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危险点控制研讨论论文_韩飞

基于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危险点控制研讨论论文_韩飞

(国网浦江县供电有限公司 322200)

摘要:对于电网供电这种工作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实施有效的电力分配,就要建立健全的自动化电网,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最大的电网存在于地级地区,因此我们要求加强对地级地区电网的利用。本文对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工作危险点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危险点;控制

1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中监控系统的功能

1.1记录事件的顺序

电力断路器的分闸与合闸以及保护动作的顺序记录就是事件的顺序记录。在此系统中有很大的内存,这样可以对长时间内的事件顺序进行记录,保证系统通信中的事件不会丢失信息。

1.2故障的记录

系统故障的记录是针对继电保护动作前后和故障有关的母线电压与电流量等记录。记录时间是根据保护起动前两个电压周期和保护起动后一个电压周期和保护动作以及重合闸等全过程的情况。

1.3远程的操作

电力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隔离开关以及断路器进行分、合闸的操作。为了预防系统发生故障时无法操控设备,在设备进行设计时就要保留人、全闸的手段,断路器的操作也有闭锁功能。

1.4安全的监视

在系统安全运行过程中电力企业的监控系统对于电压、电流的采集等模拟量要不断进行监视,一旦发生越限就可以出现报警信号,与此也会记录越限值与越限时间,同时还针对系统的自控装置和保护装置是否正常进行监视。

1.5系统数据的处理

系统的数据处理作用是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记录,这样方便用户的查询,最后以报表的方式输出。

1.6电能的质量监视

电能的质量问题包括误操作电流、电压、电力设备的故障以及频率的静态偏差和动态扰动。主要表现为:电压、频率有效值的变化;瞬态和暂态过电压和这些参数变化的幅度;电压暂降、电压波动和闪变、短时中断以及三相电压不平衡、谐波。

2电力调度工作危险点及存在问题

2.1保护整定工作、运行方式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对于电网的运行和维修而言,基础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具体可以分为不同的控制措施和编制检修计划危险点,在选择解决方案时为了保证其合理性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是开展编制检修危险点工作的基本前提,所选择的检修方式应该与设备具体需求相匹配,并将检修相关规范和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下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应对重大检修事故,使检修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为了保证所选择的检修方式足够正确、科学合理,应该对各种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详细的阅读,以便对设备的种类和性质做到心中有数。除了要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之外,还需要熟悉电网设备,并对电网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实时动态充分掌握,将设备与电网进行有机结合,以实际检修需求为基础来合理选择检修方式,尽可能避免出现损害设备的可能性。

2.2调控员工作危险点和控制措施

1)业务高度集中,调控员的安全生产压力较大

相比于传统模式而言,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调度、控制及监视业务在系统运行管理部门高度集中,给调控员带来极大的安全生产压力。调度命令数(运行状态转为冷备用)增加2倍以上,调控员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在开展调控工作时,调控员应该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反复强调特殊的注意事项,优化遥控操作指令票的操作顺序,严格遵守规范的操作流程,为检修、抢修等工作的有序进行及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进一步充分辨识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度操作风险,制定下令、监护及信息沟通等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切实加强系统运行中风险的管控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网事故处理危险点

通常指的是在电网发生突发事故时,调控员既要指挥又要操作,如未能全面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的,工作流程会出现问题。控制措施:①应该冷静对待所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严格执行电网事故处理原则;②检查设备,并将设备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当事故发生后,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维修设备,避免事态恶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保护压板无法远方投退,影响系统操作效率

因设备、技术等原因,设备保护及重合闸压板的投退、保护定值区切换、PT二次保险(空开)等二次设备操作未能全面实现远方控制,需巡维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电网一次设备与二次不能实时匹配,这对事故处理的效率影响较大。必须完善相关系统功能,实现二次设备的远方控制。

2.4“网络五防”不够完善,存在操作风险、需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是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前提,需充分结合所使用电网系统进行建设,完善系统遥控遥调功能和操作界面,同时需开发“网络五防”功能,比如可以防止带地线合开关、带负荷拉刀闸等,有效防止误控操作的发生;若线路侧刀闸和母线侧刀闸的先后操作顺序无闭锁功能,则会存在操作风险。需完成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部署及应用,实现AVC功能,减少监视员、调控员的工作量,在技术上为调控一体化的工作创建条件。

2.5自动化信息监控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1)微机监屏危险点

监测系统的制定缺乏标准型,在不熟悉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是无法及时处理事故的。因此,应该加强信息化监控体制的建立健全,使警报方式得以丰富,确保每台设备与变电站保持一致。此外,调控员、监视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警觉性,事实上若在事故发生之后,才想到应该去查看警报信息已经毫无意义了,因此,调控员、监视员应该对报警器积极主动地检查,充分掌握和了解设备的实时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会出现潜在故障的设备,这样才能够使其维修效率和监测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有效阻止变电站变电情况的发生,为满足人们正常的用电需求奠定基础。

2)遥控操作危险点

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存在没有全方位进行维护和监测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围绕维护知识和监测知识这两方面展开培训,使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的相关监护工作得到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其监护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以便更好的保护设备。同时,应尽可能的避免监护工作由一人来承担,安排多人来共同负责监护工作以便互相提醒,避免主观认识不到位而引起故障。

3调控一体化的意义

3.1运行操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由调控员直接遥控操作开关和刀闸,取消了接发指令环节,减少了调度指令下令、执行、回令的中间环节,规避了等待的时间,同时减少接发令环节出错的机会,提高了操作效率。

3.2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得到优化

传统模式下,一般性操作至少需2人到现场进行操作,较复杂和大型的操作往往需要4~8人,而调控一体化模式下,需转检修操作仅需1人(现场确认遥控设备是否到位),较复杂的操作一般2~4人即可,运行人员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近50%。

3.3缩减停送电时间,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调控员对管辖范围内具备遥控条件的开关、刀闸进行常态化遥控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切实提高了电网事故的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停送电的操作速度大为加快,大大缩减了客户的停电时间,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结语

在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及执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现有的规章制度无法解决的突发问题时,调度员应该及时的将实际情况反馈给上级,征得上级负责人的同意和支持。调度员在审批电力设备的操作单时,只有亲自的到实际中去检查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审批操作单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以便于审批员更好的组织下一步的工作。总而言之,调度员只有在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或要求、在事实面前灵活的处理、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工作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保证配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陶毅飞.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4(6):39-40.

[2]刘频,王婷.探讨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中监控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论文作者:韩飞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危险点控制研讨论论文_韩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