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视角看加强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中国论文,视角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给我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将发展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放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这个三边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分析三个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几点想法。
新的视角及原因
所谓从新的视角看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就是指把我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经贸关系放到由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组成的三边格局中来加以考察,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三者之间已呈现一种三边互动的经贸格局。形成上述格局的背景是:
1.外部环境力量内化。随着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亚经济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影响东亚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美市场不再是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外在力量,至少已不是唯一的主要外在力量,影响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力量源已由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东亚区域内部市场,这可从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方向和外资来源结构上得到印证。199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367亿美元,而与东亚10个国家和地区(指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越南)的贸易额就高达131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5.6%。1995年上半年这一比率进一步上升为57%。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市场也开始转向,主要集中在东亚市场。从外资来源结构看,东亚区域内部资金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已成为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1989—1992年间,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四个东盟国家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中,仅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资金就占了49.8%,同期越南这一比重亦高达52.1%。截至1994年底为止,来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来直接投资额(指协议投资额)占中国协议利用外资金额的80%以上。1994年,中国前10大外资排名表中,东亚国家和地区就占了6席,前5位中有4席是东亚国家和地区。 上述外部环境力量内化已给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且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有利于由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组成的两岸四地等小型区域的经济协作,另一方面对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有莫大助益。
2.东盟政治经济地位提高。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东盟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1995年7月越南成为东盟的第七个成员国, 东盟领导人表示希望在2000年前接纳所有东南亚国家,将东盟扩大为10国,形成一个有近5亿人口的“大东盟”集团。 东盟七国外长表示完全支持把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计划由2008年提前到2003年,且将在1996年1 月以前开始实施新的降低关税计划。通过增加成员国、扩大组织并加强内部经济合作,东盟将成为一个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东盟共同市场,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抗衡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抵销大国的部分影响。正是因为东盟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台湾开始抛出其融政治、经济、外交为一体的“南向政策”,使近年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有了迅速发展。中国大陆与东盟国家关系也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除双边政治关系明显改善外,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多层次交流的格局逐步形成。
3.台湾当局以寻求国际生存空间为借口,搞“明统实独”,以制造“一中一台”,搞“两个中国”。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固化两岸“和而不统、分而不离”的现状,“拖以待变”。这种企图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台湾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关系上的任何进展乃至突破,都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993年8月台湾当局推出的“南向政策”, 对我吸引台商投资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剧了两岸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及我和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我们应该看到,台湾当局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时采用“以经促政”的策略,对加强其实质关系的发展已产生了一定的作用,给两岸关系和我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危害。东南亚国家对台湾资金的需求和对我综合国力迅速壮大的顾虑为台湾在东南亚推行所谓“弹性外交”、“务实外交”、“度假外交”等提供了可乘之机。
4.两岸经济走上整合之路。自1979年开始,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们的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为我们吸引台商投资,发展两岸经贸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的日渐松动与调整,在客观上也加快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步伐。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加深,两岸在经济贸易上的依赖也将逐步提高,两岸经济走向某种形式的整合可谓大势所趋,因此,可以说两岸经济整合在某种意义上已走上了不归路。两岸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及两岸经济走向某种形式的整合,将为祖国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台湾当局推出“南向政策”,虽不至于对大陆吸引台资造成“釜底抽薪”的效果,但这种资金分流,特别是大量涌向东南亚地区,将对我吸引台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和两岸经济整合,也不利于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
正是由于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东南亚政治经济地位上升,两岸经贸交流日趋频繁,两岸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中国大陆、东南亚、台湾三者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及格局,从而在新的格局中考察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问题。
正确认识三个双边经贸关系
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台湾三者构成的三边经贸格局中,存在着三个密切联系的双边经贸关系,即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三者之中,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处于主导的地位。从目前来看,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但易受政治因素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的特点;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它受制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规模暂不及前两者,是目前三个双边经贸关系中的最弱者。我们应把握三者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这三个双边关系的发展。
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看,虽然易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其未来发展的强劲势头和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截至1994年底为止,台商在大陆投资已达2万多项,260亿美元,从而使大陆自1993年开始成为吸引台资最多的地区。台商在大陆投资已开始由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转向以上市公司、大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前往投资为主,这表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正朝大型化、集团化、长期化、本土化的方向发展。两岸贸易亦高速成长,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1994年,两岸贸易总额增长为16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陆已成为国际资本角逐的大市场,其现实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正受到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大财团的青睐。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也日趋务实、开放,特别是近期两岸关系紧张的同时,台湾当局大幅放宽了两岸贸易投资限制,进一步开放进口大陆半成品,拟于1995年底实行对大陆投资负面表列,分三阶段开放两岸金融往来,加强两岸农业交流等等,这些都将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且居于主导地位。
从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看,尽管现在处于较强的势头,但从其发展趋势看,将会发生由强到弱的转变。首先,近年来,中国大陆日益开放,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加上语言、风俗等文化背景相同和血缘、地缘优势,过去热衷于投资东南亚国家的台商还有可能调头“西进”。其次,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已明显不如以往,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地价上扬,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吸引力下降。最让台商反感的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已开始对其“挑肥拣瘦”,对劳动密集型投资不再欢迎,东南亚对台商的吸引力在减弱。再次,台湾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除了经济目的外,更具政治目的,企图以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实质关系的改善,故推出“南向政策”,引导大量“党营事业”和“国营企业”前往投资。但东南亚国家发展与台湾关系受“一个中国”政策制约,不可能与台湾建立正式官方关系,承认“台湾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已决定了东南亚国家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底线。台湾当局一旦认识到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已到“极限”时,则不大可能再人为地以“南向”来代替或制衡“西进”。这就决定了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动力”将逐步削弱。
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来看,尽管目前规模不大,在三者中规模最小,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将发生由弱到强的转变。近年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投资关系来看,除近年中国扩大在东南亚的投资外,许多东南亚国家均调整了对华投资战略,积极鼓励商家到中国投资,自1994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掀起了一股对华投资热潮。1992年,新加坡在华投资的协议金额达9.97亿美元,超过了过去13年协议投资金额的总和。1993年其对华投资协议金额高达29.5亿美元,1994年更增加到37.8亿美元,列当年中国吸引外资的第五位。马、泰两国在华投资也迅速增长。从双边贸易关系来看,1994年中国大陆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达132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23.5%,其中尤以与马、菲、泰三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引人注目,分别较上年增长了53.2%、51.6%和49.6%。1995年上半年,与马、菲、泰三国的双边贸易额又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0%、67.3%和99.3%,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与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还很不相称,我们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势力和步伐还跟不上东南亚市场成长的脚步。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扎扎实实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
几点思考
1.尽快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更加广阔和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提供的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不充分的最惠国待遇,它的适用范围比GATT体制下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要小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我国一旦解决“复关”问题,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将使中国—东盟贸易关系从目前双边基础上的关系变为多边基础上的关系,这种转变将有利于消除贸易障碍,加强联系与沟通,有效地扩大双方,包括各自在对方市场的贸易机会。在此之前,除了继续开好与东盟有关国家定期举行的经济混合会议,更应通过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来提高在APEC中的地位,从而强化在APEC体制下与东盟国家的磋商机制;并通过建立与东盟的制度化对话关系,定期与东盟政府部长协商对话,以协调我国与东盟经贸政策及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具体问题。
2.强化民间经贸交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除了加强政府间的磋商外,更应强化民间经贸交流。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经贸交流源远流长,即使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时期,这种民间经贸交流也从未中断过,民间经贸交流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强化与东盟国家的民间经贸交流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东盟国家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性。东盟国家中居住着众多的华侨华人,他们对沟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利用如同乡会、宗亲会等华人社团组织来为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服务。二是应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加强“双向”投资。近二、三年来,随着东盟国家对华投资政策的调整,部分东盟国家对华投资迅猛增长,1994年,新加坡和泰国均已成为我国前十位的外来投资者。与此同时,我对东盟国家投资也有了较快增长,但我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累积额仍很小,在东盟国家吸引的外资总额中无足轻重。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除了吸引东盟资本外,还要加快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步伐,争取在东盟国家吸引外资总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至1995年上半年为止,台湾在东盟国家协议投资项目已超过4000项,金额高达247亿美元。特别是1994年, 台湾在东盟国家和越南的投资高达50亿美元,相当于1993年的4倍多, 为历年台湾在东南亚投资最多的年份。台湾在东盟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我们在东盟的投资规模,这无疑对我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应加强对东盟产业发展及台湾在东盟国家投资行业及规模的调研,有重点(选出重点行业,重点国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东盟国家的投资。
4.扩大贸易交流。海峡两岸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规模虽然存在很大差距,但在贸易方面,这种差距就明显小得多。1994年,台湾与东盟五国(不含文莱)的贸易总额为191 亿美元, 而我与东盟五国贸易总额为132亿美元。 尽管我与东盟国家贸易规模仍不及台湾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但这种差距已呈现日趋缩小的趋势。1993年,我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只相当于台湾与东盟五国贸易额的65.6%,1994年则上升至69.1%,1995年上半年更进一步提高到71.6%。为了扩大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进一步缩小上述差距,我们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外贸公司的竞争力。二是在重视直接贸易的同时,应把新加坡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基地,充分利用其固有网络来发展对东盟国家的转口贸易。三是积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中间产品、机电产品尤其是成套设备的出口。由于东盟基础工业薄弱,迫切需要进口大量的中低档机电产品,这对我开拓东盟机电产品市场是十分有利的。我国机电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较适合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理商,以高质量的产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开拓东盟市场,必能增加对东盟市场的出口。四是促进技术贸易。与东盟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某些东盟国家在贸易、金融、信息和市场推广方面条件较优越,我们可以利用东盟国家振兴本国科技,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积极开展同他们的科技交流合作,借用当地资金和市场,使我国的科技成果在东盟地区实现商品转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者共同生产,出口到第三国市场。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成果产品化和我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
5.加强政府的服务与协调。当前,驻东盟国家使馆应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根本任务,以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为主要业务,开展经济外交工作,为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服务。同时,近年来我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以及一些省、市外贸企业,已经或正在东盟国家建立的合资或贸易代表机构迅速增加,各使馆应加强各驻在国的有关中资经贸机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以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抵消力量,让外商有机可乘,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此外,多头对外,公司单独出去招标,不利于我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应改采总代理制,加强我经贸公司的竞争力。
6.加强对东盟市场的调研,重视东盟经贸科技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咨询服务,使企业能够准确及时获得有关信息资料,避免盲目性。此外,应加强有关东盟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情况的出版工作,系统介绍东盟国家的有关情况,加强有关信息交流工作,使企业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东盟市场;同时应加强企业与国内东南亚科研机构及信息咨询公司的联系,更好地为拓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服务。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台湾论文; 两岸经济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两岸政治论文; 台当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