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刘英豪, 刘燕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刘英豪, 刘燕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河南鹤壁 456750

摘要:目的: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的价值进行评定。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9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从中选取40例进行研究,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并对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40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措施后,有33例(82.50%)患者完全成功,6例(15.00%)患者部分成功,1例(2.50%)患者手术失败。结论:当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同时出现后,通过施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在确保手术成功的基础上,还能改善患者眼压情况、视力及前房深度等,所以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压;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及长期应用缩瞳剂,闭角型青光眼常同时存在白内障。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9月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期待提升手术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9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从中选取40例进行研究,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平均(63.50±12.21)岁;病程0.1~2.0年,平均(1.10±0.28)年。

1.2方法

1.2.1术前检查

采用SW-5000非接触眼压计(购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患者眼压、视力,同时对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并以超声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的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患者前方深度。

1.2.2.手术方法

术前扩瞳,表面麻醉。患眼均作颞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角膜缘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注入平衡液,核—皮质水分离,超声乳化机行晶体核原位乳化吸出[1]。抽吸皮质,扩大内切口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置换出黏弹剂,结膜瓣复位,检查切口不漏水,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判定。如果术后其眼压值不足21.0mmHg,且无需应用降眼压类的药物,即为完全成功;如果术后其眼压值不足21.0mmHg,但是需要应用降眼压类的药物,即为部分成功;如果术后其眼压值超过21.0mmHg,且需要配合应用降眼压类的药物,甚至还需再次进行手术,即为手术失败[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术后3d、术后30d及术后90d时,分别对40例患者眼压值、视力水平等进行测定,并于术前、术后90d时,对患者前房深度进行测定。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时间段所选患者眼压情况:40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措施后,有33例(82.50%)患者完全成功,6例(15.00%)患者部分成功,1例(2.50%)患者手术失败。此外,术后3d眼压值(22.20±2.00)mmHg、术后30d眼压值(17.20±1.00)mmHg、术后90d眼压值(11.19±0.98)mmHg,显著低于术前的(35.30±3.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选患者不同时间前房深度:术前,患者前房深度是(1.89±0.60)mm,术后90d时为(2.90±0.6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选患者不同时间视力情况:与术前对照,术后3、30、90d时,患者的视力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白内障手术和切除小梁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但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过多,既没有降低患者的眼压,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剂量也没有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

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临床上多见眼病,具有不可逆性及致盲性等特征,通常会并发白内障同时出现,并且伴随年龄增长,该病症在发病率方面也会不断地增加,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即为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2]。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应用至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通过对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长合理控制,并且术中施行表面麻醉方案,除了能防止麻醉意外事件出现外,还可避免进行切口缝合操作及术后拆线操作,以防患者术眼遭受二次伤害[3]。不仅如此,术中通过进行超声乳化,确保患者房角能够再次开放,再配合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能使患者晶状体组织的悬韧带处于拉紧状态,在对小梁网孔有效牵拉的基础上,可提升房水的整体流出量,防止睫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分泌出大量房水,并且能够对房水中的炎性物质充分释放,实现对小梁网细胞组织外侧基质的有效降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使患者前房深度、眼压值及视力水平得到改善[4]。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由于患者患上青光眼后,其角膜内皮组织的功能往往有一定损伤,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建议应用高质量的黏弹剂,并且重视角膜内皮组织的全面保护;(2)患病后,患者巩膜组织通常有萎缩情况出现,因此术中需要将虹膜后的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并且将瞳孔缘的纤维膜组织有效撕去,以增加患者瞳孔组织的整体活动度。

综上所述,当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同时出现后,通过施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案,在确保手术成功性的基础上,还能改善患者眼压情况及前房深度等,所以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2):19-20.

[2]黄晓燕.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6,4(6):52-54.

[3]郑尧定.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7,1(4):71-72.

[4]孙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形态变化及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5(1):13-15.

论文作者:刘英豪, 刘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刘英豪, 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