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探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乌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小商品论文,批发市场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体制的演化原因分析
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两方面冲击了原有的批发格局:一方面,流通体制的改革,逐步打破了传统的批发、零售流通环节和供货方式,旧的批发体制受到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城市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的兴起,为流通领域建立新的批发体制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批发领域崛起三股新的势力:其一是工业企业的自销。加入产品自销的既有原国营企业,也有靠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各种非国有企业。工业自销的比重在有的地方已相当高。如上海日用工业品流通中,工业自销占70%,商业收购才30%。其二是个体、私营、集体等各种非国有的批发企业。这些批发商或批发企业大都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机制灵活,在经营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设公司,独立经营。另一种是集中在批发市场,借助于市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与辐射力开拓业务。其三是零售企业兼营批发。我国从80年代末起零售企业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大型零售企业具有广泛的进货渠道与大批量进货能力,货源有保证,进价成本低,自营起一部分批发业务,吸引了小批发商与小零售商。目前大型零售店的批发额占其销售比重的15%~35%,中型商店占10%~20%。
以上三种新的批发主体与经过体制转换生存下来的国合商业形成了我国批发领域的新格局。从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的发展来看,其变化趋势是原国合商业的工业品批发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其他几种批发主体的市场份额渐渐扩大。
在批发领域,各种批发组织与批发主体此消彼长的原因是什么?从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看,其外在表现为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渠道,其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降低交易费用在起作用。
交易费用不仅包括流通费用如广告、通讯联络、产品运输、储藏保管等费用,而且还包括寻找信息和交易对象、谈判、资信调查、签订合同、承担风险等费用。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当传统的流通体制被打破、而新的流通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之际,流通领域缺乏交易规则,秩序混乱,流通中的交易费用上升。它不仅表现在流通环节多,产品多次转手增加流通费用;而且表现在交易中经常出现违约、欺诈、债务拖欠,企业为交易而用于搜寻信息、资信调查、谈判、签订合同、承担风险的费用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其首先表现为价格上的竞争,而价格的竞争则必须以降低费用作为前提。因此,企业在买卖商品活动中把降低交易成本作为选择流通渠道的首要标准。流通领域的高交易费用与交易者迫切要求降低交易费用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改革中各种新兴的批发组织、批发主体的出现都可以用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来解释,它们以最便捷、最迅速的流通方式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如厂批、零兼批与个体私营批发都贯彻了少环节、短渠道、高效率的特点。减少中间环节不仅控制了流通中的费用,而且降低了交易中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工业品批发市场的产生也是体现了低交易费用的特征,工业品批发市场集大量中小个体私营批发商于一地,经营的产品专业性强、规格品种齐全、选择性大,市场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信息集中,购买者在批发市场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交易双方能以最少的环节完成交易;专业批发市场流行现金交易,看起来是交易方式的倒退,但是在我国交易规则尚未形成、市场法规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大量信用交易陷入三角债的泥潭不能自拔,现金交易省却了资信调查、谈判、签订合同、承担风险的费用,实际上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在国营批发企业被债务拖欠搞得精疲力尽、生意不敢做的情况下,批发市场用现金交易完成了大量的交易。
国营商业批发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不能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国营商业历史包袱、人员包袱都十分沉重,大部分企业经营机制又没有彻底转换,在经营中费用高昂,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境地。
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风险、节约交易费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流通对批发业的要求,各种批发组织、批发形式都要在这种要求面前被筛选,从而决定它是否能够生存与发展。
二、义乌批发商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国第一大集市,1996年成交额达185亿元, 市场摊位数多达2.7万个。义乌市场是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典型。 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搞市场经济的机遇,最早放开小商品经营,建立低交易费用的批发市场,并迅速形成规模,使这个过去默默无名的小县城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批发市场。未来义乌批发商业是否还有机遇?在全国各地都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从批发市场的发展来看,义乌等一批市场的成功使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类似的批发市场遍地而起,专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义乌在改革之初,敢于解放思想,冲破旧体制的束缚,给经商者创造宽松的条件,领先一步提出“兴商建市”,发展了小商品市场。时至今日,各地都可以制定比义乌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经商者,同类市场越来越多。义乌市场的吸引力、辐射力都受到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商贸中心的上海,近年来也意识到批发市场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创办专业市场。现已规划由港商投资20亿元,建立占地面积为1 平方公里的全国超大规模的系列化专业市场——华东贸易广场。今年3月,华东贸易广场已经开出首批包括服装服饰、 纺织品、装饰材料、家电、床上用品、食品饮料在内的6大支柱市场。 作为全国商贸中心的上海,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优势,而义乌本身没有地理优势,也不是传统的商贸中心,一旦华东贸易广场这个专业市场的“航空母舰”全面启动,对临近义乌市场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
从流通体制改革来看,各种新型的批发组织与批发形式的出现对专业批发市场提出挑战。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商业厅局纷纷改制,形成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各地以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建立大型商业企业集团。新型的商业企业集团不仅依靠自己雄厚的实力经销,而且以代理制方式与厂家联手开拓市场,与一批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问题,今后在大市场、大流通的背景下,大型批发企业在信息、渠道、费用、商誉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它的规模化经营,对大型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较有吸引力。从国外来看,大型批发企业是批发业中的主体。
以连销商品为特征的零兼批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大型连锁商店形成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并把配送中心社会化,为社会上其他批发零售企业服务,其批发业务迅速打开了局面。
上述情况都对义乌批发市场提出了挑战,然而义乌批发市场未来真正的挑战在于:批发市场作为一种流通组织形式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长久存在下去。
对于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前景,部分研究者认为工业品批发市场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化的批发组织形式。这种观点认为,工业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初期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前期的产物,它与农村家庭手工业及乡镇企业兴起相适应,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流通组织形式,将随着工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及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趋于萎缩。这种观点与国外工业品批发市场发展历史也相符合。工业品批发市场曾于十八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过,主要经营纺织品,其形式与我国现在的专业市场十分相似,但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而消失。根据上述理由,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专业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现在的繁荣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同时,有些过去依靠批发市场销售产品的企业近年来离场而去,有的地方出现批发市场不景气和关闭。这些现象更加深了一些人对工业品批发市场未来前景的怀疑。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我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与英国早期的批发市场有许多不同:(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专业市场与现代化交通、通讯、信息管理等先进手段、设备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市场的功能、效率、档次大大提高;(2 )我国工业品市场不同于英国早期市场只经营纺织品,目前市场产品种类极其丰富,使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可能性;(3)我国国内潜在市场需求容量巨大, 远非英国当时狭窄的国内市场所能比拟。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批发市场发展的条件大大优于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因此,不能认定我国的专业批发市场没有发展前途。
值得注意的是,西欧与美国现在有一种类似批发市场的工业品批发中心。批发中心是同行业内若干批发企业聚集在一起经营的一个场所,它是由一个公司计划、建造和管理,中心包括建筑物、场地、仓库、通讯设施、运输设备、集装箱等等。批发企业可以在此租用、租赁或购买所需要的建筑物和设备。在批发中心经营的除了批发企业外还有商业中介企业、交货仓库、工厂的提货处、零售商的中心仓库等。批发中心规模宏大,其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左右。
国外批发中心给我们的启示是:(1 )批发企业及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能够产生集聚效应,比空间上的分离更容易获得交易机会;(2)共同使用建筑物与设备能够降低成本与提高收益。
由此我们认为,尽管我国现有的工业品批发市场今后不可能都存在下去,但工业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空间上集中的批发企业市场组织,是有其存在理由的,关键在于每个工业品批发市场是否能与未来的生产、流通体制相适应,始终以相对较低的交易费用实现交易。从义乌专业批发市场近年来的发展中可以发现,义乌的批发业对不断变化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市场具有自我调整、自我优化的能力,显示了巨大的活力。
对工业品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肯定意味着义乌批发商业仍然存在机遇,这个机遇主要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仍然处于建立过程中,新的流通格局还未成型,许多产品的全国批发中心尚未形成。义乌市可以依靠自己已有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义乌批发市场的经营范围,增强义乌批发市场的辐射力,从传统的体制中夺取更多的“一级站”地位。
三、义乌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方向
根据义乌批发市场这几年的变化,我们认为义乌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一)努力成为综合性的全国日用工业品批发中心
义乌已经成为全国小商品批发中心,在日用百货、工艺品、文体用品、电子产品、箱包、小五金等类产品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义乌要在更多的商品大类和品种方面夺取全国批发“一级站”的地位,成为综合性的全国工业品批发中心。对此,义乌是有可能的。
首先,我国流通体制仍然处于变革之中,许多商品的全国批发中心还未形成,处于“诸侯”争雄时期。作为传统的工业品批发中心的上海虽然极力想收复失地,但国营商业面临的历史包袱与沉重的三角债,使上海的许多批发企业举步维艰。其他城市要成为综合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中心条件尚不具备。
其次,义乌专业批发市场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成为全国工业品批发中心的许多有利条件。经营人才的优势是义乌最大的优势,义乌的批发商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实力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义乌的个体私营批发商没有包袱,经营灵活,它们在整体实力上虽然不如大型国营批发企业,但在单个商品的经营上,完全有实力与大型批发企业一争高低。近年来,义乌的老板包下一些颇具规模的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救活企业的例子不胜枚举。义乌批发商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最优惠的折扣率大量甚至全部买下许多工业企业的产品,以至出现义乌的批发价格比出厂价还低,身处产地的二道批发商和零售商到义乌进货比在当地进货更为便宜。
义乌批发业还具有渠道的优势。大多数批发商都掌握着若干家生产企业的货源和一大批客户,这种经过十多年经营建立起来的商路和市场网络,是义乌宝贵的财富。据抽样调查,义乌一些经营大户的客户中,70%为老客户,显示大户的交易关系趋于稳定化。
义乌批发市场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越来越强,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成为市场经营的口号。在经营的产品中,义乌本地货占31 %, 广东货占19%,温州货占16%,上海货占7%,福建货占6%,其他地方占21%。在实践中,一大批过去看不起小商品市场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合资企业不得不对义乌市场刮目相待,将本企业的产品通过义乌市场来销售。义乌市场的发展使经营者从单一的个体户变为包括国营、集体在内的不同所有制主体。如今,有27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在义乌直销或通过委托总代理、总经销销售产品。不少生产企业把义乌批发市场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它们认为,产品能够打入义乌市场就可以占领华东市场甚至大半个中国市场。
市场经营的产品档次在提高,经营者竞相经营名、优、新产品,中高档产品比重增加。1995年,名优企业、名优产品的总代理、总经销已有100多个,经营的名优产品超过1000种。义乌批发市场销售的国家、部、省级名优产品不仅输往全国,而且通过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公司大批销往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往日义乌作为低质廉价商品市场的形象正在发生变化。
义乌作为全国部分日用工业品的价格中心与信息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尽管全国已经办起了很多类似的市场,尽管义乌的许多经商者去外省市的市场经营。但是,一大批日用工业品的价格是由义乌市场决定的,这些产品经营者要想了解市场信息必须到义乌,义乌市场反映着这些产品的发展潮流。
义乌的交通运输已经十分发达。除了铁路托运、空运之外,义乌开通了137条直通全国各城市的公路货运线路,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上述条件,义乌有可能开拓更多的日用工业品全国头道批发,使其成为以小商品为主的综合性的全国商品批发中心。
(二)引导经营者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批发商经营规模的扩大既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又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档次。义乌市场要成为全国更多的日用工业品批发中心,其使命不可能依靠摊位式的经营来实现。未来的义乌批发市场不应该是摊位的集合,而应该是批发企业的集合、公司的集合。国外批发中心的模式也可以向我们显示这一点。
义乌市场经营者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已露端倪。随着资产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经营大户的出现,生意越做越大,以总代理、总经销名义出现的经营者剧增,目前已有2000多家,占经营者总量的近10%,经营的产品3000多种。少数经营者由于对某种商品经销量巨大,已经可以在义乌市场左右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当经营者生意扩大到一定规模时,摊位式的经营就不能满足需要,这些经营者脱颖而出,到街上开设门店。同类商品门店的聚集形成了专业街,使义乌的批发商业突破了单一的顶棚式市场模式。目前,义乌已有36条专业街、3030个门店。
从摊位向门店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门店是经营扩大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门店克服了摊位的许多局限性,功能远大于摊位,它可以集商品展示、商品储存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可以配置各种通讯设施和电脑,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门店使交易环境优化,可以接待客户,不容易泄漏商业秘密;门店显示了经营者的实力;门店还有利于使经营者向建立公司方向发展。
市场竞争必然走向集中,优胜劣汰的规律首先表现在经营者规模上的较量。可以预测,目前单一品种由几百个摊位同时经营并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的状况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这种贴身肉搏式的竞争必将导致小规模经营者无法支持而退出市场。其实,这种现象已在市场出现,如毛线业的摊位从300个减至200个,但市场毛线销售总量并未减少。这种摊位减少是大户与厂家参与竞争的结果,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厂家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未来许多产品竞争的结果将是大厂挤小厂、小厂挤摊位。
义乌市场的发展方向不是增加摊位、扩大有形市场,而是增加市场内外的门店经营,使经营者运用现代化的交易手段,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交易量,使经营者从集中在顶棚市场之内向场街结合方向发展,从一般的经销向总代理、总经销方向发展,从个体户身份向批发企业或批发公司方向发展,使义乌市场从单纯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方向发展。未来义乌的批发市场不再拘泥于小商品城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整个义乌城,义乌城就是批发商业城。
门店化经营与公司化经营将是义乌批发市场的又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将使义乌批发业摆脱持续十多年的摊位式的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流通方式接轨,使义乌市场具有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引导经营者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义乌要想成为综合性工业品全国批发中心,今后依靠的不是政策上的倾斜与优惠,而是经营上的优势,这种经营上的优势来源于对商路的控制、来源于费用的最低化。实行产销一体化是降低费用、争取市场主动的最佳战略。
随着全国各地实施优惠政策大办市场,批发市场的产品销售毛利已越来越薄,这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使经营者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经营者自己办厂,走产销一体化道路。据业内人士估计,经销产品的毛利率平均约5%, 而产销一体化的毛利率可达30%~50%。
义乌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办厂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经营者不愁产品销路,大量经营者已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一批固定客户,产品生产出来后可立即投放市场。如“真爱毛纺有限公司”,1995年10月投产以来,每天毛线产量从7吨增至目前的11吨,产品从未积压, 工厂不设仓库,现销售量远超过过去单纯搞批发销售。其次,经营者有充足的资金,可以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一开始就实行规模化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如义乌近几年办了一批先进的织袜厂,使全国的织袜中心由广东、江苏转移到义乌。
义乌市场经营者办厂已有良好的开端,目前有5000余家由商转工的企业,20多亿元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另外有大量的经营者跃跃欲试。不少人认为,只有创办自己的工厂,才能使价格低、质量优、有钱赚三者兼顾,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单纯的摆摊者未来将是经商者中的最低层次。
必须指出的是,提倡产销一体化不是要求今后义乌市场所有的产品都自己来生产,而是要搞大批量生产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对市场经营者办工厂,应该鼓励高起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规模和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对于低档次的家庭手工业,不应该作为投资选择,因为这些其他地方也能搞。义乌的优势在于有大量资金,要搞轻加工中的资金密集型。
引导经商者投资办厂、搞产销一体化将是义乌的第二次创业,它的大规模推行将使义乌再一次抓住机遇,使商业优势与工业优势相结合,具有自己工业方面的一系列拳头产品,从而牢牢确立在这些产品上全国批发中心的地位。
概括上述思路,义乌批发商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以规模化经营为特征、场地结合、产销一体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全国日用工业品批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