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近年来的生活水平节奏频频攀升,不管从物质消费情况还是对房屋居住要求,比以往都提升很多档次。这也加强了建筑水泥工艺的优化难度,至此水泥工艺也开始享受了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变得更具多元化工艺种类。为此本文就水泥工艺的相关稳定要素进行探讨,希望可以通过对应管理描述,增加社会效益及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水泥工艺;要素;管理
一、引言
对水泥生产来说,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想要进行水泥生产活动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其工艺稳定。所以本文将可以保持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操作管理要素,进行了保持稳定化分析,希望可以为更加精细的水泥化工艺提供有效依据,以下展开详细叙述。
二、水泥工艺稳定要素管理重要性分析
对技术人员来说,想要水泥工艺更加稳定,就必须要进行良好的稳定化要素管理,这步非常重要。原因是水泥水泥工艺与一般工艺不同,它通常都会和房屋、道路、桥梁这种大型建筑息息相关,但这种类型下的建筑物又紧密连接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因为科学技术和机械、电气等设备的发展完善,很多操作系统也都十分稳定,人们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设备与工艺要求,这也是为何建筑行业的社会需求会不断升高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了解水泥生产这项工艺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其要素管理也是存在确定、与不确定性两种定义的,所以那些不确定要素下的工艺,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才更需要稳定化要素管理来进行控制。我国的水泥工艺发展历史已久,目前为止,已经有百多历史了,很多在这阶段出现的水泥工艺影响要素,都是需要我们在以后漫长的实践运用中去进行解决和改良的[1]。另外,重点还是要找出管理中工艺稳定化的相关要素,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操作中使用改善后的水泥工艺,才能保证其工艺稳定性,这样的技术人员才是真正合格的。总之,水泥工艺只有具备了一切稳定性因素前提,才能迈向精细化及最优化发展的新脚步,最终达到质、量兼优效果。所以每个进行水泥生产的技术人员,才会把稳定性要素管理控制当做保证水泥工艺的质量保证与追求,要素都难以保证的生产,连谈论优质高产的资格都没有。
三、浅析水泥工艺稳定化管理要素
(一)有害成分和生料率值波动要素
生料率值不稳时,加大取样频次,制定三率值目标,用动态配料方式进行管理,对下时段原材料情况进行预判,提前调整配料。另外有害成分因素,会直接给水泥工艺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一些碱、硫等不良化学成分,都是有害的。它们能够对水泥工艺稳定化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出磨生料没有入窑时,必须先检测有害成分含量,然后再根据情况,就入窑生料进行倒料或其他方式控制[2]。
(二)烧成系统通风管理要素
在水泥工艺技术中,压力和气体数据的分析,都可以用烧成系统的监控通风设备来显示,所以可以根据数据变化,对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因为水泥工艺的保证要素之一,便会烧成系统的通风管理。
(三)窑速管理要素
物料量与窑速二者的良好匹配,精准管理,才能保证窑速的判断是直接有效的。影响回转窑窑速状态的物质,除了熟料粒径以外,窑皮状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保证水泥工艺稳定性与正常操作作业的关键要素,除了窑皮状态的保证,还可以用火嘴操作提高其作业管理水平。
(四)篦冷机冷却管理要素
篦冷机冷却管理的是要要素就是风量与空气负荷量。特别是通风口处落口的地方的熟料,在冷却时会发生化合物经历相变,一旦冷却速度慢便会产生C2S,就会在进行无水硬性晶型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出现“粉化”,慢的话会造成硅酸三钙的分解,所以冷却管理保证质量水平的最佳方式就是对篦冷机进行定期监测管理,用评定差异性的方式来改善冷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具体管控步骤
(一)生料率值管理控制
HM=目标值±0.04(稳定时±0.02)
SM=目标值±0.04(稳定时±0.02)
IM=目标值±0.04(稳定时±0.02)
在管理生料率的时候,一定要在其稳定时进行以上数据的严格遵循,在配料方案的选择上,也应当考虑合适性[3]。一般情况下,HM、SM较高的好处是不易结圈,然而却会存在比较难烧的缺点。同时这个时候的熟料,质量及窑皮都是难以掌控的。一旦操作不当就会产生结圈、熟料结粒粗等现象。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一旦窑结圈现象出现频率高的话,就需要考虑进行HM、SM的增加了。
(二)预热器通风管理
进行水泥工艺中的预热器通风管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煤燃烧充分,因为一旦煤不完全燃烧,就会有CO的产生,这种气体明显是会对人类身体产生危害作用的。此外,还应当将窑和风量用三次风挡板来进行相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进行窑内通风控制时,如果出现火焰异常且温度较高的表现,就说明窑内含氧量较高,或者是窑内有较大的通风量,出现相反情况,则是表明窑内通风量稍微偏小,不管过大过小,都应当进行科学适度的调整。
(三)回转窑速度管理
影响水泥工艺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窑速就是其中一个,想要控制好窑转速度,就需要保持18~20s/r。总之一定要做好窑速的控制工作,以此来保证生料和热气体之间的正常热交换,并且可以达到物料受热均匀的目的。反之,如果窑速十分缓慢的话,物料层就会出现渐渐变厚的现象,甚至还会发生跑料。因此控制好回转窑速度,是技术人员为避免窑内出现问题而必须掌握好的因素。
(四)篦冷机管理
空气负荷(AL)值参考:
1室120-160[Nm3/minm2]3室80-100[Nm3/minm2]
2室120-160[Nm3/minm2]4室以后40-100[Nm3/minm2]
篦缝间隙管理在水泥工艺中需要增加控制力度,1~2mm是正常目标,风速也应该调整为40m/s。一定要遵循标准,因为篦缝间隙过大就会比较容易有漏料问题的产生;而篦缝间隙过小也会产生对热交换效率的相关影响。进行水泥生产时,应当严格按照上述数值进行篦冷机评价。
总结:上述可知,想要工业良好发展下去,就要在水泥工业上下大工夫,实现其稳定化要素管理。只有做好全面、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水泥工艺的规范性。从而避免出现因技术操作不当的失误问题。因为水泥工艺的影响面大,不但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需要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稳定要素,节约人财各方面的资源。所以本文研究可为其带来工业成本经济、效益节约的双重作用,可以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良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兴树.细论水泥工艺稳定化要素管理的常见问题[J].新材料新装饰,2014(05):78-79.
[2]张静.细论水泥工艺稳定化要素管理的常见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3):55-56.
[3]何金峥,赵立卫.水泥工艺稳定化要素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9):245-247.
作者简介:
于涛(1983-01-14),男,汉族,籍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当前职务:质量管理部副部长(副科级),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化学工艺
论文作者:于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工艺论文; 水泥论文; 要素论文; 稳定论文; 生料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熟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