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论文_范丽丽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论文_范丽丽

安徽晶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阜阳 236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极为关键, 如果受到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裂缝, 不仅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造成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控制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

现代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庞大,同一建筑地基的地质条件有可能差异比较大,若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同一地基形式,在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建筑结构变形不同步而开裂。在施工过程中若对不良地基的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结构地基局部承载力不足,也会基础不均匀沉降。另外,对于有塔楼的建筑物,若基础未作特别的考虑,在塔楼与裙楼相接的位置也会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开裂。

1.2 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拌合料质量不合格通常表现为混凝土强度不足,拌合料的性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情况。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开裂,对建筑结构的危害最大,因此,若发现此类裂缝,必须返工处理。

1.3 温度应力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对工程质量影响巨大。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若未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势必会产生裂缝。因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当温度升高到与其表面温度差大于25℃时,混凝土的抗拉应力不能抵抗温度拉应力,将导致混凝土开裂。

1.4 施工工艺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也是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施工原因而造成混凝土开裂十分普遍。施工控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未按要求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特别是钢筋密集的部位;第二,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而离析;第三,模板支撑不牢靠,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变形,而导致开裂;第四,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停顿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而产生冷缝;第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及时养护或者养护时间不足而导致开裂;第六,拆模过早,或者拆模方法不当而造成开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很大,后期维修处理难度大,几乎没有好的办法能够根治,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通常,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首先应该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增强建筑工程基础的刚度及整体性。比如避免设计超长的大型建筑,不得已时应该设置沉降缝;建筑形状尽量整齐、规则,尽量避免过于复杂;尽量避免建筑高差过大,不得已时,应该在建筑高度变化的部位设置沉降缝;设计时应该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合理布设横墙,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设置圈梁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其次,加强地基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根据建址的实际地址情况、建筑工程上部结构的特点、建筑物荷载分部特点等采取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对于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必须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2.2 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质量是裂缝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主要由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外加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合而成,这些原材料的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保障。首先,水泥的质量必须合格,不得有结块硬化等质量问题;其次,砂石料的强度、含泥量、级配等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要求;混凝土拌合用水应该采用自来水、地下水等饮用水。

(2)加强配合比设计控制。施工前,试验室应该根据实际采用材料的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优选出一个最佳的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避免开裂。

(3)加强拌合控制。现在城市建筑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时项目部应该派技术员驻厂监督。主要控制其拌合时间、料仓是否串料、配料计量是否准确,并对新拌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查。

(4)加强运输控制。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做好运输路线布置,应该尽量避开交通拥挤路段,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施工。天气炎热时,应该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在冬季施工时,应该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应该进行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该退回,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直接往罐车内加水。

2.3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十分常见,也是裂缝多发部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水化热的负面影响。首先,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该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并且尽量的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其次,可以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循环冷却水管,在施工过程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通入冷水,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带出,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再次,可采用冰水拌合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4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时建筑工程产品形成的过程,施工控制不严对工程质量影响巨大。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施工控制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环节。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强混凝土的筑捣控制,按要求进行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均匀,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现象。特别是对钢筋密集的部位,可以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密实。(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该设置溜槽、溜筒、串筒等辅助下落,以免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浇筑前应该仔细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确保其牢固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该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防止其变形、松动。(4)加强养护管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进行覆盖保湿或者洒水养护,冬季还应该采取保温措施。一般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养护期间不得在上面堆放建筑材料等荷载。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混凝土结构,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裂缝问题, 导致建筑工程抗压性、 防水性等基本性能下降, 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通过上文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结果了解到,解决对策包括: 控制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类型以及质量、 强化混凝土施工的现场监督以及管理、 重点分析施工材料的和易性配比、 对混凝土的人模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程国起.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门窗,2016(1):45~46.

论文作者:范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论文_范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