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的“播”与“说”
李 颐
(唐山广播电视台,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通过结合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功能等要素,辅以职业岗位经历,以事例讲述、分析汇总等形式,对广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新闻类栏目中“播”与“说”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并汇总梳理播音员(主持人),结合相关业务技巧进行有效的技能阐释。
关键词 :广播新闻;播音主持;播新闻;说新闻
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在资讯来源多元、信息内容多元的背景下,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采集新闻资讯,而更多地于互联网、移动终端或其他综合信息平台获取信息。结合上述变化,如何提升进一步业务修养、进一步磨炼自身本领,更有效地将有声语言打造成为使受众形成认知共识并愉悦共鸣的方式,传递及时、准确并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等,即对广播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提出了新的问题。
那里竟然藏了一条索道!我大为惊讶。忍不住问了问身边一位当地的朋友,他肯定了我的判断,告诉我那是东浒村新开发的旅游项目——高空滑索。
一、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和优势
(一)广播新闻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是广播宣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其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新闻规律、有效提高播音主持的质量是职责要求。客观上,存在一些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不重视话筒前的工作、不潜心研究业务、不精心打磨本领,经其播出的新闻不仅平淡无味,且重音错乱、停连混淆、语气犹豫不定,可想而知其节目在受众一端能得到怎样的评价。因此,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非一日之功”必先是在夯实业务素养的基础上,踏实肯干、日久磨砺,以好听实用换听者钟情,以真诚真心换守望如初,将受众视为重心。
(二)特点及优势
广播新闻播音主持,重在将新闻信息用“人无我有”以及“舍我其谁”的态度传递给受众,力图做到准确、新鲜和生动,此即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后对业务功课孜孜不倦地进行努力和勤勉。只有将功夫下在平时,其才能真正具备新闻敏感性,做到用事实说话,并且在速览稿件时抓住其中要点“一吐为快”,以进一步在主持播报中达到信息含量大、播报速度快、新闻信息准的要求。避免客观存在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忽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础性业务训练,忽略了停连、重音、节奏等播报基础性要素,而一味求“快”,不仅让受众根本无法听清新闻内容以至于及时反应思考,同时也会让自己经常性地马失前蹄、满嘴拌蒜,改变业内存在的“以快为美”的播讲方式。
春·达拉表示,柬埔寨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得到了中国在多方面的帮助。澜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希望柬埔寨的企业能在澜湄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此次论坛相信会为双边文旅产业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二、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播”与“说”
(一)播音主持新闻稿件的准备工作
例如:在唐山广播电视台2019年7月28日《唐山新闻》播出的消息。【7月28号上午7点28分,2019第四届唐山7·28半程马拉松在唐山南湖旅游景区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选手共同参与到半程马拉松和纪念跑项目,用坚定的步伐弘扬抗震精神,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广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将新闻准确地传递给听众,既然要做到准确并形成有声语言让大家听懂,其自身就要先弄明白何为新闻稿件中的核心要义,信息所传播应达到怎样的目的,播音主持的基调如何把握,需要着重强调词汇和语句有哪些,并如何区别对待等相关问题。且以上均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备稿时应做足功课。
在备稿时,如将其归类为体育新闻,一般所需把握的播报基调是平实、亲切、快速,以彰显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时尚动感。但细读后,却发现这条消息所要表达的核心内涵是要展现凤凰涅槃的唐山43年来自强不息的抗震精神和唐山人享受幸福生活的一隅。因此,作为时事类新闻,其播报的基调就应转化为热情、愉悦、自信、真诚,在语气和节奏上应拥有更丰富的表达,以此将文字背后的感受转化为感动引发听众的共鸣和共情。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2017年6月4日02:00至6月5日20:00阿拉善右旗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本次降水过程东、北部4个站点于4、5日分别为小雨量级,降水总量3.2~5.4 mm;西南部6个站点于4、5日均达到中雨量级,降水总量为24.3~45.4 mm。这次大范围连续性降水过程缓解了当地前期旱情,对大田作物和牧草的生长非常有利[1]。
(二)“播”与“说”
广播新闻的“播”与“说”是依靠有声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其二者相辅相成。“播”是“说”的基础,“说”又为“播”增添活力和色彩。并且将新闻稿件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清楚准确地传递给受众,均是对新闻稿件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播”为有声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积累,而“说”则满足了当今信息时代发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受众需求。“播”新闻在形式上较为单一,其传播效果多依播音员(主持人)个人能力而定,因此能力不一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不同;“说”新闻则形式多样,其口语化的故事性表达能让人倍感亲切、平和,进而极易拉近播读者和受众间的距离,在传播效果上作用显著。
在“说”新闻中,其传播内容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极易引起受众关注,从而引发公众共鸣。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说”新闻时努力“吃透”新闻稿件,继而在转化为平民化的口语表述上准确传情达意。此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且要在遣词造句上对修辞、逻辑、语法等做到熟练应用,更要在日常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涵盖。如此,才能有效保证节目质量,形成特有的播报风格。但在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稍一“发挥”就出现口齿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等现象,除了其“播”新闻的基本功欠缺外,还欠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语言和文字方面的训练。因此,只有做到“妙笔生花”,才能真正“口吐莲花”。
三、结语
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进程中正在不断地实现创新和变革,作为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广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无论是“播”还是“说”都应具备“融合”的基础方法和创新思路,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受众喜爱的风格特色,才更能为“讲好中国故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2).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23-0063-01
作者简介 :李颐,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