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去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天使也跟着进了屋。母亲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与‘成功’。”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生命体的宽容,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万能钥匙。
小林,个子矮小,性格内向,自卑,自尊心很强,一向不大爱跟同学说话,学习比较懒散,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这门,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对学习数学有畏惧心理。
针对小林同学的这种情况,在新学期开学前我已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使他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呢?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害怕学习数学,但他不愿意说明原因且很不合作。看来用谈话的教育方法来消除他的学习障碍是行不通的,必须换别的方法。
于是,我从数学课入手,上课多鼓励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给予表扬。在做课堂练习时,我特意走到他身边,看他做的情况,必要时给予辅导。但每次他总是把课堂练习本用书盖着,或者用手挡着,不让我看见。当我发现他做错教他时,他总是先看看周围的同学,看有没有其他同学看着,若发现有,他马上说:“我知道我为什么做错了,我会订正。”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订正做错的题目。课后,我把他找来谈话,问他为何拒绝我的帮助,他不但不讲原因,而且还有一种敌对的情绪。我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怎么了!老师又不是在批评你,老师是诚心诚意地想帮助你的,你不相信吗?”他红着脸低着头,但一句话也不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当我看到这句话时,令我茅塞顿开,立刻明白小林同学拒绝我帮助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上课时我常常走到他身边辅导他,对他来说他却认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人是不需要老师的辅导,所以他自感其自尊心受到了较大的伤害,为了避免他的伤害续继延续下去,所以他只好采取与我对抗的方式拒绝我的帮助。另一方面,他认真自己成绩不好,老师是不会真正地关爱他。由此可见,要帮助他就必须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找到打开他心灵的钥匙。
一天早晨,天空下着小雨,小林同学冒着小雨独自一人正在班级包干区打扫卫生,他的衣服差点全湿了,我见状,快步上前帮他打伞,(其实若是看别的同学我也会这样做)我对他说:“下雨了,其他同学都回去了,你为什么还在这儿打扫?”他说:“今天是我值日,包干区由我负责,我必须打扫完才能回去。”我激动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若大家都像你这样想,每周的卫生红旗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俩一边聊天一边打扫包干区。扫完时,他头发全湿了,脸上还有雨水,于是我递给他纸巾让他擦干脸上的雨水。他十分激动地说:“李老师,谢谢您。”说完就回教室了。当天在上数学课前,我表扬他冒雨打扫包干区的做法。他很高兴,上课时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专心,在做练习时他还把他的课堂练习本主动递给我看。
有一天中午,我吃完中餐,像平时一样回到教室检查班级情况,他看见我来了对我说:“老师,您有空吗?您能否帮我批改一下作业?”我边接过他递过来的作业边问:“今天的作业你这么快就做完了?”他说:“今天的作业比较容易,写起来就快。”“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作业做起来比较容易,而以前做起来会比较困难?”我问,他笑了笑说:“以前上课没有好好听讲,有较多的地方不明白,而现在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听明白了,课下作业自然就会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第二天上数学课时,我在班上表扬他的作业做得好,提议大家向他学习。他很开心,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此,每当他做完数学作业,就拿给我批改,我利用帮他批改作业的时间跟他谈心,教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教他如何树立学习目标。现在他不像以前那样害怕跟我谈话,也不害怕学习数学,在最近的数学测验中实现了他第一个学习目标:突破及格线,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飞跃。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爱学生就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就是用心去爱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这种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关爱。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必须走入他的情感世界,用他的思维方式去帮助他,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他的情感。小林同学的转折点是我无意中为他打伞,使他认识到老师对他的真心,从而增强了他对我的信任,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我的帮助。在他取得一定的进步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增强他学习数学的信心,强化他的学习方法的正确性,从而激发他的学习潜能,使其向预定的目标迈进。
总之,爱是主动给予,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良药。教育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
论文作者:李慧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作业论文; 数学论文; 他说论文; 同学论文; 小林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