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学的科学美_物理论文

物理学的科学美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物理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讨论了科学美的概念,并对物理学的科学美形态、科学美特征作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 科学美 科学美形态 科学美特征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成熟的一门科学。在漫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它以自然界中无限丰富的物理客体、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不停地改进和发展着的科学实验技术为依托,在不断修正、充实和拓展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不断完善着自身的理论结构,使之臻于简洁、严谨、和谐。所以,当人们从外部眺望物理学大厦时,无不为它的宏伟壮阔而惊叹;而当你走进物理学的各个理论殿堂时,又必然被它的瑰丽多姿又整然有序所倾倒。物理学太美了!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内在美的集中反映,是自然科学美的典范。

一、关于美和科学美的概念

在由自然界和社会组成的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两种现实美的形态:自然美和社会美。众所周知,这两种形态的现实美反映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就表现为艺术美。毫无疑问,社会美还反映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中,自然美也必然在自然科学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

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总是按照固有的规律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各种运动形态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又互相协调、互相制约,构成一幅和谐的、永恒的物质运动图景。在这幅图景中,人们看到物质形态丰富多样,运动形态千变万化,处处显示出美的形象,焕发出美的光彩,给人以愉悦的感受,激发起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无穷欲望。在本世纪之交,著名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彭加勒曾经这样说过:科学家探索自然,“是因为他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了解。”又说:“这种美在于各部分和谐秩序,……正是这种美使物体,也可以说使结构具有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彩虹般的外表。”①对于自然界的美,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它、研究它、描画它。如果说,艺术家主要侧重于从表现上、形象上去认识和反映自然界的美,那么,自然科学家则主要是从物质运动的有序性、规律性、合理性及和谐性等方面去揭示自然界的美。恰如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所言:“一个从未从事过科学研究的人,永远难以了解日常他所生活的环境里,处处存在着奇情丽景,宛如诗般的节奏和韵律。”②自然科学家们的工作,反映在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成果——科学理论上,则表现为科学美。

顾名思义,科学美是指在各种科学理论及科学方法中所蕴含着的众多美的形态(方式、结构、图象等)和美的价值,它是从科学研究的层面上所反射的现实美的光辉及其美的价值的统一体。

古往今来,谈美论美的学者名流不知凡几,但绝大多数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进行讨论的,甚至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还在他的美学专著《判断力的批判》中断言:“没有美的科学,只有美的艺术,……至于一门科学,若作为科学而被认为是美的,它将是一个怪物”。可见,与艺术美相比较,人们对科学中美的感知是比较迟钝的,因而造成了对科学美研究的散漫无力与自然科学自身的飞速发展的强烈反差。

实际上,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虽然工作目的、实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有很大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二者均以客观世界为对象,从纷乱中找出秩序,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从变化中揭示规律;都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都渗透着人的主观能作用和创造精神,体现出人类的智慧才能和本质力量。因此,二者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共性和互补性,是人类文化宝殿中的两翼,同样焕发着美的光辉。有人曾经这样形象地描述过:“当艺术家站在艺术的领地里,用哲学家的头脑去思索人和自然的本质问题时,他的一只脚已经不由自主地踏上科学的领地,反过来,科学家也是这样。然而,也正是在这时,他们才发现永恒的美。”③所以,我们敢于断言,美并非艺术的专利。正如维纳所言:“任何学派都不能龚断美,美就同秩序一样,出现在世界许多地方。”④

自然界是美的,正确反映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美的。科学史家W.丹皮尔在评论牛顿理论体系时这样写道:“牛顿赋予世界画面的惊人的秩序与和谐所给我们美感上的满足,超过凭籍任何天真的常识观或亚里士多德派范畴的谬误概念或诗人们的神秘想象所见到的、万花筒式混乱的自然界。”虽然科学理论缺少感性形象,但科学家在欣赏某一科学理论(如牛顿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等)时所产生的美感,并不亚于艺术家欣赏某一艺术作品或大自然某一奇观时所产生的快感。彭加勒在谈论数学美时曾作过这样的生动描述:“数学行家能由此获得类似于绘画和音乐所给的乐趣……他们惊叹不已,他们感到美的特征,尽管感官没有参与,他们难道不乐在其中吗?”⑤德国物理学家玻恩在赞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这样写道:“它在我看来象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从远处看去真令人喜爱和值得赞美。”很显然,数学家们之所以乐在其中,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被视为伟大的艺术作品,盖因科学美使然。

然而,究竟什么是科学美?这牵涉到对美的概念的认识。在大多数美学论著中均认为:“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应的具体形象(包括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⑥科学美予人以快感,但主要不是通过感官的直接感知所至,也不是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故此,在讨论科学美概念时,似乎有必要对美的概念作适当的扩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美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予人以快感、从而能愉悦人、感化人和陶冶人的特定的具体形象或信息形态。基于这样的认识,或许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探讨科学美概念的实质。

迄今为止,科学界和美学界对科学美尚无严格定义。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对此曾作过这样的表述:“我考虑了试图用一些词来定义科学中的美的可能性。显然,这样一些词,如和谐、优雅、一致、简单、整齐等等都与科学中的美,特别是与理论物理中的美有关。但是,思考着怎样把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去形成美的定义时,我开始意识到,事实上物理学中美的概念不是固定的。”⑦物理大师们尚且一时难于断言,看来科学美的严格定义,只有在而且必须在不断揭示、追求科学美的过程中去探讨、认识和概括了。

二、物理学的科学美形态

物理学知识大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万里长城、金字塔,雄奇瑰丽,美不胜收;物理学的美是整个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理学是迄今最成熟的一门自然科学,因而甚至可以说,它的美是科学美的基本组成部分。透过对物理学科学美的考察,我们可以获得对科学美立体图景的基本认识。

关于物理学的科学美形态,杨振宁建议分为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和理论结构之美等三种。⑧从物理学的本体论出发,笔者拟从实验、理论和数学形式等三个方面,对物理学的科学美形态作初步的考察。

1.实验美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赖以打开自然奥秘的金钥匙,是开发自然美宝藏的掘进机。实验物理学家由于受到专业技能训练和自然美的长期熏陶,大多数人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审美鉴赏力。在构思、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对象美的激发,他们这些能力组合在一起,表现为旺盛的创造能力,使所设计的许多实验仪器成为美学的精品,许多实验的操作成为美的演示过程,体现出构思精妙、仪器精巧、操作精练,观察精细的美学特征。

譬如,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对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有重大贡献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从构思到实验仪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设计和改造、直至到实验仪器的整体安装,堪称为物理学实验史上划时代的艺术创造,爱因斯坦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不止一次赞扬“迈克耳逊是科学中的艺术家。他的最大乐趣似乎来自实验本身的优美和所使用方法的精湛。”⑨

实验物理学家的美学素养表现在对实验仪器的设计上固然令人赏心悦目,表现在对实验过程的精湛调控上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本世纪之交,J.J.汤姆逊继发现电子之后,曾与他的学生用云雾室与气体电离法结合起来测量出电子的电荷,但测量结果很不准确。密立根改进了实验的设计,先后用水珠平衡法和油滴平衡法重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凡读过他描述实验过程的论文的人,无不对他娴熟的操作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赞叹不已,据说连当时的物理学实验大师卢瑟福也对之赞赏有加。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每一页都闪烁着实验美的光彩:法拉弟探索电磁统一本性的实验构思深邃,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唯俏唯妙,吴健雄验证李一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假设的实验精巧独到,丁肇中发现J粒子的实验设计思想新颖、设备操作配合协调;……它们形成一个个华光璀灿的光环,互相辉映,组成物理学实验美的长长画卷。

2.理论美

实践证明,物理学理论是关于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形态的真理,所以它是美的。其理论美一方面来源于对自然美的正确的、能动的反映,即由真由善而达至美;另一方面来源于它自身的严谨的逻辑结构,即由理论的一致、和谐组成的内在美。

牛顿力学把纷纭复杂的自然现象归于一统,把天地万物间的相互作用统一于他的理论框架之中,首次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使人类第一次从杂乱中理出秩序,从偶然中看到必然,从原因导出结果。在他的经典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出了四条法则、定义了八个基本概念、推导出三条运动定律,然后极其简洁、明晰、严密地演绎出大至宇宙、小至砂粒的和谐的机械运动图景,给人以至善至美的强烈印象,以至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被尊奉为自然科学的圣典。虽然由于科学的发展暴露出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表明它只是真理长河中一段清沏明静的河湾,但是在它的有效水域中,依然是那样秀逸迷人,风采不减当年。

麦克斯韦在库仑、高斯、安培、法拉弟等人相继耕耘过的电磁学园地里,用一组漂亮的偏微分方程把原来互相分割的、由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定律、法拉弟定律等所描绘的“部分美”联系起来,编织成一幅完整的电磁学图景,给人以清新、简洁、和谐、对称的统一美感,成为物理学大厦中光芒耀目的艺术珍品。

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堪称当代科学美的典范。它集经典物理之大成而加以发展,以空间几何化为工具,把空间与时间、质量与能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统一起来,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德布罗意称赞广义相对论的“雅致和美丽是无可争辩的。它该作为20世纪数学物理学的一个最优美的纪念碑而永垂不朽。”⑩

物理学理论宝殿是科学美的艺术长廊,以上所列仅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例子。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发现,物理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美学的特征:(1)每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少而精;(2)物理定律内容准确、结构稳定,应用范围有明确的界定;(3)物理理论自身的逻辑结构严谨,各理论之间具有模向和纵向的有机联系;(4)各个物理理理论能动地反映了它所描述的那部分物理世界的结构及运动规律,并得到科学实践的验证。因此,物理理论给人以简洁、一致、至善的美学感受。

3.数学美(公式美)

物理学是一门高度定量化的科学,它有一个完美的数学结构。物理公式作为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述和数学操作的程序规定,是物理理论的有机组分。因此,在物理学的理论美中,天然地包括了数学美(公式美)。杨振宁对此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物理学——当然包括理论物理学——中许多美是与数学中的美的观念紧密相关的。”“当一个理论公式化时,特别是在20世纪,它趋向于有一个漂亮的结构,这通常是指它本身的数学结构。自然界为它的物理定律选择这样的数学结构是一件神奇的事”。(11)数学公式把物理学丰富的内容寓于简洁完美的形式之中,尤如一件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观之、读之、品之、用之,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获得感官和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当人们遥望茫茫太空,见繁星密布而又整然有序,定然会对宇宙的神秘莫测而感叹不已。然而,当知道整个宇宙的秩序竟然是由下面这条简单公式

所统制时,人们在惊诧之余无不对公式的简洁而深邃的统一美而赞口不绝。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是复杂的,因为它的运动形态千姿万种;但是宇宙又是简单的,因为它具有统一的动力学原因,万有引力公式正是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完美的概括。公式中两物体的质量m1、m2位置的对等还反映出物理客体在引力相互作用中的对称美关系。

其次,无论谁读到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方程组

都会被它完美的对称形式所陶醉。它把电场与磁场的本质联系表述得如此淋漓尽致,而形式又这般的简洁和谐,使内容与形式珠联壁合,表现出高度的统一美和对称美,难怪它被誉为是“神仙写的公式”。

此外,哈密顿正则方程

表现出简单而对偶的美;基本量子化条件pq-pq=-iR

也表现出相类似的美学特性。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下面引述狄拉克的一段精彩的描述:

我想来讨论一下美妙数学的进一步发展,那是由我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粒子的相对性理论所提供的。在这个理论中,波函数只有一个分数,但粒子有内部自由度,它由二个谐振子组成,记这二个谐振子的坐标为q[1]和q[2],与其共轭的动量为q[3]和q[4],则这四个q满足下述对易关系:q[,a]q[,b]-q[,b]q[,a]=β[,ab] a、b=1,2,3,4

其中β为矩阵

从这段引文中,我们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理论数学形式的对称美结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数学美确实是物理学科学美建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的数学美形态具有如下的一些显著特征:(1)结构简单,多数物理公式具有对称的外部形态;(2)逻辑性强,具有逻辑演绎和科学预见的能力;(3)数学模型与所对应的物理模型具有同态或同构的一致性。

必须强调,物理学的三种科学美形态不是分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物理学实验要揭示物理世界的自然美,离不开物理理论的指导。实验思想的萌发与酝酿、实验课题的论证与确定、实验技术的开拓与选择、实验仪器的设计与改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都以一定的物理理论为基础。反过来,实验结果又丰富了物理理论,增加和加深物理理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把握,为物理学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同时物理实验和理论的发展,又推动着物理学数学结构的建构,使其数学美更加完美、更加丰富多彩。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其数学形式从代数方程扩展到微分方程、从标准分析扩展到概率统计,从实数空间扩展到虚数空间,从欧几里得空间扩展到黎曼空间,从有限维空间扩展到无限维的希尔伯达空间,就是一个日渐丰富、日臻完美的过程;反过来,数学美的发展又促进实验美和理论美向更高层次发展。譬如,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的建立预见到电磁波的存在,狄拉克对电子方程的求解导致正电子的发现,从而揭开了人类认识反物质(反世界)的历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正是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的相互渗透,才交织成物理学的立体的、完整的科学美图景。

三、物理学的科学美特征

物理学就象一面多棱镜,它放射出来的科学美光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摄取,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形态的美学特征。限于篇幅,兹择其大要者分述于后。

1.统一性。统一性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特性,物理学在逐渐认识自然界统一性同时,执着地追求着自身理论体系的统一。因此,物理学的统一性包含两重意思:其一是理论日益深刻地揭示物质运动的内在统一性,使物理理论与所描述的客观世界相一致,这种统一是建立在世界的物质性和可理解性(可认识性)的基础之上的。爱因斯坦讲过:“世界的永久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12)又说:“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13)其二是物理理论内部的逻辑结构具有一致性,使同一理论层面中的不同部分相互协调,不同层面的理论之间呈现出发展的序列性。虽然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尚未完成,但是恰如海森堡所言:“美是各部分相互之间以及与整体之间真正的协调一致。”物理理论正是具有“各部分相互之间以及与整体之间真正的协调一致”的统一性美。

譬如,牛顿理论统一了宏观物体的常速运动和宇观物体的轨道运动,爱因斯坦相对论则把宇观物体和宏观物体的常速运动和高速运动统一起来,两种理论各自在其适用范围内与自然界达到高度的统一。作为物理学中两个相对独立的逻辑体系,二者各具科学美特色;但前者作为后者的极限理论,后者作为前者的革命性发展,二者之间又呈现出发展的序列性;后者在一定的极限条件下自然而言地过渡到前者,因而二者相互协调一致。爱因斯坦在评价牛顿时曾这样明确地地指出:“你所创造的概念,甚至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维。”(14)由此可见,牛顿理论并没有因为爱因斯坦理论的出现而被抛弃,二者正是在发展的序列性上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与法拉弟理论,量子力学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与玻尔原子论也具有相类似的发展序列性关系。目前,弱电理论已经统一,可以相信,达到完全的、大统一的理论已经为期不会太远了,届时,物理学理论将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统一特性。

2.简单性。这是物理学理论与统一性相伴而生的又一美学特征。因为“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15)

什么是理论的简单性?爱因斯坦指出:“并不是指学生在精通这种体系时产生的困难最少,而是指这种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说或公理最少,”(16)任何成熟的物理学理论都具有样的美学特征。譬如,爱因斯坦基于两个基本的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起相对论。在此基础上,他只加上一条等效性原理:物体引力质量等于它的惯性质量,便建立起他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因斯坦理论的简单性达到了目前物理理论的极限程度。著名物理学家福克和英费尔德等人曾这样评述道:“爱因斯坦的引力论在原则上的简单性和内在的完备性是无法怀疑的;正是这些性质使他的理论令人信服”,“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一致认为它是引力论的唯一合理而优美的理论。诚然,还存在另外一些(引力)理论,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在优美、深邃和逻辑的合理性这些方面远远地超过了它们。”(17)

其次,物理学的简单性还包括数学结构的简单性和不变群的广泛性。作为一门严密的、高度定量化的科学,物理学的数学结构与其理论本身简直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数学结构的简单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泛应用解析函数,其简单性来源于函数行为的可预言性。二是微分方程的独立变数尽量少,微分的阶数和变量的幕次尽可能低。许多物理理论广泛使用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就是其数学结构简单性的表现之一。

至于不变的群则牵涉到不变性的概念。“所谓不变性指的是将假说的简单性同概念体系的前提的普遍性、同它们作用场的广泛性等同起来。”(18)不变性反映了理论的确定性。爱因斯坦指出:“作为理论的基础的场‘结构’越是简单,场方程相对于其不变的群越是广泛,那么理论对于我们来说就越加完善”。(19)麦克斯韦理论之所以能取代其前辈的电磁学理论,皆因它所对应的洛仑兹群比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伽利略群更广泛;量子力学之所以优于先前有关粒子的一切统计理论,皆因它用么正变换群取代了标准变换群的缘故。(20)

为什么简单性可以作为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因为简单性与确定性和大信息量联系在一起。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K.波普曾这样论定:“简单的论断……同不太简单的论断相比价值更高,因为它们告诉给我们的更多,它们的经验内容更丰富并且它们能更好地经受考验”。(21)

3.对称性。对称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反映在物理理论中就成为物理学的一个显著的美学特征,对此,我们可扼要地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物理学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对称性,概括为一条条的对称性原理。“物理学理论所固有的不是某种确定的、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对称性,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这些理论的特点的各种对称性总和。”(22)物理学对对称性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最早的是以确认空间和时间均匀性为特点的伽利略-牛顿对称性;其次是在结晶物理学中所认识并被广泛应用的固体结构的对称性;再其次是由各种守恒定律和变换理论所反映的、在更广泛意义上认识的对称性;当反物质被发现以后,物理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到自然界的对称性。每一次对对称性认识的深化,都为物理学增添新的内容,把它的科学美提高到新的阶段。

第二,在物理学理论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前面讨论过的物理公式完美的对称形式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此外,对称性已成为物理学方法论中一条重要的原理,指导着物理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从理论的本体论出发,物理学可分为三个描述层次:事件(现象)的层次、物理(自然界)规律的层次、对称性原理的层次。三者的关系是:规律支配事件(现象),对称性原理支配规律,“如同物理学规律揭示事件的结构和相互联系一样,对称性原理阐发物理学理论的结构及它们所固有的规律的相互联系。”(23)因此,对称性是构成物理学科学美的浓彩重墨,是其科学美光辉中的基原色。

4.唯一性。唯一性不是说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只有一种理论,而是指理论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是严密的、确定的、前后一致的。它是判断理论的可靠性、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物理理论的真理性来源于它与大量的单个观察的结果相符合。此外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单个经验同理论结构的相互关系,必须使得到的对应是唯一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24)只有这样,方能保证理论对现象的解释是确切的、无歧义的,而不是亦此亦彼的、含糊的。普遍而言,物理学并不排斥多样性,相反地,它的统一性正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如果有几个理论可以解释同样的物理现象,它们是允许并存的,例如历史上关于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并存即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要求任何一个理论对现象的解释必须是确切的,不允许前后矛盾或模棱两可。因此,当有几个理论并存时,人们必将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选择,选优汰劣。这样的标准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定包括唯一性这个标准,看理论所给出的解释与物理现象之间是否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否则,那个理论就会被认为不美而被淘汰。所以,唯一性在选择理论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目前在粒子物理研究中,为了解释夸克禁闭问题,人们先后提出了多个理论模型,其中较为主要的就有弦模型、袋模型、QCD理论、真空抗色电性理论和量子格子规范理论等,它们最终能否对夸克禁闭的有关问题给出准确的、前后一致的解释,就成为筛选的重要判据。可见,唯一性使得物理学作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能满足“善”的要求,因此,它也是一种科学美的特征。

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言,物理学的科学美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学形态,不可能在一篇短文中予以穷述。以上新列,充其量只可窥豹一斑。但即使这样,我们已强烈地感受到它的灿烂光辉。凡从事物理工作的人,无不受到它的熏陶而使身心获得愉悦的快感,无怪乎扬振宁这样说过:“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对你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

注释:

①⑤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版,第357、266页。

②夏禹龙等:《科学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版,第279页。

③张相轮:《科学艺术和谐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版。

④《维纳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版,第124页。

⑥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8、29页。

⑦⑧(11)《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1期。

⑨(12)(13)(15)(16)(19)(24)《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561、343、284、380、284、34、384页。

⑩(17)《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版,第256、308、297页。

(14)库兹湟佐夫:《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1988版,第421页。

(18)(20)(21)(22)凯德洛夫等:《物理学的方法论原理》知识出版社1990版,第94、97、98、92、263、267页。

本文1994年8月收到。

标签:;  ;  ;  ;  ;  ;  ;  ;  

浅析物理学的科学美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