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

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

马祥海[1]2003年在《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文中指出力量训练是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最关注的问题。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各种力量练习方法的优缺点,结合不同项目肌肉工作的各自特点,选择与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方法进行力量训练,是教练员科学训练的基础,是力量训练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保证。 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项目,具有运动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短跑运动中各工作肌群除了表现出明显的快速收缩这个最典型的共同特点外,另外还表现出一些各自的特点。本文就是在对短跑运动中运动员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后,提出了根据肌肉工作特点进行力量训练的观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1)通过实验性研究与应用,提高100m跑训练科学化水平:(2)促进100m跑专项素质发展,加强巩固专项技术,提高专项成绩;(3)突出训练专项化,节省训练时间与精力,提高训练效率;(4)进一步充实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理论,为广大教练员和教师在控制训练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为了验证此观点的正确与否,我们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结合短跑运动中肌肉的工作特点,对短跑力量训练的手段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从众多训练手段中优选出几种与短跑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训练手段,并通过实验法试图证明所选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2001年11月中旬—2002年1月底期间,我们选择了30名准备参加2002体育高考的体育专业的特长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师范大学田径场进行了为期10周的训练实验。在实验前,按随机抽样原则将受试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实验组(A)15人和对照组(B)15人。训练中实验组采用与短跑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力量训练手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训练手段。在严格控制训练过程及训练条件下,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保证只有两组在力量训练手段内容不同,而其它方面保持一致。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各项身体素质以及一些运动学指,标的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为员训练的研究 通过10周教学训练应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10周教学训练 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专项成绩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 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也 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在反映快速力量的指标上提高更明显,而对照组在反映最 大力量的指标上提高更显着。(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运动学指标上也 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其中,实验组摆动腿伸髓速度和两大腿剪绞速度明显高于对 照组;实验组摆动腿着地速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跑动过程中实验组各个时期的膝 关节角度变化较对照组更加合理。 实验结果提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根据肌肉工作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和必 要的。而作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传统的杠铃负重练习中的某些练习在安排和方法 上有待于调整。

熊永金[2]2016年在《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核心力量从2008年奥运会由美国的AP公司引入我国,由于其在我国备战奥运会的相关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的众多训练学专家和学者掀起了核心力量研究的热潮,相关的领域的研究结果日益增多,但是主要用于运动训练领域,对于大众体育特别是中学生这类特殊人群的研究较少。短跑是一项需要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速度提高到极致,对运动员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必须强硬,否则很多时候容易导致拉伤,

刘利敏[3]2016年在《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50m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心力量最早起源于康复学、保健学领域,随着科研水平的逐年提高,核心力量训练逐渐渗透到运动训练领域,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近些年引入运动训练的训练手段之一,在排球、游泳、短跑等诸多竞技运动项目中都已进行实验研究且收到较好效果,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涉及很少,而在50m跑的训练中尤其是在中学生训练中没有人进行过实验研究,本文试图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中学生体育锻炼中,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其参与兴趣,增强其身体素质。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滨州市北镇实验中学30名男生进行了十五周的实验研究。实验前对整个实验流程进行了设计,并把影响中学生50m跑成绩的专项力量素质指标(立定跳远)和专项速度指标(10s高抬腿和30m加速跑)作为测试和研究指标。通过北镇实验中学30名男生核心力量训练对50米跑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持续15周低中强度的的练习后发现: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对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有积极的影响,但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差异性。2通过15周低中强度的练习后发现: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对中学生30米成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成绩的提高幅度相对较小,但实验后较实验前存差异性,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3通过15周低中强度的练习后发现: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对中学生10s高抬腿成绩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并有统计学差异。4通过15周低中强度的以练习后发现: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对中学生50米成绩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陶金晓[4]2017年在《对男子短跑运动员实施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跑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下肢、伸髋肌群、肩部以及上肢的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躯干支柱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也特别重要。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刷新,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项力量和速度,还要具备躯干支柱肌群的稳定性,减少在跑动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中,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方法只重视单独部位的训练,而且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忽视了动力链能量传递的作用,导致运动员尽管力量素质很好,但在比赛中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在短跑运动员训练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注重身体两侧的平衡发展,由于其非稳定的特性,对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的刺激更为强烈,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各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平衡性和动力链能量传递的能力,对运动员的FMS作用显着。2.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由于非稳定界面的特性,提高了机体深层肌肉群的力量,增强了躯体在非稳定姿态过程中连续发力的能力,增强了动力链的传递效果,对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作用显着。3.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用力,使多块肌肉参与运动的合力达到最大值,跑的技术动作更加连贯、更具有经济性,能够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4.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增强了髋关节活动的幅度和灵活性,非稳定界面下的动力性练习刺激髋关节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使运动员的抬腿摆腿更加有力,使关节角度发生显着性变化,能够有效地改善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5.实验后,通过对两组的专项能力指标测试成绩的对比得出,两组在十级跨跳、60米、100米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且在其它方面实验组增长幅度更为明显。由此得出:与传统的腰腹肌训练相比,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王焕贵, 刘婷[5]2017年在《中学田径短跑特长生爆发力训练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学校教学中,对特长生的培养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所以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田径短跑特长生的培养得到大力的发展。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在我国的在田径运动中,对力量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短跑运动中,爆发力、速度和力量都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对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进行训练是很必要的。

王晁毕[6]2010年在《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文中认为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在全面力量发展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力量和爆发力是中学生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范洪彬, 汪爱平, 李焰, 张勇斌[7]2011年在《我国中学生短跑力量训练的肌肉生理特征分析》文中指出对我国中学生力量训练的肌肉生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短跑力量训练任务对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特殊阶段的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构造及运动能力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和肌群的选择,时间序列的安排要适合中学阶段的跨度和训练周期中的阶段要求;针对性地发展相应肌肉类型的ATP-CP和乳酸能供能系统的工作能力;注重恢复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原志全[8]2006年在《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与技术动作结合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影响篮球技术动作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力量素质是所有其它因素的基础与保障,为此本文从篮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原理出发,探讨与分析力量的特殊性,使其力量与技术同步发展。从历史上看技术动作变革力量要先行,力量训练的革命,必将促进技术动作的发展与提高。本文通过对我校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与技术动作结合的实验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目的是探索提高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专门化手段与方法,并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本文探讨利用肌肉动态的弹性能(20——30%)“揉进”技术训练中。以提高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式力量。传统的力量训练不考虑与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是否接近或相似,如大负荷的杠铃、跳跃练习与专门化力量训练指导思想是大相径庭的。本文设计肌肉在前负荷情况下进行收缩的(加速)力量训练,使其与技术动作更接近。而增阻、和等阻(等动)不利于爆发力的发展。2.教科书对突破和行进间投篮技术都强调一大二小,本文主要通过下坡跑、跨跳与减阻等练习。打破单一的动作模式,使每步的步幅都能尽量的大或小,在比赛中为避开防守队员可以使其中任意一步大或小;快或慢等动作节奏。并提出力量特性与技术的对应是相对的,不可能完全一致、更不能超过或优越技术,但是要尽量从难度上、负荷上和速度上去接近它。3.本文采用吊式接传实心球、摆重物、减阻沙背心、后跳台阶等前负荷较大的手段进行上肢、下肢和躯干的训练;并在加速跑技术训练中强调多轴式摆动技术;另外在上肢力量训练时,注重末节肌肉的同步发展,按肌肉顺序连续发力,提高投篮发力的“真实”性等。4.通过对两组队员不同方法的训练(12周),最后测得两组队员的4项技术指标都有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较显着,因此认为实验组所采用的专门特征的力量训练方法应该引起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一点借鉴,并对其它竞技体育项目的力量与技术训练的结合有点启迪。

孟凡博[9]2018年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已经广为运用,且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有研究者将这一训练方法引入其中,且效果良好,本研究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训练中,试图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升初一年级学生体质监测项目的测试成绩,进而提升其体质健康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项目中的训练效果进行验证,并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作用原理,提出初一年级学生平时训练的建议,将核心力量训练在初中生体质健康检测项目的训练中进行推广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尤其是力量素质占主导地位的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2.核心力量训练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实验前后男女生50米跑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3.核心力量训练对学生力量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实验后提升幅度较大,但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女生立定跳远成绩与对照班实验后差异性不明显。4.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柔韧素质水平的提升,与对照班相比,实验后实验班女生坐位体前屈提升幅度较大。5.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促进耐力素质水平的提升,减少耐力跑中的能量消耗,改善人体的跑步动作,但训练后实验班与对照班1000米跑与800米跑成绩相当,与常态化训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女生肺活量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实验后与对照班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D]. 马祥海.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作用的研究[J]. 熊永金. 青少年体育. 2016

[3].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50m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利敏. 山东体育学院. 2016

[4]. 对男子短跑运动员实施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的实验研究[D]. 陶金晓. 北京体育大学. 2017

[5]. 中学田径短跑特长生爆发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 王焕贵, 刘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7

[6]. 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J]. 王晁毕.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7]. 我国中学生短跑力量训练的肌肉生理特征分析[J]. 范洪彬, 汪爱平, 李焰, 张勇斌.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8]. 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与技术动作结合的实验研究[D]. 原志全.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9].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孟凡博. 辽宁师范大学. 2018

标签:;  ;  ;  ;  

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