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五常镇卫生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200
摘要:目的:间歇气压综合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40例,治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气压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安全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间歇气压疗法
前言:对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且个体差异较大。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水肿等症状并保护患肢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O,I,II级轻中度的淋巴水肿患者,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首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II级重度或IQ级淋巴水肿的患者,往往由于肢体纤维化严重,单纯保守治疗己经无法起效。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患者,取肘上、下各10cm周径和健侧比较,以相差2cm为SL E的诊断纳入标准。局部感染、溃疡、患肢存在血栓、瘤栓或有出血倾向、体弱及心脏病作为排除标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6-82岁(56.8士9.6岁)。其中改良根治术49例(76.1%),根治术9例(13.2%),发癌局部切除术8例(11.7%)。其中接受放疗者23例。上肢淋巴水肿根据其程度分为三级:患侧上臂的周径比健侧粗3 cm以下为轻度水肿,3^6 cm为中度水肿,6cm以上为重度水肿。本组轻度水肿22例,中度35例,重度11例。
1.2治疗方法
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目前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是手术,为了清除腋窝淋巴结确定分期半」断预后确定综合治疗方案必须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易切断大量淋巴管使上肢淋巴液回流出现障碍淋巴液的引流主要靠代偿机制进行如果代偿机制被损害或淋巴负荷增加则容易发生淋巴水肿。由于其病程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按摩、加压、微波等保守疗法,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经过长期反复治疗后,淋巴水肿继续加重,导致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蜂窝织炎、肢体肿胀变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际通用治疗手段主要有物理和药物两种疗法。物理治疗:(1)烘绑疗法张涤生在1964年发明治疗时用烘疗机的微波加热烘烤其后在患肢上包扎弹力绷带并在夜间松开使其抬高。在98例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肢体的淋巴水肿明显消退。此法机制是通过联合热效应、生物学效应和机械压力效应以促进再生淋巴管并增强淋巴管输送淋巴液的能力来治疗淋巴水肿。(2)复合物理疗法二复合物理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联合弹力绷带压迫、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以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淋巴水肿程度。Vojackova等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329例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发现综合治疗即以专业化按摩MPD配合CDT和弹力绷带压迫以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
药物治疗:(1)香豆素类药物二香豆素类的原理是与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相同增强组织间液中的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诱导蛋白降解。但是该类药物起效慢且有较严重的消化道副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黄酮提取物爱脉朗(纯化黄酮提取物)能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液回流保护患者的微循环。国外研究证实爱脉朗能够明显减小毛细淋巴管直径增加淋巴管内径促使淋巴液回流增加组织液的排除。(3)一七叶皂苔钠卜七叶皂苔钠是由中药婆罗子提取的物质,可促进机体分泌前列腺素a,降低微血管和细胞通透性,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回流。(4)中药治疗二现有的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不错能改善患肢的淋巴循环和微循环,提高肌肉组织兴奋性减轻癖痕增生促进巨噬细胞活性和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从而缓解上肢淋巴水肿症状。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压力控制在10.7-16.0 kPa,每次治疗30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同时配合抬高患肢、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取得对治疗的了解和理解,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完成后尽量让患者以弹力绷带或弹力袖套低压维持治疗(2.00 ^-2.67 kPa),以减少复发。
2结果
观察组患者30例,治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 %;对照组患者30例,治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2.5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训一学意义(P < 0.05)。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009年一项大样本前瞻性研究[00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3年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约为35 %,术后5年内发生率约为42 %。上肢淋巴水肿轻者随侧支循环建立症状可逐步缓解,重者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的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终生忍受患肢外观异常、易感乏力、反复感染、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Czl。目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方法较多,但缺乏根治措拖,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乳腺癌的治疗损伤(腋窝淋巴结清扫[C3,al和放射治疗等[[3.5]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和1 X痕增生等[[6])均可造成上肢淋巴回流的中断,大量含蛋白
质的淋巴液留滞组织间隙,同时因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增加,最终出现组织水肿。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会刺激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释放胶原蛋白,而此时巨噬细胞功能受抑,无法降解胶原蛋白,使皮下组织发生纤维化,进一步限制了淋巴回流。淋巴管扩张、水肿造成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内出现纤维蛋白原栓子,淋巴回流进一步受阻,形成恶性循环。淋巴性水肿的分级标准(国际淋巴学协会标准)0级(亚临床期):无明显水肿,长期患肢沉重或紧缩感;I级:加压时呈凹陷性水肿,抬高时消退;II级:硬实,无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改变,毛发丧失,指甲改变;IQ级:呈象皮肿,皮肤极度增厚,伴巨大皱褶。在每一级中可根据患肢容积的增加(患肢与健肢对比或患肢不同时间对比)分为轻度(<20%),中度(20%一40%)、重度(>40%}。因此,近年来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渐呈下降趋势。目前治疗仍以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治疗为原则,力争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稳固疗效,延缓甚至逆转淋巴水肿病程的进展。
4.结语: 随着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日渐关注,以及相关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淋巴水肿的预防己经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综上所述,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需做到防治相结合。手术设计和手术技巧的改善,哨兵淋巴结活检有望减少腋窝淋巴清扫,以及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而上肢淋巴水肿一旦发生,应采取以IPC 治疗为基础的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以低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袖套为主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淋巴水肿的反弹和复发。
参考文献:
[1]董蓓,李韶堵,焦菲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间歇气压治疗的研究.[C]苏州大学,2014
[2]柴凡,梁燕,姜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06
[3]马建勋,李比.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4).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水肿论文; 淋巴论文; 乳腺癌论文; 上肢论文; 术后论文; 淋巴液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