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罗晓燕 唐红兰* 朱云 吴丽娟

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人民医院223800

【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集束化护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经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在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80岁,平均(60.4±3.5)岁。在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81岁,平均(62.4±4.5)岁。120例中,急性肾衰竭18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狼疮性肾炎5例,农药中毒33例。置管时间3d-12个月;置管位置:颈内静脉77例,股静脉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案如下;

1.3.1设感染监控专职护士 评估各种易感染环节,规范操作流程。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留置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准入资格。

1.3.2成立导管质控小组 小组成员4名,负责对置管患者进行全程追踪护理,包括患者置管前后、透析前后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3.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皮肤消毒剂 穿刺前,质控小组成员和具有穿刺资格的医师应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血管条件差的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及感染的机会。一般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股静脉。穿刺处皮肤选择0.5%的碘伏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

1.3.4强调手部卫生 医护人员在触摸穿刺部位前后、护理导管前后以及更换敷料前后,均需进行严格的手部清洗。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熟知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每月配合院感染科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于不合格者再次培训、考核。

1.3.5重视无菌操作 置管操作时采用无菌屏障最大化,即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在患者穿刺位置无菌单到达4层,患者全身覆盖无菌布,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3.6监测感染与规范留取标本 对患者体温变化、白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同时监测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硬节等症状,有发热的患者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当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拔除导管,并对导管尖端及皮下段进行培养。

1.3.7 强化导管维护 (1)导管质控小组成员负责对导管维护护理予以详细记录,并且观察导管刻度,避免出现导管移位的情况。(2)导管使用前后操作者均应洗手、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以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为重点。(3)透析过程中导管与血路连接处用无菌纱布覆盖加以保护。(4)观察导管周围皮肤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感染征、有无脓性分泌物,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处理,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涂百多邦软膏预防感染。若管内感染应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封管,必要时拔除导管。

1.3.8注意敷料更换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及时更换敷料。选用透气性好的敷料、或无菌纱布,若有汗液、血液及组织液渗出应及时更换。无异常穿刺后第2天予以更换,之后每周更换2-3次。每次更换敷料后要注明更换日期,操作者姓名。

1.3.9加强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维护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换药的频率、技术、感染的特殊体征。告知留置导管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敷料潮湿、污染或边缘卷起不粘应立即消毒更换敷料,避免穿刺点暴露。不宜沐浴与游泳,嘱病人穿对襟、无领、宽松衣裤,不得卧于置管侧。注意饮食,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合理补充铁剂及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在家期间导管维护情况,予以正确指导。

1.4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不明原因发热1例、皮肤阳性反应2例;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含量比较,见表1。

3.讨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所需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可靠性。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由此可以看出,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的置管顺利与安全,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1]。

参考文献

[1]张景玉.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8(11):405-405.

论文作者:罗晓燕 唐红兰* 朱云 吴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罗晓燕 唐红兰* 朱云 吴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