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品种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小麦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17页)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4003号。 品种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67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穗粒数37个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容重781克/升左右。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0天左右。分蘖力中等,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好,熟相较好。 产量表现:2003年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80.50公斤:2004年同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43.13公斤;2004年同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40.52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适播条件下,高水肥地块播量10~12公斤/亩,水肥条件差或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壮苗。浇好拔节水、抽穗扬花水、灌浆水。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冀麦585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4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5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4.3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383万,穗粒数34.9个,千粒重42.5克,容重817.5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优于石4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公斤,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公斤,2011~2012年度冀中南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高肥水地块基本苗18万/亩,中等肥水地块基本苗20万/亩,晚播麦田适当加大播量。施足底肥,一般麦田亩施底肥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7.5~10公斤,追肥以起身、拔节两次施用为宜。冬前浇好越冬水。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配合杀菌剂拌种,后期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农大399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4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株高68.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0.2万,穗粒数34.6个,千粒重39.8克,容重801.4克/升。抗倒性强,抗寒性低于石418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公斤,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公斤。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适播期后每推迟两天亩增加0.5公斤播量。亩施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5公斤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浇好冻水、拔节水和灌浆水。种子进行包衣,及时防治田间杂草和蚜虫、吸浆虫。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石家庄8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7011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生育期25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中等。亩穗数42.1万左右。株型较松散,株高72.8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强。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中等。穗粒数30.6个,千粒重40.6克,容重754克/升。熟相较好。 产量表现:冀中北水地、优质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9.40公斤。2007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1.71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高肥水条件下播种量7.5~9公斤/亩,中肥水条件下播种量8.5~10公斤/亩,肥旱地播种量11~12公斤/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施底肥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追肥可在拔节期一次施入,追肥量为尿素13~15公斤/亩。一般麦田浇好拔节水、抽穗水,干旱缺水年份和保墒能力差的麦田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小麦扬花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和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石麦15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7009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生育期24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2.7万左右,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5.7厘米左右。较抗倒伏,抗寒性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2.0个,千粒重37.4克,容重770克/升。熟相一般。抗旱性表现突出。 产量表现: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7.43公斤。2007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71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高肥水条件下播种量7.5~8.5公斤/亩,中肥水条件下播种量8.5~9.5公斤/亩,半干旱地播种量10~11公斤/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施底肥纯氮7~8公斤/亩,纯五氧化二磷8~10公斤/亩。追肥在起身期末、拔节期初一次施入,追施纯氮6~7公斤/亩。根据水浇条件,浇好拔节和抽穗两次关键水。播前药剂拌种,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和黑龙港流域冬麦区。高水肥条件下应以节水种植为主,注意防止倒伏。 石麦18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4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株高75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4.4个,千粒重38克,容重783.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与石4185品种相当。熟相较好。抗倒性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49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45%。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57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7.40%。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高水肥地块适宜基本苗16~20万/亩,中等肥水地块适宜基本苗18~22万/亩,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施尿素7.5~10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作底肥,起身拔节期追施尿素12.5~15公斤/亩。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石麦21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13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37天,比对照沧6001早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强。亩穗数41.6万左右。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7.6厘米左右。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3.5个,千粒重37.4克,容重772.0克/升。熟相中等,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与对照品种相当,抗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0.28公斤。2009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13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适期播种基本苗18~22万/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8~10公斤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2~15公斤/亩。底墒不足整地质量差和保墒能力差的麦田要浇好封冻水,春季应浇好拔节和抽穗两次关键水。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扬花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2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1.3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1.5万,穗粒数36个,千粒重39.6克,容重792.7克/升。抗倒性强,抗寒性优于石4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3公斤,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9公斤,2011~2012年度冀中南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高肥水地块基本苗18~20万/亩,中等肥水地块基本苗20~22万/亩,晚播麦田适当加大播量。亩施纯氮13~15公斤、纯五氧化二磷8~10公斤作底肥。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虫害,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石新828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5004号。 品种特性:属半冬性,生育期24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一般,亩穗数40.7万左右。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2.2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5.0个,千粒重40.3克,容重807克/升。熟相较好。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69公斤;2004~200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3.89公斤:2004~200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6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于肥水条件好、整地及播种质量高的麦田。要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播种期为10月3~10日。播种量8~10公斤/亩,以稳定亩穗数,主攻穗粒数、千粒重与提高小麦品质,重施起身、拔节肥水,补施孕穗扬花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并注意防止冻害。 石优20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1号。 品种特性: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株高77厘米,旗叶较长,后期干尖较重。抗倒性较好,成熟落黄较好。穗纺锤形,白壳,白粒,籽粒角质。亩穗数43.2万穗、穗粒数34.5粒、千粒重38.1克。抗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3公斤;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8.3公斤。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3公斤。2008~2009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8.1公斤;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35.1公斤。2010~2011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9.8公斤。 栽培要点:黄淮冬麦区北片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适期播种高水肥地每亩基本苗16~20万,中等地力每亩基本苗18~22万。北部冬麦区适宜播种期9月28日至10月6日,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8~22万,晚播麦田适当加大播量。及时防治麦蚜,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 推广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块种植,也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北部、北京市、天津市水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5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黄绿,蜡质多,秆粗。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38.8万,穗粒数36.0粒,千粒重42.9克。落黄较好。抗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7公斤;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6.4公斤。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9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15万,后期注意防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 推广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3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株高76厘米左右。亩穗数44万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4.2个,千粒重40.4克,容重788.9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 产量表现: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90公斤。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10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播种量10公斤/亩左右,保证基本苗20万/亩左右。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公斤/亩,灌浆期追施尿素10公斤/亩。注意防治蚜虫。 推广意见: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3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0.9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8.2万,穗粒数33.5个,千粒重42克,容重807.2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略低于石418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公斤,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7公斤。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基本苗20万/亩左右。一般亩施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公斤/亩。浇好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扬花水和灌浆水,注意防治蚜虫、吸浆虫。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婴泊700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1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69.4厘米,后期叶片有轻度干尖现象。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1.2万,穗粒数33.3个,千粒重43.4克,容重803.6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优于石418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公斤,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2公斤。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0日,基本苗18~22万/亩,晚播及低水肥地块酌情增加播量。施足底肥,拔节期适当追肥。足墒播种或苗期浇水促冬前分蘖。播前种子包衣或拌种,及时防治赤霉病和蚜虫。 推广意见: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冀麦32号 品种特性: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95厘米左右,紫秆,叶较宽,有蜡质。穗纺锤形,长芒,红壳,白粒,千粒重38~40克,容重780克/升。属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44天左右。秆硬、有韧性,抗倒能力较强,耐旱,耐瘠薄,抗寒,抗干热风,落黄好。 产量表现:1987~1988两年度河北省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231.5公斤:198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8.8公斤。 栽培要点:在旱薄盐碱地应早播,一般以10月1~5日播种为宜,基本苗22~25万株/亩为宜。施足底肥,足墒下种,追肥应在返青前进行,后期不宜施氮肥过量和过量浇水,以免贪青晚熟。 推广意见:适宜黑龙港流域旱地种植。(下)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冬小麦节水品种引种_小麦论文
冬小麦节水品种引种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