1.3 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小说的人文内涵 |
5.1.4 触动学生情感体验,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
5.1.5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
5.2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
5.2.1 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不要有失偏颇 |
5.2.2 避免过犹不及,防止小说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 教育需要:卓越教师的培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
2. 学科现状:学者及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关注不够 |
3. 个人兴趣:着眼于反思与重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体系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 专家咨询法 |
2. 文本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研究现状述评 |
(一)概念界定 |
1. 教材 |
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体系 |
(二)文献综述 |
1. 学科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 |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材体系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溯源 |
(一)师范教育百年回顾 |
1. 清末独立师范教育体系的确立 |
2. 民国初期师范教育的改革 |
3. 国民政府时期师范教育的曲折发展 |
4. 新中国建设初期师范教育的改革 |
5. 改革开放初期师范教育的振兴 |
6.2001 年以来师范教育的新发展 |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演进过程 |
1. 国文教授法和国语教授法时期 |
2. 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 |
3.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
4.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
5. 语文教育学时期 |
6.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演进过程 |
1. 第一阶段(1950-1978 年) |
2. 第二阶段(1978-2000 年) |
3. 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 |
(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轨迹 |
1. 学科内容日趋丰满 |
2. 学科定位渐趋清晰 |
3. 研究视角日益多元 |
4. 研究范式趋向深入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总体态势分析 |
(一)出版情况概述 |
1. 基本信息检索 |
2. 出版信息提取 |
(二)使用情况分析 |
1.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
2.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材 |
3.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指定教材及全国高等教育考试自学辅导丛书 |
4.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 |
(三)搜集成果汇总 |
1. 搜集过程 |
2. 搜集成果 |
(四)小结 |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典型教材分析 |
(一)典型教材选择依据 |
1. 历史时期的阶段划分 |
2. 编写人员的学术信息 |
3. 选择教材的框架结构 |
(二)分析工具编制过程 |
1. 教材分析框架的初构 |
2. 教材分析框架的再构 |
3. 教材分析框架的构成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典型教材分析 |
1. 自然信息总览 |
2. 编写主线分析 |
3. 呈现方式分析 |
4. 内容结构概说 |
5. 价值取向探析 |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发展的总体特征 |
1. 编写标准由混乱走向统一 |
2. 编写主线以语文学科教学和教育学为主 |
3. 呈现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
4. 编写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五大领域进行拓展 |
5. 价值取向隐性化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反映了我们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教学规律认知的发展历程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折射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然样态 |
3.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应树立体现学科属性的编写价值取向 |
(二)研究讨论 |
1. 研究反思 |
2. 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阳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新课程标准与传记类文言文教学 |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及新教学目标 |
一、在课程性质方面 |
二、在课程理念方面 |
三、在课程目标方面 |
四、在课程结构方面 |
第二节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介绍 |
一、传记类文言文的萌芽与成熟 |
二、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的主题 |
三、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
四、传记类文言文的行文思路 |
五、传记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第三节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对新课标及新教学目标的实现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 |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 |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 |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方面 |
第二章 新课程标准向传记类文言文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 |
第一节 在课程目标方面 |
一、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
二、发展逻辑思维 |
三、鉴赏文学作品 |
第二节 在课程内容方面 |
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二、当代文化参与 |
三、文学阅读与写作 |
第三节 在实施建议方面 |
一、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
二、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三、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第三章 传记类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传记类文言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
一、选文的数量多、比重大 |
二、选文的分布面广 |
三、选文专题化、典型化 |
第二节 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
一、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文均为传记类文言文 |
二、高考传记类文言文兼顾了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 |
第三节 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
一、高中学生传记类文言文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及结果 |
二、高中语文教师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及结果 |
第四节 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理论修养不足 |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
三、教学过程兴趣缺失 |
四、教学阅读量单薄 |
五、教学功利化倾向 |
六、试题研究能力薄弱 |
七、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不足 |
第四章 基于新课标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建议 |
第一节 群文阅读教学法 |
一、群文阅读与阅读理论 |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及结构 |
第二节 兴趣教学法 |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采取多种诵读方式,引起学生进入语境的兴趣 |
三、选用现代气息的语言,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兴趣 |
四、借用古代文化知识,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
五、运用多种激励方法,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
第三节 系统知识梳理法 |
一、指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
二、指导学生分类整理文言文词句 |
三、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习惯用语 |
四、指导学生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
第四节 文言语言运用法 |
一、指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阅读 |
二、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
三、指导学生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贵阳九中传记类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贵阳九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致谢 |
四、关于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D]. 赵庆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白雪.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 于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D]. 黄洁茹. 河南大学, 2020(02)
- [5]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D]. 黄洁茹. 河南大学, 2020(07)
- [6]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杨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顾之川语文教材观研究[D]. 朱保殷.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 徐小凤. 集美大学, 2020(08)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D]. 李宇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阳九中为例[D]. 雷贵旺.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