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快乐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愉快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愉快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愉快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已被中学课堂教学普遍接受。在教学实践中,其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它对于当前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方法也特别丰富,完全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

一、提高兴趣法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力量,只有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挖掘,这种潜在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往往一句古诗、一首歌词、一条谜语、一幅图片、一段录像等便可开启学生情感的门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师生的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例如,我在讲“矿产资源”这节时,就制作了这样一条谜语:“黑汉性高强,浑身闪闪亮,入炉放光热,工业好食粮。”学生中有人很快猜出谜底是“煤”。紧接着告诉学生煤不仅是工业的食粮,还是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的矿产资源。凭借这富有情趣的谜语,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感,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且容易接受。

实践证明,将兴趣法运用于地理教学,并引导学生边议论、边思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精神振奋,学习情绪饱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参与法

地理课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讲“中国区域地理”中“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阐述较为简单。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我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同时,设计一系列有趣、新奇的小问题:(1)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本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是怎样变化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同学们边思考、边讨论,发现本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漠。(2)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该区的景观出现这种独特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学生通过该图很快找到了原因。(3)该区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紧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让学生用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说一说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又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据此,我板书如下:

东 西

距海:近——————远

降水:多——————少

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农牧业:畜牧业————灌溉农业

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地理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及时表彰法

成功与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表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从而在愉快的情绪中更加信心百倍地去学习。例如,每讲完一章后,根据课堂上讲的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中“做一做”和“选作复习题”设计几道题,按照问题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差生,特别要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一点成绩,都及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取得成绩的愉快感中,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成绩越好,动力越大。因此,我们应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从而,使他们把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看作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运用愉快教学原则。在具体方式和方法问题上,或一法单用,或多法并举,或循环运用,以激起学生愉快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标签:;  ;  

“快乐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