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项目管理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_社会管理论文

重视项目管理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_社会管理论文

重视项目管理,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项目管理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促进社会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融入全球化市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等日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管理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意在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项目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人类历史上不乏项目管理典范,如中国的长城、京杭大运河、故宫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等不朽的伟大工程都是人类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可以说伴随着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项目无处不在,例如举办运动会、运作企业上市、开发软件以及出外旅游、工作安排等,都是或大或小的项目,这些活动都具备计划、实施、控制、评估等项目特征。

1.国际项目管理状况

真正的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主要运用在军事工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项目的执行。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规模庞大,就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60年代这类方法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得以应用。随着项目管理从美国最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其他各国。此时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和协调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重视,初步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原则已不能适合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能在全球化以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人们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同时应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部资源,此期间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企业重要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项目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全球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全球最大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和理论完善,创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共分为九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集成管理和五个基本过程:项目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控制过程、项目收尾过程。该体系也被公认为全球项目管理标准体系,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不仅普遍应用于国防、航天、建筑等传统行业,而且也广泛应用于通讯、软件开发、制造业、金融保险行业等行业,也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政府、企业及组织机构核心部门的运作模式,如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

2.我国的项目管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起步较晚,尤其是在现代项目管理方面,不管从现代项目管理的职业化发展,还是从现代项目管理的学术发展,以及现代项目管理的实践方面,我们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形成了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我国长期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项目采用传统的自营管理方式,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以及大批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都是依靠这一模式在计划体制下完成的。

中国的现代项目管理得益于航空航天专家何文治提出的系统工程管理理论,即中国化的项目管理,为我国的航天、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大学也开展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但局限于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而相对社会化与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还没有形成。近年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神华国家煤炭液化项目成功引进国外最著名的项目管理公司,组成联合管理团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是真正意义上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标志着我国项目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实践的开始。

但是应该看到,相较于项目管理水平较高的发达经济体,我国项目管理状况整体不容乐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虽然如建设部、劳动部以及一些高校都开展了项目管理培训和认证考试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归口管理的行业协会(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会和学会也还只是一个二级学会),没能形成我国统一的项目管理标准,我国项目管理整体呈现多头无序的状态,既有项目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认证,也有美国 PMI 和欧洲 IPMA 的资格认证,这样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困境,也无助于形成规范化、有特色的统一的行业,更遑论提高项目管理行业水平。尤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复杂程度增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如:投资缺乏民主和科学决策,随意性较强;不讲求经营效益,造成资金效率低、重复建设等种种弊端。如果不能尽快形成中国的项目管理标准,组建中国项目管理协会,中国的项目管理话语权将为国外所垄断。尤其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标准的缺失将会成为阻碍我国企业和国家提升竞争力的软肋。

3.项目管理在投资和建设领域的重大意义

在项目超大型化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今天,现代项目管理成为现实需要。世界著名的项目管理专家、美国管理技术大学学术校长J.D.弗雷姆博士在其所著的《组织机构中的项目管理》一书中说,项目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技术和人力”。这对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手段。

(1)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

项目管理不乏成功的例子,资料显示,美国杜邦公司将CPM技术应用于化工设备的安装和检修计划中,因维修而停产的时间从125小时缩减到74小时,缩短时间近40%,当年产生效益100万美元(1957年)。美国北极星导弹研制采用PERT技术,从6年缩短为4年,时间缩短33%(1958年)。而由于在建设香港机场时没有运用项目管理的最新技术,实际投资超预算40亿港币(1999年)。

(2)项目管理可以减少不安全交易,提高质量和效益

从本质上说,现代项目管理都是靠代理人(Agent)来进行项目的管理,而由业主自己来监督这些代理人,并且有一套较透明、客观、完善的项目目标测量、评估、和监测系统。这种制度设计,既避免了业主由于项目管理人才匮乏,项目管理水平低下,导致项目在资金、人员、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严重失控,也可以增加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性,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滋生腐败。

(3)项目管理可以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而且是一门汇集了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国际金融、财务管理、法律事务、风险管理和公共关系等各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科学。任何机构在实施项目管理时,都会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这对于当今面临严峻竞争压力的机构来说,无疑是一次推陈出新整体提升的绝好机会。这种创新和改革将极大提升其竞争力。

项目管理行业为资本密集和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在我国的众多项目运作中,多是依靠业主自营管理,但是由于项目的复杂性,项目管理涉及多层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这不仅要有各种外部资源支持,而且必须有复合型的高层次专业人力资源的操控,这是诸多项目业主不具备的。为了防止业主自营项目管理发生腐败,尽快提升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推进项目管理行业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可以体现市场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我们强烈呼吁国家加大对我国项目管理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十一世纪,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日益成为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所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

二、项目管理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应用

项目管理不只是应用于工程建设和投资项目等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的硬项目,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同样,政府管理也时刻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压力,也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推出各种改革措施,诸如投资体制改革、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由于这些任务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共同特征,加之这些活动的复杂性,很难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来运作,而由于项目管理采用了现代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等高新技术,所以通过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应用于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将会促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升级,尽快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看,目前的美国社会管理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治理的模式,即构建成了目前借助市场机制,将目标管理、设计方案、确定组织结构、项目预算、绩效评估和评价成就等项目管理理论引入社会管理领域,有第三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这对于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社会实行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长期的政府“大包大揽”就造成了社会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管理效率低下,使社会丧失创新与活力,其结果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逐步进入市场运行轨道,但仍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政府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双轨扭曲的治理结构。主要表现在:一是责权不明晰,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二是政府社会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三是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社会管理体制的弊端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凸显,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后多元化、复杂化社会的要求,甚至阻碍了发展,因此,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十分迫切的。

社会变革呼唤着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构建实施公共管理的制度,增加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引导和控制社会的行政管理效率,保证社会管理中的秩序;尝试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加快社会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建立国家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符合政府与社会管理的转型要求。

实际上任何创新和改革都是项目活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也要采用项目管理的原则。

首先,项目管理贯穿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全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利用项目管理科学方法和管理技术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控制,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要界定范围,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可行性方案,订制时间进度,确定预算经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时反馈和控制,对于改革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改革实施后的效果评定等都是项目管理的范畴。

其次,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责权明晰。我国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政府管得过宽过多,基层社会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随着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资源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状况,如果沿用自营行政管理模式,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很难保证各利益体的均衡,因此,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引入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也就是重新定位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由政府统管转变为政府主导,同时鼓励和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第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从战略上总体谋划,然后进行战术上分解。作为十分庞杂的大项目,其中包含有诸多的子项目,必须进行总体策划,然后对各子项目进行分解,才会即保证各子项目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项目的整体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涉及许多部门,这些部门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时,如果是分部门推进,则社会管理体制中共性的部分将会受到削弱,难以实现协同效应。

第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应明确范围和目标。项目范围是将来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项目和子项目都要编写范围说明书,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可交付的成果。目前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多是从宏观上进行探讨,对于改革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成果并不十分明确和具体,应该落实到操作层次上就要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

第五,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引入市场化机制。社会管理体制内涵与外延纷繁复杂,是一项庞大的项目群,因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难度很大。而市场机制是目前实现“三公”原则的最佳方式,为此,为了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平正义与效率效益并举,应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更大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具有信用的政府服务机构具体参与到体制创新当中,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公允性,提高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与经济效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改革能够按照规划的要求满意地实现,并紧紧围绕项目质量进行指挥、协调和控制。

最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有制度和法律保障。实现改革要由政府主导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治理,那么政府的职能就应该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制度和法律是实现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只有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调节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行为,维护社会公正,才能保证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建成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文明社会。

标签:;  ;  ;  ;  ;  ;  

重视项目管理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