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为电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因其作为区域电源点和用电客户的连接桥梁,是电网企业实现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往往不仅是基建工程,更多的是连接老百姓的民心工程。通常情况下,配网工程具有工期短,通常建设周期为一年;点多面广,建设地点分散;工程现场情况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的工作思维,创造适应新环境下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控效率,以保障工程优质、高效完成。
我们通过明晰部门职责,实现工程的一体化管理,统筹安排工程进度,加强项目的进度及质量控制,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打造更加坚强、智能的现代化配电网。
一、创新配网工程管理的实践
(一)统一思想,建立稳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确保廊坊地区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的顺利开展,规范业务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按期投产,由市公司配网工程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在各县(市)公司建立由县(市)公司经理牵头负责,统筹业主、施工、监理、设计四方资源,借助当地政府派驻人员力量的“四加一”式综合管理模式。细化各类人员职责分工,为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完善组织保障。各方派驻人员集中办公,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
稳定的组织机构必须靠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印发配网工程管理配套制度,在业主和施工管理项目部统一推行安全监督、质量管控、优质服务、宣传保障、物资供应及质量管控、区域运维及应急抢修、典型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将工程管理指标纳入各县(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使配网工程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得以规范。
(二)规范项目需求采购管理,所有工程服务和物资需求采购统一纳入国网物资部年度采购批次
工程物资是项目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配网工程工期短、需求物资品类繁杂,要求项目管理部门与物资部门从需求计划、招标采购、催交催运、现场交接验收,合同履约、供应商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合作,确保物资供应及时,为工程实施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按照国网物资部下发的采购目录及批次安排,配网工程物资及服务一般于工程项目可研批复后完成协议库存预测和服务框架招标申报工作。项目单位在年度综合计划和项目预算下达后可直接进行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和匹配,在物资部门完成合同签订后可按照约定供货周期督促供应商按期交货。项目管理单位可及时制订物资到货跟踪机制,采取轮换制抽调专人对重点设备、重要材料进行驻厂监督、现场催交等工作。驻厂人员除了沟通供应进度以外,更注重监督供应商产品原材料质量、组部件性能、成品的性能参数、出厂试验检验报告等指标,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对已到货物资,由物资部按照公司抽检规定,及时抽样检测,在得出检测报告后,及时对不合格产品厂家进行约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产品更换。
(三)创新应用工程管控APP,实时实地了解工程进度,及时反馈工程问题。
为响应国网公司建设一流互联网企业的号召,我们创新开展智能化应用,研发并试用配网工程管控APP,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结合“地理位置+GPS卫星时间+影像记录”,为每个工程制定一个明确设计完成、物资到货、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的里程碑计划,并将里程碑计划导入管控APP,统筹管理项目进度。
APP内设置项目三级管控,分别为工程主管(市公司层级)、项目经理(项目建设单位层级)、施工负责人(施工单位层级),同时为每个层级设置相应的功能和权限,并固化在管控APP中,实现工作职责的清晰划分,使得工程安全、进度、质量实现实时管控,从根本上杜绝违规现象发生,全面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积极推动工厂化施工车间建设进程,实现工艺标准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工厂化施工就是将现场施工工作尽可能地在车间内提前完成的施工方式。在配电网建设中通常说的“工厂化”是指将配电安装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附件组成。预先在车间内将部分模块预制与装配,然后分发到现场后进行直接安装,即为“工厂化”施工。
为落实国网公司“四个一”要求(项目需求“一图一表”、设备选型“一步到位”、建设工艺“一模一样”、管控信息“一清二楚”),建设高品质配电网工程,将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典型设计和标准化物料等标准化建设成果落实到配网建设全过程当中。我们积极推进配网工厂化施工方式,不断摸索、改进创新,将预制内容按模块分解,在成套采购与改进和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高压引线制作、低压引线制作、接地扁铁制作和拉线制作等四个配网工厂模块化预制平台。
新的施工工艺需要及时制定新的管理流程,在工厂化施工车间建设同期建立工厂化施工车间管理制度,先后制定“生产车间管理制度”、“文明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入库管理制度”和“产品出库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规范生产流程。
二、工作成效分析与展望
通过新的配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建立,从根本上保障了配网工程的高效实施,深入实践全新的管理架构,全面加强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工程管控APP,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工程管理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程管理的电子化和智能化需求。集标准与规范,统计与查询,监督与指导于一体,不但充分考虑了配网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更是适应了国网公司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理念。
我们在常态推进项目管控,立足生产实际,以智能互联为主线初步实现了项目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为一线实施人员增效减负,提升了项目实施安全和质量水平。通过远程管控重大作业现场,监督现场反措执行、操作规范等问题,将传统的现场管控转变为远程实时,多任务,多层级集中监控,大幅提升项目管控效率。及时发现项目进度滞后问题,分析项目实施延期与计划不符等,支撑配网工程的高效与智能化管理。
后续我们计划结合无纸化办公及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将工程过程及验收过程中施工图、竣工图等各类工程资料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通过后台程序统一导出各项目的档案资料,实现工程档案的电子化归档。还可以利用管控APP记录的项目实施数据,对一定时段内项目进展的趋势进行跟踪与对比分析,客观反映施工队伍工作胜任能力。结合无人机巡检技术,采集线路路径走向及长度,科学合理统计工程实际完工的工程量情况。
(二)从采用工厂化施工方式的台区建设及配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安装情况来看,配网工厂化实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安装速度提高近40%,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实施效率;二是施工工艺更规范,工程质量得以保障;三是高空作业时间和作业难度明显减少,安全系数显著提高;四是施工人员和工程物资分配更科学,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后期实践中,我们将在现有装配技术基础上,研究更为标准化、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将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主要方向大致为研制导线自动调直剪切标记工作台、将组装工作台支架改进为同时组装3根导线的支架、研制开发铁线自动绑扎工具、研制开发移动式配网工厂化预制车间等。
(三)优质的配网工程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配网工程项目实施紧密结合相关县域的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合理布置电源点,有效调整10千伏网架结构,对老旧线路、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配电网设备自动化水平等手段,使配电网得到健康发展,不断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你用电 我用心”的服务承诺。
论文作者:郭筱恬,王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物资论文; 工厂化论文; 需求论文; 公司论文; 现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