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将其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 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关键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hemagglutination test.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elected during the October 2011 ~2012 year in October in our hospital for blood coagulation tests of patie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and record the course of,and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n the blood coagulation test accuracy of a wide range of data collected,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lood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hemagglutination test were artificial factors,environmental factors,experimental material factors and the patient's own factors. Conclusion hemagglutination test is a commonly used tes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laboratory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cientificity of medical examination results,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magglutination test results.
[Key words] hemagglutination test;test results;influencing factors
血凝试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开展的试验工作之一,止凝血和抗凝血检验是血凝试验的主要内容。机体的止血功能主要由血管、血小板参与,凝血功能主要由凝血因子参与,抗凝血功能主要由抗凝物质和纤溶系统参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止血、凝血与抗凝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凝试验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血液检查项目重要手段,也是鉴别凝血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判定指标。本文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患者198例,男123例,女75例;肝病患者9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79例,其他疾病29例;未服药治疗71例,正在进行输液治疗127例。血凝试验检测样本量<1.2 mL者33例,血凝试验检测样本量>2.6 mL者42例。
1.2方法
通过比较本组血凝试验检测样本量<1.2 mL者原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检验结果,输液治疗患者原输液侧采血样本检测结果与输液侧重新抽血检测结果,肝病患者与健康人(24例)血凝指标等;以及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资料搜集整理,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做出详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化验时间、血凝试验检测结果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条件因素及操作者自身水平、受试者自身因素等。
2.1 人为操作因素
血液采集技术操作:(1)血液采集前:在进行血液凝集试验检查之前的24 h之内,要求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血液凝集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尤其应注意烟酒、非必要治疗性药物的影响。此外,告知受试者应注意自身情绪的控制,以避免过于激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影响血凝试验的准确性。至血液采集前6 h起,嘱患者禁食,以避免血液中的乳糜微粒等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的干扰[1,2]。(2)血液采集时:由于血液凝集试验主要作用是为了测量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功能水平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应尽量采集到完整的血细胞,避免任何原因造成的血红细胞破裂,从而使血凝试验的结果产生误差。①拍打采血部位造成的影响。通常,在检验科其他血液试验如血常规试验等,在操作者确定采血部位后,一般会拍打采血部位而使得采血部位的血管充盈从而便于血液采集。而在血液凝集试验中,拍打采血部位可能会使得血液中某些物质如血小板等产生凝集,从而使得所抽取的血液标本在试验时产生误差。②止血带绑扎的松紧程度与时间造成的影响。在扎止血带时,操作者应考虑到过紧、过长时间扎止血带会对患者局部血液造成的影响。长时间过紧扎止血带会使受试者的局部血液浓缩,并使其内皮细胞释放会引起纤维溶解活动强度增加的物质T-PA[3,4],从而影响血凝试验结果。③穿刺次数的影响。操作者在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务必做到“一针见血”,反复的抽插针头会使得患者自身组织混入血管中或造成溶血的可能。这是因为组织液当中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Ⅲ,而这种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使得凝血酶原的消耗速度加快,造成血凝试验结果偏低[5,6]。④采血速度的影响。操作者在采血过程中往往为求方便而加快采血速度,过快的采血速度会造成气泡的出现,而气泡的产生会对血液中纤维溶解蛋白酶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Ⅲ的性能造成影响,从而使得血凝试验结果产生误差。①采血次序的影响。在临床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受试者往往需要采集多管血液以满足不同血液检查的需求,而采血的次序会对血凝试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经研究证实,第一管采集的血液标本所得到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与随后抽取的几管所得到的结果相比,PT的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的P值为0.15,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文献相符[7,8]。
2.2 血液标本的处理操作
2.2.1 血液标本的处理在室温条件下,未进行血浆分离的血液标本放置2个小时后离心分离与抽取血液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进行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2、3.847,P=0.02、0.04)。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血浆分离的血液标本放置2个小时后与抽取血液标本分离后立即进行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6、2.014,P=0.16、0.21)。由此可见,血凝试验的结果与血液标本是否经过离心去除血小板处理的血浆(贫血小板血浆)有关。减少了或不含血小板等凝血物质的血浆标本,可以减少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标本采集后要尽早离心,而且要经3000 r/min离心20 min后,吸取中层1/3血浆(即贫血小板血浆)用于常规项目测定。
2.2.2 抗凝剂的使用抗凝剂选择的科学性是决定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受试者接受肝素等抗凝血药物治疗,在采集的血液标本中有微量的抗凝药物也有可能会引起血凝试验检测结果偏高,因此选择抗凝作用强的抗凝剂是减少试验结果偏差的关键。血凝试验中选用的抗凝剂首选为109 mmol/L 的枸橼酸钠溶液,因该抗凝剂可以有效保护凝血因子Ⅴ与凝血因子Ⅷ。同时,抗凝剂使用时严格按9∶1配比(即9份新鲜血加1份抗凝剂)。抗凝剂是针对血浆中的血液凝集物质而发挥作用的,其剂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抗凝剂在血浆中的绝对含量的改变[9,10],若患者血细胞比容值>0.55或 <0.20时,还需用Mac Gann公式重新计算抗凝剂的用量,以免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2.3 试验条件的因素
试验条件对血凝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2.3.1 仪器设备的影响血凝试验中所需仪器设备主要是离心机,在使用前要检查仪器的电源开关、光源是否稳定,仪器的预热时间是否达到标准,以及仪器的温度是否设定正确等,以免因仪器设置的原因引起试验结果不准确。
2.3.2 试验用材料的影响血凝试验中的材料包括真空采集管、抗凝试剂的量、血凝仪相配套的试剂等,真空管的密闭程度直接关系到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气泡、抗凝比例的准确,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试剂的质量是否合格、试剂是否在使用期限之内、试剂的准确溶化以及溶化时间是否达要求均是保障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先决条件,过期的试剂会对试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2.3.3 操作者自身水平的影响操作者自身水平是试验开展的外部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者是否注意到采血速度、采血部位、采集数量,以及操作者的穿刺手法是否精准等,均会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
2.4 受试者自身因素
部分受试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需要接受某些抗血液凝剂药物或者防出血药物的治疗,从而在血液样本采集时,由于血液样本之中残余药物的影响而造成血凝试验结果不准确。水合氯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会加大抗凝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延长血液凝集的时间,影响血凝试验的结果。肝素、华法林、双香豆素等药物则可抑制凝血酶原的活性,从而影响纤维蛋白酶原向纤维蛋白转变的过程,对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造成了阻碍,从而延长了血液凝固的时间,影响血凝试验的结果。
除此以外,患者自身所患疾病也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会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并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这种物质会对凝血酶产生拮抗作用,从而使得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9,10],从而对血凝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
3 讨论
3.1 提高人为操作的精准程度
在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几大方面因素中,由于人为操作因素是所有影响因素中主观成分最大的因素,因此,该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大。通过合理的操作以及对操作中要点的高度注意,避免因操作失误、处理延迟、标本采集不正确等问题而造成对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之前,要告知患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及剧烈的行为活动是提高试验成功率的关键。此外,在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部位的选择,采血部位应避免输液侧肢体,以避免所补充液体对受试者血液稀释从而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控制好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及时间。血液标本采集之后应正确地对其进行处理,操作人员应及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与抗凝剂混合,在将血液标本注入抗凝剂时应注意不要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红细胞破裂,注入后应将红细胞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但切忌剧烈摇晃抗凝管而引起红细胞的破裂,从而对试验结果造成负面影响。除上述几点之外,抗凝剂的剂量也是提高试验成功率的关键所在,通常抗凝剂的浓度为血液标本的9倍。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在2 h之内进行检测,以免长时间放置血液标本而降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运送时也应避免剧烈震动、摇晃等对血液标本的破坏。
3.2 提高操作者的整体水平
除了上述人为操作的因素外,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分析,加上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本身实践能力较低的操作者由于自身技术水平不高或实践经验不足等,容易对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忽略,如采血部位的选择、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松紧程度等,这些细节都是提高血液标本采集成功率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整体素质不高的操作者的血液采集的成功率也普遍不高。合格的血液标本通常是由操作者一次性的成功穿刺下采集而来,这种“一次成功”的采血模式不仅可以避免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红细胞损伤,还可以避免因重复推缩针头而使血管内皮的组织脱落而引起的试验结果准确性降低。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不断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加强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而提高操作者的理论基础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操作者整体水平的目的,对提高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
3.3 加大对试验材料的监管力度
提高对试验材料的控制也是提高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另一重要手段,可以体现在试验试剂的选择以及试验仪器的维护等两个方面。试验试剂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同一批次、生产日期近、保质期长的试剂。有研究表明,不同批次的试剂在对试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另一方面,在实验仪器的维护方面应该设立专人、定点对试验需要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管理、保养和维护。通过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内所负责监管的试验器材、仪器等进行日常的监管并记录其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维修”,从而降低血凝试验结果的误差。
3.4 减少患者自身因素的干扰
由上述患者自身因素的分析不难发现,某些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治疗需要而使用某些抗血液凝集效果协同药物如水合氯醛、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会使其在抗凝剂充分混合时造成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增加,从而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而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则可延长血液凝集的时间,从而对患者血凝试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操作者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病史、药物治疗史以及研究患者病程等方法,以排除患者自身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对使用凝血协同药物或抗血液凝集药物的患者或有上述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以降低血凝试验的准确程度。对于由各病区送来的血样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有专门负责送检的人员负责,送到检验科室之后,操作人员应与负责送检人员做好充足的口头交接,必要时做好书面交接,充分对血样标本的情况进行了解,避免一切可能因素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干扰。
综上所述,造成血液凝集试验准确率下降的干扰因素有多方面原因组成,包括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这就需要通过检验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努力与规范操作来避免上述干扰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这些干扰因素的避免要点进行探讨,以期降低未来临床检验工作中因人为操作因素、试验材料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引起的血凝试验误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彭春花,王秀华,陈元媛. 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8):123-124.
[2]耿辉,杨广民. 关于提高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2(2):15-16.
[3]陈云忠,刘家会,雷志辉,等. 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A]. 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2011,2(8):223-224.
[4]董仁康,邓懋青. 血凝试验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南军医,2011,13(6):99-100.
[5]杜春然. 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1(4):156-157.
[6]夏虹. 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87-88.
[7]张煜. 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2(04):96-97.
[8]马新英,王颖. 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03):36-37.
[9]曹伟建,卜国平. 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 江西医学检验,2013,14(3):189-190.
[10]王广强. 影响凝血实验检测的因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2):202-203.
论文作者:卜慧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血液论文; 血凝论文; 因素论文; 标本论文; 患者论文; 操作者论文; 凝血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