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性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9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综合性护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黄疸指数改善情况的优劣。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97.8%高于参照组80%,各时间段黄疸指数均低于参验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确切,可降低患儿黄疸指数,促进其尽快恢复。
【关键词】黄疸指数;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09-02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娩出后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增高了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水平,进而出现黏膜、皮肤与巩膜黄疸等临床症状的病症。通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临床表现为小便深黄[1]、呕吐恶心、精神倦怠以及身体发黄等等,若未及时接受干预,可损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病情进展严重时可诱发核黄疸[2],甚至是死亡,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必要。现就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接收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效果展开探析,将全部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研究90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新生儿黄疸,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参照组女性18例,男性27例;日龄均值(4.26±1.27)d;出生时体重均值(3.25±0.58)kg;血胆红素(251.69±13.57)umol/L。试验组19例女性,26例男性;日龄均值(4.51±1.43)d;出生时体重均值(3.27±0.49)kg;血胆红素(251.54±13.21)umol/L。
两组病患性别、年龄、体重及血胆红素等临床基础性资料存在良好一致性,P>0.05,满足研究比较要求。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首先需对患儿病情加强观察,包括了解其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其次需仔细观察患儿的皮肤,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重点关注锁骨、前额等部位,此外,还需对患儿小便的情况(次数、颜色、量)加强观察;若患儿出生24h便出现黄疸且加重迅速,需明确新生儿黄疸的性质以便于采取对症处理;重点关注重症患儿,对其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情况加强观察,确保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救治;护理期间有效预防感染,所有操作均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维持患儿皮肤清洁。
试验组:在上述护理前提下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如下:
(1)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担心患儿病情,家属极易产生担心、焦虑以及紧张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需依照家属的心理状况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向家属告知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与护理方式以及效果等,减轻家属担忧心理;同时,还可建议家属增加探视的次数,提高自主喂养;
(2)病情观察:加强对患儿病情变化的关注,内容包括神志、呼吸状况以及脉搏等等,将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并发症状等详细记录,包括记录好黄疸消退的状况;对患儿二便情况密切观察;
(3)抚触护理:对患儿实施抚触护理,每日两次,每次护理的时间保持在10min至15min,通过指揉法抚触患儿的背部与头颈部,采用挤捏法抚触患儿的四肢,抚触时注意力度适宜,动作轻柔,由头部、胸部、腹部以及四肢逐一开展;
(4)用药护理:严格遵照临床医师嘱咐指导患儿用药,用药时需详细掌握药物浓度、剂量,依照患儿个体化差异与药物的不同对剂量与速度进行合理调整,药物口服的温度应当保持在30℃至40℃为宜,喂药时将患儿抱起,同时抬高其头部,以免患儿呕吐;
(5)光疗护理:充分照射患儿相关部位,将患儿指甲剪短并包好手脚,以免擦伤或抓破皮肤;将患儿放置在暖箱或灯光照射床上,调整与灯光的距离在50cm至75cm;加强对温度变化的关注,确保患儿体温恒定,间隔2h对患儿体位进行一次更换,确保受照均匀。
1.3 效果评价(观察)
评价指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3]评价护理的效果,显效:护理后黄疸完全消退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低于119.7umol/L;有效:护理后黄疸消退明显,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血清胆红素在171umol/L至119.7umol/L;无效:护理后黄疸未得到缓解或加重。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护理1d、3d与5d黄疸指数变化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及汇总实验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数据对比计数资料通过n%(率)表示,x2表达组间差检验;x-±s(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表示组间差异,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分析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新生儿黄疸属于常见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可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因素诸多,且病因复杂,受个体化差异的影响,患儿临床表现各不相同[4],在患儿治疗期间需加强对黄疸变化的重视力度,动态化监测,尤其是对高危儿、早产儿等黄疸出现早且进展迅速的患儿来说,必要时可行一对一护理,保障其生命质量,预防核黄疸情况的出现。
综合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改善患儿黄疸严重的程度,使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率降低。综合性护理属于系统化与全面性的护理模式,其中对患儿家属开展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病情观察则能够通过全面掌握患儿病情变化的情况,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维持其生命体态的稳定性;抚触护理有利于减轻疾病对患儿机体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患儿舒适度,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食欲及吸收能力,促进黄疸尽快消退;用药护理的实施可确保患儿获得针对性护理支持,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呼吸道畅通。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7.8%与参照组80%明显要高,且黄疸指数较参照组低,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高。
总之,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可行性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9):2549-2550,2551.
[2]强春晓.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2):108-109.
[3]亓秀芳,赵芳.为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1(16):10-11.
[4]梁苾瑜.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205-206.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黄疸论文; 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效果论文; 综合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