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中心小学 122000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同时,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导致作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瓶颈。笔者认为,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首先,很多学生写作文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写,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完成教师的任务;其次,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致使作文时漫无目的,影响进度;另外,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写,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有限,“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认识到学生的难点,就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一、明确写作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作
我个人认为,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表达的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所以写作的初期,学生应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够带着目地进行相关素材的组织、整理,再进行完善、修订,才能够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自主的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交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进行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少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还会出现剽窃、抄袭等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作文,科学的对待作文,明确写作目的,自主地进行写作。比如:教师可以专门选一节课出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他们的眼中,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写作是用来干嘛的?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入手对作文进行一些描述,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再进行一定修订、完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作文,减轻他们对于作文的恐惧心理,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书面化的语言,是自己思想见解的表达。
因此,作文指导课,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显现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场面、大事件,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换言之,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确立真诚的情感态度,在彻底弄懂“为什么写”这个问题的前提下进行习作。学生作文应从自己心灵体验出发,逐步达到不自觉地“泻泄”和“倾吐”的境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不可抑止地萌生了通过文字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扩展写作素材,让学生感觉有对象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如此。很多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的万物百态、人情世故都可以是写作的对象,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让他们做好素材积累。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物、植物、气象,还有同学之间的一些对话、活动、事件……都可以是写作的对象,甚至自己的一些感想都能够列入素材库,以便日后能够根据相关的写作要求进行挑选、整理。
习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人与事、景与物,为我所用;另外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大力提倡“读写结合”。教师要设法从丰富的语文教材中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把作文片断训练融入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进行习作训练,这样,既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写什么”,就是使其经历一个 “从积累到表达”的训练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而现在的语文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因此,作文指导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教他们会学习、会表达。
三、加强写作指导,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素材积累、名篇佳作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毕竟小学时期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积累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写法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设法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追求平白朴实。即使观点有些偏颇,也别大惊心怪,认真加以引导,正是我们的职责。让孩子放开胆子写作文,消除害怕作文情绪,有了写好作文的良好开端。我们还要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语言要求,诸如语脉句序的通顺、吻合语境的得体、状物写形的准确、用词组句的简洁、整体风貌的朴素等,还应该提倡语言个性化,体现在遣词、造句乃至文体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一任才情,皆无不可。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上狠下一番功夫,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爱写”。把习作的重点放在“自由表达”上,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打消学生顾虑,放开手脚,放胆习作,做到“敢写”;要求学生能全面达到习作要求,实现“会写”。真正具备写作的硬功夫,关键在于通过练笔和练口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如果能坚持以写日记、随笔和口头作文等形式来作写作训练,并循序渐进、科学引导、辅之以艺术化的精神激励,不失为实用价值颇高而又不使学生负荷过重、束缚过多的有效方法。
论文作者:贺语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习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材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