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液体外渗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吴柳丽,唐海红,卓金明,张绍红

新生儿液体外渗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吴柳丽,唐海红,卓金明,张绍红

吴柳丽 唐海红 卓金明 张绍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 新生儿液体外渗一直是新生儿科的棘手问题。针对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为减少新生儿输液渗漏的发生,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提供思路。

【关键词】 新生儿;液体外渗;预防;护理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治疗及抢救的重要手段,但液体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液体外渗若发现不及时,错过早期处理良机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肿胀、坏死及功能障碍。根据统计报道[1]成人的液体外渗概率为2.3%,而新生儿则高达23%-63%。本文就新生儿液体外渗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1 液体外渗的定义

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2]。

2 液体外渗的因素

2.1 患者因素 新生儿血管薄、耐受力差、角质发育不成熟,易受损伤及药物的刺激性作用等多重因素,特别是早产儿血管细、隐匿及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等原因,药液渗出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其他儿童[3]。患儿哭闹、乱动等都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外渗概率。

2.2 疾病因素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脱水可导致末梢循环不良,血管充盈度下降;感染性休克、酸中毒等内环境的紊乱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管壁的通透性增加[4],易发生外渗。

2.3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药物药物进入静脉后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管壁发生痉挛,并且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反应。有研究显示高渗性、刺激性药物输注时液体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刺激性药物[5]。常见外渗的药品有: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碳酸氢钠、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

2.4 物理因素 温度环境、溶液内不明颗粒、输注时间和速度、温度、静脉输缩状态和压力等指标不符合正常标准,也是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6]。有研究表明:液体外渗发生率与输液时间呈正相关,输液时间越长,发生液体外渗机率越大。液流>血流或血流变缓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也会导致液体外渗。

2.5 技术因素 护士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患儿输液外渗的一个重要原因[7]。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选择血管不当,穿刺技术不过关,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都会增加液体外渗的风险。另外,缺少责任心,未重视巡视工作,没有发现穿刺部位针头脱落、敷贴掉落,不了解输注药物特性,也是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2.6 解剖部位 远端小静脉血流易使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沉积,最后形成血栓,血栓使毛细血管静压升高,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也易发生外渗。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注意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避免选择头皮静脉[8]。有研究发现:踝部大隐静脉外渗机率最大,其次是手腕部、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

3 液体外渗的发生机制

液体外渗以及造成后续伤口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不是很明确,但有学者认为可能与下面的理论有关:(1)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管周围组织,流至导管尖端引起导管堵塞,从而导致静脉压增加。(2)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由于输入药物刺激静脉内皮细胞引起静脉收缩、血流缓慢,从而降低了输入药物的稀释程度,加上导管尖端对血管壁刺激,产生了向后的压力,随着静脉压力的增高,使得静脉破裂,输入的液体从置管时留下的针眼处渗漏。(3)高渗性、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液体输入刺激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4 输液外渗的预防

4.1 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4.2 血管的选择 避开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评估血管弹性、粗细及位置,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4.3 掌握药物的性能 护士应熟悉高危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及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注意药物及速度,输入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缩短留置针时间,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使用钙剂及静脉高营养药物最好选择PICC给药途径。

4.4 充分评估 输入液体前,应对留置针进行重新行评估,评估其是否通畅、留置的时间、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一旦发生炎症,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掌握静脉输入速度,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提倡使用中心静脉。 4.5 加强责任心 护士应做到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时沟通。将患儿的损伤降到最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 液体外渗的护理

5.1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药物外渗,尽量回吸残留在组织内的液体或药物,拔针后用棉签轻轻压迫穿刺点,以利于残留物的排出[9]。普通药物外渗早期可以使用30℃~42℃的热毛巾热敷以促进渗出的吸收,减缓症状,但是发泡剂外渗早期首选冰敷治疗[10]。若出现水疱,小水疱可以使用碘伏进行外涂无需将其刺破,若是大水疱可以用碘伏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渗出液抽出,再用碘伏外涂、外敷,促进水疱的吸收消退[11]。

5.2 外敷 (1)喜疗妥软膏: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很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喜疗妥软膏能迅速通过皮肤渗透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能影响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以及组织中蛋白酶的分解,具有抗凝血酶作用,能有效阻止微血栓的产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以及消除炎症,另外使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后给予适度的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化疗性静脉炎、静脉输液外渗、静脉炎等[12-13]。(2)硫酸镁湿敷:硫酸镁为高渗性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高渗透压原理,使肿胀部位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具有消肿作用[14]。硫酸镁遇冷后容易结晶,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因此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如:多巴胺、氯化钾、氯化钙等高渗药。(3)乙醇外敷:乙醇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管的抵抗力,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乙醇易挥发,带走大量的热量,起到冷敷的作用,低温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减轻疼痛,且低温可抑制组胺等炎性递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和扩散,从而减轻水肿[15]。(4)酚妥拉明局部湿敷:酚妥拉明是咪唑啉的盐酸衍生物,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能促进输液外渗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水泡内液的吸收进而促使皮肤恢复正常,同时酚妥拉明具有镇痛作用,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其生物利用率低,对心率、血压无影响[16]。(5)山崀菪碱稀释湿敷:山莨菪碱为抗胆碱药可以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研究表明:使用复方丹参或联合山莨菪碱湿敷可以降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17]。(6)重组清凉膏:有研究发现在输液5min,将重组清凉膏均匀涂于纱布上,沿静脉走向外敷在距穿刺点2cm处,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连续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8]。(7)芒硝外敷:芒硝外用可清热解毒,破血行血,散结消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芒硝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引起的肿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19]。(8)马铃薯外敷:马铃薯又名土豆,将马铃薯置于肿胀部位,可将组织内水分吸入马铃薯内,马铃薯的多酚氧化酶可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缓解炎症。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机率[20]。谢文娟[21]研究发现处理甘露醇外渗土豆泥外敷效果比硫酸镁好。

5.3 理疗 渗出24h后局部进行超短波、红外线理疗,可促进外渗药物吸收[22]。氦氖激光仪照射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促进药液吸收可降低患儿肤温,缓解炎性反应与疼痛,氦氖激光仪照射时避免照射到眼睛[23]。

5.4 局部封闭 有研究发现:在发生静脉外渗的第一时间用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可使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24-25]。用0.25%-1%普鲁卡因和明质酸酶,隔日1次,一般封闭3-5次即可。普鲁卡因可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况,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液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5.5 溃疡形成的处理 (1)生理盐水皮下组织冲洗:目的是去除和稀释渗漏液,阻止渗出液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降低皮肤出现溃疡、坏死及瘢痕形成的发生率[26]。(2)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选择合适的敷料,抬高患肢,必要时手术治疗。

6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

6.1 甘露醇 抬高患肢,给予25%硫酸镁热湿敷。在寒冷环境下,热湿(47℃)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效果良好。

6.2 多巴胺 早期用含酚妥拉明5mg+生理盐水10-15ml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减轻患儿疼痛。对晚期多巴胺外渗患儿唐吉荣等[27]采用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1mg +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封闭,效果显著。

6.3 钙剂 早期可用25%硫酸镁湿敷,出现皮肤苍白用酚妥拉明湿敷,出现水疱可抽出渗液后将磺胺嘧啶银糊剂涂抹于水疱处,对于皮肤发生坏死的患儿可先用碘仿创面消毒,再用紫草纱布覆盖患处[28]。

7 小结

液体外渗重在预防,所以输液前应评估输注的药物、血管、输液时间等,输液时加强巡视争取早期发现,一旦出现液体外渗积极处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处理液体外渗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外渗药物及渗出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既要最低程度地阻止组织受损,又要使患儿家属易于接受,护理人员方便操作。

参考文献

[1] 毛惠娜,刘雪琴.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71-73.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1-3

[3] 陈月凤,张慧英,姚龙燕,等.早期应用按压法加酚妥拉明外敷治疗新生儿液体外渗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2013,10:75-76

[4] 刘华林.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5,5(18):267-268.

[5] 王静,王娟,马文哲.留置针静脉输液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卫生,2016,2(12):175-177.

[6] 李晓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临床护理要点[J].大医生,2018,C1:216-217.

[7] 张静,何淑珍,靳爱红,等 .106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6 , 30(4C):1533-1534.

[8] 张丽芳,顾小丽.小儿输液液体外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和分析[J].母婴世界,2018,2(4):158-159.

[9] 王爽.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62.

[10] 项锦镜 .小儿输液外渗的有效预防及其护理方法[J].医学信息,2014 , 27(12): 260.

[11] 邢维 .浅静脉化疗药物外渗预防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5, 28(28): 275.

[12] 张来香,韩玉霞,姜丽丽.康惠儿透明贴和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97-98.

[13] 栗敏.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30):6847-6848

[14] 张爱萍,李聪慧,蒋丹.喜疗妥在PICU患儿液体外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132-133.

[15] 赵小倩,吴妮.外敷药物预防外周静脉营养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67-68.

[16] 陈月凤,张慧英,姚龙燕,卢敏.早期应用按压法加酚妥拉明外敷治疗新生儿液体外渗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2013,10:75-76.

[17] 申蓓,杨玉梅,赵晓云,等.山莨菪碱联合丹参湿敷预防小儿输液渗漏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40.

[18] 章蕾.重组清凉膏外敷预防短期全胃肠外营养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2):167.

[19] 罗小燕,陈本会.1例芒硝外敷治疗输注甘露醇外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53.

[20] 方元娥.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静脉炎的经验介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2):170-170.

[21] 谢文娟.浅谈甘露醇外渗后的处理及护理[J].健康之路,2014,13(6):249.

[22] 顾明眉.周围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2):41-42.

[23] 张丽芳,顾小丽.小儿输液液体外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和分析[J].母婴世界,2018,4:158-159.

[24] 王慧,张晶.玻璃酸酶局部封闭治疗儿科输液外渗10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14-115.

[25] Ya-mim Yan,Qiao-lin Fan,Ai-qiu Li,et al.Treatment of cu-taneous injuries of neonates induced by drug extravasation with hyaluronidase and hirudoid[J].lran J Pediatr,2014 24(4):352-358.

[26] 谢玉香.生理盐水冲洗新生儿皮下组织液体外渗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96-1798.

[27] 唐吉荣,张素珍,张雪岚.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多巴胺外渗性组织损伤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95-796.

[28] 李雯,孙亚娟.危重新生儿钙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5):222.

论文作者:吴柳丽,唐海红,卓金明,张绍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液体外渗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吴柳丽,唐海红,卓金明,张绍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